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權力·性別? 78~92年社會對女性角色期待過渡期

原文:女性角色統(tǒng)計情況,縱向來看,雜志對女性典型人物的報道中,第一、第二時期塑造的女性角色情況顯示了相同的規(guī)律,即社會角色所占比例為第一位,社會角色和家庭角色兼具比例是第二,家庭角色所占比例為第三位。第二時期人物報道中,相比第一時期,女性的社會角色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占到66.7%,兩種角色兼具上升到28.6%,家庭角色略有上升,達到4.8%。
改革開放之后,中國經(jīng)濟體制轉(zhuǎn)型,職業(yè)女性失去了計劃經(jīng)濟時期國家予以的許多保護性福利,被拋入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女性的社會與家庭角色沖突日益激烈,成為影響其生活、工作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這一時期社會整體就業(yè)形勢嚴峻,在大量女性失業(yè)下崗的同時,男性又提出“女人回家”論。對于受過幾十年“男女平等”思想熏染的幾代中國女性來說,工作和事業(yè)是她們尋求獨立自主的唯一方式和人生追求,她們寧愿承受雙重角色的負累也不愿放棄其社會角色。而且,女性雙重角色的矛盾問題,絕不是只要“女人回家”就能解決得了的。從雜志對這一時期女性典型人物的報道可以看出社會對女性的角色期望有了變化,并顯示出過渡時期的特點。如女性社會角色所占比例仍居第一位,表明國家意識形態(tài)仍然希望女性像第一時期那樣繼續(xù)擔負起“半邊天”的社會角色,但所占比例已大為降低。而社會與家庭兩種角色兼具的比例則大幅上升,表明此時家庭事業(yè)兼顧型的女性受到主導社會文化價值的歡迎,這也與整個社會要求女性回歸其性別特質(zhì)的呼聲漸高有關。但此時單純的家庭角色上升幅度很小,說明家庭婦女、“全職太太”并不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主流話語所推崇。
?媒介·權力·性別:新中國女性媒介形象變遷與性別平等?
王蕾 著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