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簫與尺八內徑的異同點

洞簫和尺八同宗同源,屬于同類樂器。經常會拿到一起做一些比較,今天我們來說說兩者在內徑方面的一些異同點,注意我們不追溯歷史,只探討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洞簫和尺八形制。大家還可以參考文章:論尺八與簫的異同了解。本文只探討內徑這方面的問題。
首先尺八和洞簫的內徑都遵循一個規(guī)律,那就是吹口端大,然后逐漸縮小,最后末端再擴大的一個總體規(guī)則。關于尺八和洞簫內徑的差異,憑借經驗,我羅列了以下幾點:
尺八的內徑更加規(guī)范,比如一尺八寸管,管口內徑一般為20。而類比洞簫的G調簫,洞簫的內徑相對小一點,在18左右,小一點16、17,大一點19、20,多數為18。洞簫的發(fā)展一直以來沒有完全形成一個很規(guī)范的標準,因為不同管子的差異比較明顯。
尺八的內徑錐度更大,相對來說洞簫的錐度相對小一點,管口端20的尺八,最小內徑的地方只有15.5左右。而一個G調簫的管口18,內徑最小處也大概在15到15.5。
再一個區(qū)別,就是洞簫和尺八內徑的最小處的位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阻氣點,尺八的阻氣點大概在第一孔下方1厘米左右的地方。洞簫的阻氣點要更為靠下,差不多在2厘米左右的地方最小。
造成以上不同內徑差異的原因,有幾方面原因。其一,尺八和洞簫的吹口形制不同,外切口形制,需要配合錐度更大的內徑。其二,尺八和洞簫開孔位置和個數不同,內徑的差異是必然存在也是需要存在的。其三,我們需要的結果不同,尺八內徑的設計,是的尺八的音色更加的尖利更加堅實,而洞簫的音色,我們需要相對純凈的音色。兩者不同的內徑設計,最終導致了兩者音色的差異,音色上很明顯的區(qū)別,也是各自音色的魅力所在,不能說孰好孰壞。


賀蘭原,原名李家雨,著名洞簫制作人、工藝美術師。
賀蘭老師精于理論研究和工藝實踐,其作品兼具物理性能和工藝美學,在洞簫制作領域享有盛譽,制作的作品不僅在中國大陸和中國港澳臺地區(qū)使用者眾多。在海外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都分布著賀蘭老師簫作品的使用者。賀蘭老師說,對于海外的簫友,他的簫作品不單就是一件樂器,更攜帶著中國傳統文化。賀蘭老師曾說,每一支簫都是他的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