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墨蘭自不量力?你為啥不知足認(rèn)命?

看《知否》,我一直挺欽佩林噙霜的。
她是一個有理想、充滿上進心的女子;是一個為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biāo),千方百計、付出代價、也要努力追求的女子。
哪怕她已經(jīng)淪落為了罪臣孤兒,也不肯認(rèn)命,一心想要過上更好的生活。為此,她拒絕了養(yǎng)母恩人盛老太太為她安排的普通男人,而是憑借自己的努力,成功嫁給盛紘為妾。
婚后,她又憑借盛紘的寵愛,開始為女兒墨蘭積極謀劃,想要將她嫁入豪門——女兒已經(jīng)站在她的肩膀上,當(dāng)然值得更好的婚姻。
在母親的影響和教育下,墨蘭詩詞文章俱佳,千方百計想要高嫁豪門——先追求小公爺齊衡,后來又向伯爵府嫡子梁晗示愛。
對于林噙霜母親的理想和追求,劇中人和劇外的觀眾都十分不解,百般嘲諷。
別人不說了,便是最愛林小娘和墨蘭的盛紘,得知她們的愿望后,都覺得不可思議,無比崩潰:

我的天爺啊,你這是腦子進水了嗎?你怎么能這么想?你是什么身份?墨蘭是什么出身?這不是異想天開嗎?
是,在盛紘的邏輯里,墨蘭想嫁豪門,根本就是癡心妄想,就是個笑話。他的理由只有一個,就是她出身不好,是庶女。如果換做是嫡女,比如王若弗生的華蘭,那就可以考慮了——華蘭也確實高嫁伯爵府了。
在那個時代,才華品性能力都是次要條件,血統(tǒng)是排在第一位的。只有你是“嫡出”,才身份貴重,才有嫁入豪門的希望。
劇中人對墨蘭母女不以為然不奇怪,那個時代早已階層固化,血統(tǒng)論就是深入人心的主流觀念:一個小庶女竟然野心勃勃,想要來分嫡女的資源,怎么可以?必須打壓!
可是,劇外的觀眾,身為普通人的我們,又怎么好意思嘲笑林噙霜和墨蘭呢?

我們不是跟她們母女大同小異嗎?
在《知否》的時代,婚姻就是女人的未來和命運,她們想要過好生活,享受華服美食,就只能靠嫁人來改變命運。
我們這個時代,女孩的出路多了一條,可以憑借讀書改變命運。
于是,在孩子的教育成長中,我們拼命雞娃,都怕輸在起跑線上,為什么?還不是望子成龍,希望我們的孩子取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過上更精致的生活,實現(xiàn)階層逆襲?
可是,我們就沒想想,我們和林噙霜一樣,早已輸在了血統(tǒng)上——我們什么智商?我們自己考上名牌大學(xué)了嗎?我們什么條件地位,自己是成功人士嗎?擁有耳濡目染的基因嗎?
是的,我們就是普通人,智商情商能力資源全都無比平庸。
但我們千方百計逼兒女努力、爭取改變命運的渴求,與林噙霜殊途同歸。
我們可以鄙薄她們在追求過程中的自私和害人,但我們沒理由、也實在不好意思嘲笑她們的“不自量力”。

眼看著,階層已經(jīng)固化,寒門子弟再難逆襲,我們?yōu)槭裁磻n傷,嘆息,絕望?就是因為,我們連“自不量力”、奮力爭取的機會都快要沒有了。
千辛萬苦之后,墨蘭還是成功嫁入了伯爵府,盡管代價異常慘重(林噙霜被痛打而死)。
姿態(tài)是不夠好看,過程也是很不體面。
可是,你忘了你輔導(dǎo)孩子作業(yè)到崩潰的模樣嗎?你忘了為給孩子上個好學(xué)校,各種鉆營求人嗎?你怎么就不知足認(rèn)命,讓孩子過和你一樣的平凡人生?
你喜歡欣賞明蘭,雖然也是庶女出身,但人家不爭不搶、知足認(rèn)命、心地善良,最終不僅嫁入高門,更收獲了美好的愛情婚姻。
你覺得,換成是你,是你的孩子,只堅守善良,只安分守己,會有這種幸運嗎?
馬克思早就說了,資本從來到世間,無一不充滿血雨腥風(fēng)。而每一個出身卑微、逆襲成功的寒門子弟,你如果細(xì)扒一下,他們向上爬的過程都不會太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