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養(yǎng)成習慣還遠遠不夠
最近我養(yǎng)成了很多好習慣。比如健康的飲食習慣、閱讀習慣、寫作習慣等,但我陷入了一個誤區(qū),我以為習慣養(yǎng)成后就自然而然地去運行就可以了。這樣我的執(zhí)行力是大大的提高了,但是我萬萬沒想到的是,僅僅養(yǎng)成習慣還遠遠不夠,習慣還需要不斷的刻意練習去反思和優(yōu)化的。這樣才能產生最大的收益!
舉個例子。我雖然養(yǎng)成了閱讀習慣,但是我并沒有針對我的閱讀習慣進行反思,只是一味的每天去閱讀。這樣我的閱讀習慣就沒法精進,我在閱讀過程中一味的去追求閱讀的時間、閱讀書籍的數(shù)量。我今天稍微反思了一下,發(fā)現(xiàn)可改進的地方還挺多的。比如:第一,我應該追求閱讀的質量,而非時間和速度,要增加在閱讀過程中思考的時間。第二,聽書的時候沒法停下來思考,這個時候就不能夠聽一些需要深度思考的書,并且聽書的效果遠遠低于閱讀的效果,雖然說聽書和閱讀的時間是等同的,但是效果大打折扣,因為聽書不方便中斷并思考,也很難直接來回閱讀上下文。第三,閱讀是需要分類閱讀的,有些書是需要深入思考,常讀常新的。有些書就可以利用快速閱讀法,一目十行快速掃過。第四,閱讀是需要輸出的,而我的輸出明顯偏少。我應該每讀一本書,或者閱讀過程中有一定的思考,都要把它輸出出來,比如寫成文章、讀后感等,而非只是摘抄片段或者是記錄下自己的思考瞬間。第五,這些思考瞬間都需要經常去翻看,而不是放在那里變成一個無人問津的倉庫。我稍微反思了一下,就能夠有這么多優(yōu)化改進的點,但是我之前讀了幾個月,每天閱讀,讀了上百小時書竟然沒有絲毫意識到這個問題。
我之所以能意識到這個問題也是在我重新去閱讀《掌控習慣》這本書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習慣是需要不斷地去優(yōu)化去精進的,而不是養(yǎng)成習慣就可以了。
習慣必須要加以刻意練習才能精通,其實當?shù)谝淮巫x到這個點的時候,并沒有更深刻地認知,讀過就忘了。這也側面說明了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懂得了那么多道理,但還是沒有過好這一生,原因就是因為我們需要去實踐,而不是僅僅看過這些道理,看過就忘記了。只有真正去踐行的時候,才能真正地去意識到這些問題,才能真正地去掌握這些道理。
而這背后的這些反思和復盤,其實就是刻意練習。這樣的話,我們才能夠不斷地去優(yōu)化我們的習慣,讓他產生的復利效應越來越大。所以我最近要聚焦我的幾個主要的習慣去刻意練習,不能太擴散,不斷地對這些習慣進行反思、復盤和優(yōu)化,讓它們越來越好,為我所用。
我現(xiàn)在養(yǎng)成了健康的生活習慣,但是慢慢的對自己會有一定的放松的要求,我在反思這個健康的生活習慣能不能更好,能不能更符合自己的需求,能不能讓自己的體重更加穩(wěn)定,讓自己的體能穩(wěn)定,讓自己越來越健康。
針對每日寫日記這個習慣,我雖然每天都在記日記,但是我記得日記能不能記得更好?是不是每天都要去記一些流水賬?能不能在記錄日常的同時側重于記錄那些我覺得精彩的瞬間、思考的瞬間,再增加一些文學性,讓自己的日記更加可讀,更加有趣。
每天反思的習慣,我每天都會記錄反思,但是這個記錄是不是能夠更好,能不能每天隨時翻閱?并且能不能把我的這些反思真正的去應用到我現(xiàn)在的行動中,而不是僅僅是反思,僅僅是記錄,記錄一堆信息,這些信息不用起來,它就是無用的,它只是在大腦里過了一遍,不用就是垃圾。
直到這個時候,我才是真正的理解了,理解了什么叫 “習慣+刻意練習 = 精通”
希望你也能趕緊實踐起來,喜歡思考成長的朋友,記得關注《思考與效率》公眾號,一起學習,一起思考,一起成長!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