東亞怪物屋-中國臺灣省

各位b站的朋友由于中國臺灣省的軍力沒有明顯資料所以up照搬網友的一些答案來討論一下(僅供參考)
臺灣的軍事實力,在全球的排名在25以內。總兵力大約有27萬, 作為對比英國21萬,法國26萬,德國25萬。雖然數量不能說明實力,但是從一定角度說明了臺灣軍隊是有一定規(guī)模的。如果仔細研究會發(fā)現(xiàn),臺灣的坦克、戰(zhàn)機、軍艦數量和質量在全球也是不錯的。同時因為作戰(zhàn)目標明確,在軍隊的組織體制和戰(zhàn)法研究上還是有亮點的。至于經常被大陸媒體詬病的臺灣軍人素質差,沒有戰(zhàn)斗力其實有被歪曲夸大的。沒有實戰(zhàn)的考驗,誰強誰弱還很難說。其實,在2000年前臺灣??哲婈犜谂_海對抗中還是處于微弱優(yōu)勢的。臺海兩岸軍力的發(fā)展變化,一定意義上,是兩岸軍工發(fā)展的不同思路造成的:

中國臺灣省軍工:八十年代是巔峰期.無論是雄風2E或是天弓2B導彈,它們都是中國臺灣省中山科學研究院的產品。中山科學研究院簡稱“中科院”。由于特殊的環(huán)境,臺灣在武器裝備的取得上受到了極大限制,因此在“中國臺灣省防”方面向來重視自主發(fā)展,投入龐大的經費與人力研發(fā)所需的武器裝備,并且獲得了可觀的成就。1964年,中國大陸成功試爆首顆原子彈,身處中國臺灣省的蔣介石深受刺激。1965年,蔣介石親自任命唐君鉑中將為籌備處主任,成立“石門科學研究院籌備處”。1969年7月1日,中山科學研究院在桃園縣龍?zhí)多l(xiāng)正式成立,隸屬于中國臺灣省“省防部”,下設“核能研究發(fā)展”、“火箭研究發(fā)展”、“電子研究發(fā)展”、“化學材料科學資源開發(fā)研究發(fā)展”4所,首任院長為閻振興,總員額約1200人。除了所謂的“臺灣省中科院”之外,中國臺灣省重要的軍工相關單位還包括漢翔航空和中船(即臺灣中國造船公司。前者是由中山科學研究院航發(fā)中心改制而來,擁有制造超音速噴氣式戰(zhàn)斗機的能力,而后者則是島內領先的船舶制造企業(yè),與臺灣的軍艦自造計劃密切相關。個世紀八十年代,隨著IDF戰(zhàn)機原型機的基本完成,中國臺灣省的自主“省防”走到了巔峰,當時,中國臺灣省三軍都有許多重點型號武器問世,其中較具代表性的有IDF戰(zhàn)機、天劍系列空空導彈、雄風系列反艦導彈、天弓系列防空導彈、勇虎式主戰(zhàn)坦克等,如今這些武器仍是臺軍的主力裝備。而此時的大陸軍工,進入八十年代以后,為了服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國策,大批國防相關的重點項目又相繼下馬,這其中就包括日后不斷引發(fā)爭議的運-10。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大陸軍工陷入低潮。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進入九十年代以后,兩岸軍工互換了位置。大陸受到了西方國家的制裁,于是大力推動自主研發(fā);而臺灣省外購上取得重大突破,當局越來越依賴對外軍購。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軍售項目包括法制幻影-2000戰(zhàn)機和“拉斐特“級護衛(wèi)艦,美制F-16戰(zhàn)機和E-2預警機。這種行為所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自主研發(fā)成果無法為繼,大量的專業(yè)人才流失。中山科學研究院在上個世紀90年代擁有6000名科學家和8000名技術人員,但是到了2003年,這個數字下降到約4000名科學家和5000名技術人員。自2005年下半年開始,中國臺灣省安單位”甚至發(fā)現(xiàn)有超過50名“中科院”離退職人員經由第三地前往中國大陸,相關部門強烈懷疑,這些人員極可能會參加解放軍的國防科研計劃,尋找事業(yè)的第二春。與“中科院”一樣,漢翔航空和中船公司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以漢翔為例,在臺灣獲得F-16和幻影-2000戰(zhàn)機之后,IDF的生產計劃由原先的250架銳減至130架。當IDF生產完成之后,除了組裝少量美國直升機外,漢翔的營運只能依靠飛機翻修與延壽改裝、零部件制造、支持臺軍的拖靶訓練任務等業(yè)務來苦撐。在這種情況下,大量的專業(yè)人技術員對漢翔的未來失去信心,離開公司流向民間甚至是國外和大陸。漢翔航空花費七年時間,耗資七十億新臺幣打造的“雄鷹”戰(zhàn)機原型機出廠后,臺灣省空軍對其興趣不大。這對于處境已相當不妙的漢翔航空而言,無異于敲響了喪鐘。就這樣,軍方不購買軍工的產品,軍工就沒有足夠的資金和動力來推動新項目的發(fā)展,更搞不出軍方所中意的產品。今日臺灣軍工已陷入惡性循環(huán),如今臺灣軍工的存在,最主要的意義已經不是為了實現(xiàn)“自主防衛(wèi)”,而是為當局外購先進武器時提供討價還價的基礎。反觀海峽這邊的大陸,近年來進口武器有限,主要以自主研發(fā)和技術引進為主,這對于提升國防工業(yè)水平頗有幫助。隨著國民經濟的騰飛,特別是1999年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之后,中國政府加大了對相關機構的支持,吸引了更多人才的加入。與此同時,多年來大陸一直大力推動的國家“973”計劃、“863”計劃、重大科技攻關計劃等一系列科技計劃在許多重要領域取得了大量創(chuàng)新結果,進一步推動了國防科技的發(fā)展。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大陸的國防科技與世界水平的差距已經縮小到有限的短距離,少數科技項目甚至處于領先位置。近年來,眾多武器平臺的井噴式亮相即為明證。

中國臺灣省武器裝備,臺軍發(fā)展戰(zhàn)略是依據三軍聯(lián)合作戰(zhàn)的構想和"制空、制海、地面防衛(wèi)"的軍事戰(zhàn)略,加強兵力整備,竭力爭取先進武器裝備,以達成軍事現(xiàn)代化的目標。并藉由持續(xù)進行指揮管制系統(tǒng)的統(tǒng)合工作,有效控管陸、海、空三軍的先進武器裝備,發(fā)揮強大的火力優(yōu)勢,強化臺海安全的系數。
1、中國臺灣省陸軍的主戰(zhàn)武器裝備:早期以步兵為主,配有少量的美式M4、M5及M24、M41型坦克等。70年代后,開始陸續(xù)購進M48型坦克、各式履輪裝甲車及M109、M110等型的自動炮車等。自80代起,自制的CM11和CM12型坦克500輛開始裝備部隊,之后又分批購進美制的M60A3型主戰(zhàn)坦克,M48H勇虎型主戰(zhàn)坦克等,共擁有各型主戰(zhàn)坦克1600輛,各型裝甲車1000多輛,大型火炮2000多門,武裝直升機100余架。臺陸軍還編設50多個防空導彈連,擁有各種型號的導彈約6000枚,其中包括"天弓"型導彈約1000枚,"鷹"式防空導彈約160枚,"愛國者"2型導彈約200枚,"小槲樹"改良型導彈1100多枚,"地獄火"2型反坦克導彈約6000枚,"陶2B"型反裝甲導彈約290枚,DMS野戰(zhàn)防空導彈約700枚,"毒刺"地對空導彈約1300枚等。近期,還準備購買美國的"愛國者"3型導彈和遠程雷達等。臺陸軍還擁有最先進的AH-1W攻擊直升機,OH-58D偵察直升機等。
2、中國臺灣省海軍的主戰(zhàn)艦艇及武器:臺灣省海軍擁有拉斐特、成功、諾克斯等較為先進的主力戰(zhàn)艦及自行建造的"錦江"級巡防艦等30余艘;還有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末期美國建造的驅逐艦(臺稱"陽"字號)10余艘、新一代導彈快艇30艘、還有其它般及登陸艦40余艘、潛水艇4艘、還準備自制新型導彈快艇30艘;各型直升機、定翼機40多架,以及"標準"、"海叢樹"、雄二、魚叉等各型導彈及兵器。布什政府上臺后,又決定向臺灣出售4艘"基德"級導彈驅逐艦,預計2005年前編組成軍。美國同時還決定向臺出售8艘柴油動力潛艇(2010年開始交貨)及12架P-3C反潛巡邏機。

3、中國臺灣省空軍的主戰(zhàn)飛機及武器裝備:臺灣省空軍擁有作戰(zhàn)飛機440架,支援軍機150架,其中包括:F-16戰(zhàn)機146架,幻影2000-5戰(zhàn)機58架,經國號(1DF)130架及目前已退居二線的F-5E/F戰(zhàn)機部分等;支援飛機有4架E-2T空中預警管制機,并與一架C-130HE組合一個獨立的電戰(zhàn)機部隊,還配有EAT-3型電子戰(zhàn)飛機24架,AT-3電子干擾機18架,RF-5E偵察機9架,以及30架TH-67直升機。
當然這上面都是紙面數據實際上臺灣省的軍力并沒有紙面上這么好,其三代機數量共兩百余架,雖然個數量再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但由于其沒有良好的維護能力在世界上的空軍非戰(zhàn)時墜毀率甚至超過印度僅次于美國。
并且近些年來其軍隊的訓練并不良好,而且還多次出現(xiàn)軍事意外,其軍事實力真的有待考擦,
以上僅up想法歡迎大家討論。(臺灣省自古以來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的地盤一根雞毛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