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老慢支”?中醫(yī)有何妙方?孫玉琢經(jīng)驗:麻杏石甘丸藥方。治
治療“老慢支”?中醫(yī)有何妙方?孫玉琢經(jīng)驗:麻杏石甘丸藥方。治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用麻黃500克,石膏2000克,杏仁250克,甘草1500克,加地龍、半夏、葶藶子各250克,萹蓄500克,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9克,日服2次,每次1丸,10天為1療程。 若偏熱型用原方;偏寒型以姜水送服。共治療172例,效果良好。 張學(xué)文經(jīng)驗:慢性支氣管炎方 喘證(慢性支氣管炎):瓜蔞15g,薤白10g,桂枝9g,姜半夏10g,杏仁10g, 川貝母10g(沖服),降香10g,桃仁10g,紅花10g,丹參15g,橘絡(luò)10g,生山楂15g。水煎服,每日1 劑。 功效:溫通心陽,開宣肺氣,活血化瘀。 經(jīng)驗:本方由瓜蔞薤白半夏湯、枳實薤白桂枝湯及桃紅四物湯化裁而成。處方以瓜蔞、薤白、桂枝宣痹通陽;加姜半夏、川貝母、橘絡(luò)、杏仁宣肺氣、化痰涎;降香、桃仁、紅花、丹參行氣化瘀, 改善心肺血液循環(huán);方中用生山楂之意,仍在取其活血化瘀而非消食。 顏正華經(jīng)驗:三子養(yǎng)親湯加減 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紫蘇子10g(打碎),杏仁10g(打碎),炒萊菔子12g, 旋覆花10g(包煎),白前10g,白果10g(打碎),紫菀10g,沉香面4g(分吞),五味子6g(打碎),黨參10g。水煎服,每日1 劑。 主治:證屬肺失肅降,兼有氣虛,癥見喘息無痰,乏力,倦怠,舌紅少苔,脈弦滑,兼有高血壓病史者。 經(jīng)驗: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臨床比較難治。麻黃為平喘要藥,本病以喘為主,本當(dāng)選用,然其含麻黃素能升高血壓,故舍麻黃不用,投以《韓氏醫(yī)通》之三子養(yǎng)親湯。 是方由紫蘇子、萊菔子、白芥子組成,其中白芥子辛辣燥熱,無痰者則可以杏仁代之,并配伍白果、白前、旋覆花、沉香、紫菀等,以增強藥力。動則加重,且乏力倦怠,為氣虛之兆,故用五味子、黨參等益氣扶正。若服后大便稀,去滑腸之杏仁、紫蘇子,加茯苓、澤瀉健脾實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