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色堂膏方·談阿膠膳食】阿膠蛋花湯
阮由于出自書香世家,自幼飽讀詩書,天賦秉異,作詩超越常人,八歲便能寫出錦繡文章。喜歡彈琴長于嘯叫,一會高雅玩著陽春白雪,一會在曠野用鼻音,舌音玩著下里巴人的嘯聲。家庭教育算寬泛,可能源于父親在他三歲時去世,阮自幼體弱多病,其母為了照顧好阮家唯一骨肉血脈,常常為阮熬制健脾養(yǎng)胃的阿膠蛋花湯,含辛茹苦地把他養(yǎng)大,母親對孩子的柔軟多一些,包容度更廣。阮的母親絕對不輸于孟母、岳母,雖然嚴厲度不夠,教他學字讀書習武要求嚴格,文采斐然,小小少年,擊劍術,不是一般人能抵擋。
阮對儒家經(jīng)典深入研究,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久而久之,漸漸有了儒家思想的真?zhèn)?,淡泊名利,不慕富貴榮華,安貧樂道,有道德,有修養(yǎng)。這為他以后的出世入世,怪誕性格打好鋪墊。
小時候的阮就不是省油的燈,特立獨行,極有個性。大約在十六七歲時,有一次隨他的叔父阮熙到東郡的一家做客,大人小孩喜氣洋洋。大人拉他問話,問什么說什么,絕不多言,小孩子拉他玩,他沉默不言,一動不動。人們說他怪異,年紀輕輕,跟世俗格格不入。
長大了,繼續(xù)不同。原本處在風口浪尖,是曹氏集團的舊人,又不得不聽命于新皇帝司馬集團。表現(xiàn)的過于積極,對不起老主子,不夠積極,新主子不高興,如何才能明哲保身,深處危險而脫離虎口?他關門在家研讀書籍,閑了登山旅游,來些說走就走的游玩。要不就醉醺醺不知東南西北,有人問他世間事,他瞪著茫然的眼睛不予理睬,問急了,干脆呼呼大睡。
“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是他觀看楚漢之爭的廣武山之后發(fā)出的感慨。他慨嘆項羽,慨嘆劉邦項羽,還是慨嘆自己,也許都不是,也許都有。
世事變化萬千,歲月的長線已經(jīng)拉去很遠,我們依然能夠在他的只字片語中看到一位英俊灑脫,飄逸超脫,獨具魅力的男子漢形象。
從小到大阮最愛喝的還是健脾養(yǎng)胃的阿膠蛋花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