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周看點丨百度造車再提速;哪吒汽車第10萬臺量產車下線
上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都有哪些大事發(fā)生?
哪吒汽車迎來第10萬臺量產車下線
2022年1月8日,哪吒汽車迎來第10萬臺量產車的下線。值得一提的是,從第1臺到第10萬臺下線,哪吒汽車僅用了42個月,用實際行動演繹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精神。

哪吒汽車董事長方運舟表示:“第10萬臺量產車下線對哪吒汽車而言是一個里程碑,而這僅僅是個開始。哪吒汽車的夢想是讓高品質智能電動汽車觸手可及,讓人人都能享受智能綠色出行。”
經過7年的積累,2021年哪吒汽車迎來了現(xiàn)象級發(fā)展:成功推出哪吒U Pro、哪吒V Pro兩大升級產品,并成為細分市場的爆款。哪吒U Pro單月訂單突破5000臺,哪吒V Pro單月訂單突破10000臺,哪吒汽車全年累計交付近7萬臺,11月和12月連續(xù)實現(xiàn)單月交付量破萬、全年同比增長362%,穩(wěn)居造車新勢力第一陣營。
據悉,已經擁有10萬用戶基數、通過規(guī)模化體系能力檢驗的哪吒汽車,未來將向“第30萬臺量產車下線”、“第50萬臺量產車下線”等一系列目標發(fā)起沖刺。
點評:繼“蔚小理”后,哪吒汽車也邁入了十萬輛“俱樂部”,這也印證著越來越多的新勢力品牌得到市場的認可。
造車新勢力又添新丁,團車宣布進軍電動車制造行業(yè)
2022年1月5日,蓋世汽車通過有關渠道了解到,團車宣布將組建含設計、研發(fā)和生產在內的多部門團隊,正式進入電動汽車制造領域行列。
企查查信息顯示,團車互聯(lián)網公司成立于2010年,注冊資本超1億元,主營業(yè)務為基于大數據和智能算法為基礎的汽車交易與服務。

2018年團車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此前團車一共發(fā)布過2019年和2020年兩份年度財務報告,其中2019年團車全年實現(xiàn)凈收入6.45億元,同比下降1.0%,凈虧損為2.51億元。2020年團車受疫情影響比較嚴重,全年線下業(yè)務規(guī)模大幅收縮,車展類活動從2019年全年的233個城市的1055場減少至172個城市的449場,同比下降57.4%。財務方面,2020年團車全年凈收入為3.302億元,同比下降48.8%。
對于此次宣布進軍汽車制造領域,團車創(chuàng)始人、CEO聞偉認為,伴隨政策的推動,新能源汽車相關基礎設施和技術正逐步完善和成熟,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認知度正在快速提升,這為團車進軍造車領域提供了契機。
點評:與其它造車新勢力不同,團車在汽車領域多年來已積累了龐大的用戶群體,這對其進入電動汽車制造領域大有助益。
北京市2022年將推動小米汽車開工和理想汽車建設
1月6日,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北京市市長陳吉寧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報告全面回顧了過去一年北京經濟社會發(fā)展成就,明確了2022年九方面重點工作。其中報告提及,北京2022年將加快國際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建設,全面建設國家實驗室,加速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未來科學前沿領域布局一批新型研發(fā)機構,推動小米汽車開工、理想汽車建設,落實“朱雀計劃”。
眾所周知,2021年,理想汽車、小米汽車均有重要項目落戶北京。其中,理想汽車將在北京建設純電動汽車智能制造工廠,該工廠在北京市順義區(qū),已于2021年10月16日起開工建設,工廠項目投資超過60億元,計劃將于2023年年底投產。投產后,一期將實現(xiàn)年產10萬臺純電動汽車的產能。另外,理想北京智能工廠將最大化利用現(xiàn)有廠區(qū)上廠房進行改造,沿用率高達60%。

此外,小米汽車也選擇落戶北京。2021年11月底,北京亦莊官方公眾號發(fā)布消息,稱小米科技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管委會就小米汽車項目簽訂《合作協(xié)議》,根據協(xié)議,小米汽車項目將建設小米汽車總部基地和銷售總部、研發(fā)總部,將分兩期建設年產量30萬輛的整車工廠,其中一期和二期產能分別為15萬輛,預計2024年首車下線并實現(xiàn)量產。
點評:作為兩家新勢力車企,小米汽車和理想汽車被寫入2022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無疑有助于二者相關項目的推進。
東風英菲尼迪成為東風日產旗下第三個子品牌
1月5日上午,東風汽車有限公布宣布東風英菲尼迪作為一個獨立的事業(yè)總部納入東風日產的管理體系,與日產和啟辰品牌并列,成為東風日產的第三個品牌。同時,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強調,東風英菲尼迪的轉型已于2022年1月1日開始。

時間撥回到2021年12月,彼時有媒體報道稱2022年初英菲尼迪中國總部將由北京搬回廣州,并將成為東風日產總部的下屬機構在華運營。對于這一傳聞,英菲尼迪中國當時并沒有做出回應,如今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的“官宣”,則印證了以上“傳聞”的真實性。
點評:與2021年新勢力企業(yè)聲勢浩大相比,作為二線豪華品牌的英菲尼迪在華銷量持續(xù)走低??墒?,當東風英菲尼迪被納入東風日產體系,是否真的就能華麗轉身?
賽里斯SF5停產為AITO讓道?官方回應:仍會接單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為了給新車AITO 問界M5造勢,賽力斯將停產目前唯一在售的車型SF5。華為門店銷售人員在接受采訪時透露出的信息進一步證實了上述報道。據銷售人員反饋,門店里原來擺放的華為智選賽力斯SF5已經被撤下,訂購通道在12月中旬就已經關閉。

針對輿論,賽力斯于1月5題發(fā)布了《給賽力斯SF5用戶的一封信》。信中先是感謝用戶對塞力斯這個新品牌的支持,然后指出,SF5會繼續(xù)接受用戶訂單,“用戶下單后,我們將即使安排專人跟進協(xié)助交付”。
對于已經交付的用戶,賽力斯承諾,SF5全系首任車主,除了享有三電系統(tǒng)8年/16萬公里質保之外,還將額外升級享有整車和增程器的終身質保。另外,首任車主如果四年內換購公司旗下其他型號車輛,在享有擬購新車當期權益的基礎上,還可以獲得1萬元的優(yōu)惠。
點評:盡管華為一再堅稱“不造車”,但AITO品牌卻正被越來越多人視為華為的“親兒子”,小康股份近期股價走勢或許預示著賽力斯的未來。
每年投資近3.5億美元,博世繼續(xù)死磕汽車軟件
1月5日,在2022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博世新聞發(fā)布會上,博世從多方面證實,其已發(fā)展成為一家軟件和物聯(lián)網公司。
當然,在這一“新定位”之下,汽車仍是其重點發(fā)力的領域之一。

如今,“軟件定義汽車”已成行業(yè)共識,軟件在汽車工程中的支配地位日趨顯著,未來汽車互聯(lián)化、自動化和個性化功能都將更依賴軟件實現(xiàn)。而博世正在這一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據博世官方數據,目前每年全球的汽車中都搭載著超過2億個博世自研軟件的控制單元。
具體來看,博世將其在軟件、電子等方面的已有基礎與經驗,用于研發(fā)特定汽車應用軟件和開發(fā)硬件設備,以適應各種汽車應用,包括駕駛輔助、信息娛樂和動力總成。據悉,在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業(yè)務部門,博世每年投資近3.5億美元,以建立其在該領域的軟件能力。
點評:產業(yè)變革當下,作為大象往往需要更快更果決的轉身,或許才能保持高度競爭優(yōu)勢。
豐田將于2025年前推汽車軟件系統(tǒng),對標特斯拉和大眾
據外媒報道,豐田汽車計劃在2025年前開發(fā)自己的汽車軟件平臺Arene,處理從基本功能到自動駕駛等高級應用的所有功能。豐田將通過Arene操作系統(tǒng)與特斯拉、大眾和科技公司等競爭對手在為驅動下一代汽車的軟件設定標準上展開競爭。
豐田的目標是在2025年將Arene應用到自己的汽車上。之后,豐田將向斯巴魯等旗下子公司,以及其他致力于電動汽車或自動駕駛汽車的制造商和初創(chuàng)公司提供該軟件。豐田正在考慮通過授權模式實現(xiàn)該系統(tǒng)的商業(yè)化。
Arene將控制方向盤、剎車和油門等基本部件,并管理安全系統(tǒng)以及位置和交通信息。所有使用該操作系統(tǒng)的車輛,無論是什么品牌或車型,都可以使用共享功能。消費者可以像智能手機軟件一樣在線更新該系統(tǒng),從而快速提高汽車性能。
點評:軟件定義汽車時代,有壓力的不只是零部件巨頭,傳統(tǒng)車企同樣如此。
沃爾沃汽車高度自動駕駛功能即將上路
1月6日,沃爾沃汽車正式宣布,將率先向美國加州用戶推出無人監(jiān)管的高度自動駕駛功能——Ride Pilot。待Ride Pilot的高速道路安全測試通過后,沃爾沃汽車計劃在即將推出的全新純電旗艦SUV上提供訂閱,并在今年晚些時候發(fā)布這款全新車型。

在軟件方面,沃爾沃汽車旗下自動駕駛軟件開發(fā)公司Zenseact,將與沃爾沃汽車內部來自科技公司Luminar的開發(fā)團隊共同研發(fā)。在硬件配置方面,全新產品將配備超過20個傳感器,包括Luminar出品的先進Iris激光雷達傳感器,并與軟件實現(xiàn)配合。
沃爾沃汽車最新純電動SUV除搭載Luminar激光雷達傳感器外,還將配備5個雷達、8個攝像頭16個超聲波傳感器。這些標配的傳感器可提供無與倫比、安全可靠的視野和感知。該系統(tǒng)還支持遠程在線升級,確保足夠的安全冗余功能,讓沃爾沃汽車憑借Ride Pilot實現(xiàn)安全自動駕駛。
沃爾沃汽車計劃在Ride Pilot通過安全驗證以及所有必要的審批手續(xù)后,率先在加州推出,并逐步推向全球其他市場和地區(qū)。
點評:目前無人監(jiān)管高度自動駕駛功能在RoboTaxi上落地,沃爾沃的這項功能若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推向市場,安全性與成本仍是關鍵。
駛功能在RoboTaxi上落地,沃爾沃的這項功能若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推向市場,安全性與成本仍是關鍵。
百度造車最新進展
日前,集度用于汽車機器人開發(fā)的軟件集成模擬樣車JiDU SIMUCar已成功融通城市、高速域智能駕駛功能。簡而言之,集度依照“汽車機器人開發(fā)流程”完成了智駕研發(fā)目標——在成立10個月之際,集度就完成了高速、城市雙域智駕融通,提前驗證了量產L4級自動駕駛能力的安全可靠。
據介紹,目前集度汽車機器人的“大腦”已初步具備“自由移動”能力,正為2023年量產上市做足充分準備,交付時即可完整提供給用戶安全可靠的自動駕駛體驗,而非在交付后再通過OTA的方式來提供。
點評:集度正在以超越行業(yè)平均水平的速度落地造車,這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百度超1800萬公里的自動駕駛路測數據積累,以及全棧AI技術賦能。
2024年極氪或在中國推L4自動駕駛新車
當地時間1月4日,Mobileye與極氪宣布擴大戰(zhàn)略合作關系,希望共同研發(fā)一款具有L4自動駕駛能力的全新純電動車型。雙方表示,新車預計將于2024年率先在中國亮相,將是全球首款擁有L4自動駕駛能力的“消費車型”,并最終將在全球市場推出。

實際上,Mobileye與極氪此前已經圍繞ADAS展開合作。這意味著,此次合作將進一步拓展兩家公司的合作伙伴關系。
點評:作為吉利汽車的高端品牌,極氪汽車已全系搭載L2級自動駕駛系統(tǒng)。但是在智能駕駛“軍備競賽”升級的大背景下,吉利顯然還要在自動駕駛賽道全面提速。
原博世副總裁朱光偉任縱目科技副總裁
1月4日,縱目科技官方宣布朱光偉先生履新縱目科技副總裁。朱光偉先生原任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

就早些時候的經歷來看,朱光偉先生曾任中國外商投資企業(yè)協(xié)會理事,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常務理事,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儀表專業(yè)委員會副會長,安徽省外商投資協(xié)會副會長,安徽省汽車行業(yè)協(xié)會副會長,中國汽車電子產業(yè)聯(lián)盟副秘書長。值得提及的是,其曾多次獲得省市級優(yōu)秀企業(yè)家及五一勞動獎章等稱號。在他的領導和推動下,博世在華銷售業(yè)績持續(xù)增長,多年來一直是行業(yè)的領導者。
點評:作為最早進入自動駕駛領域的玩家之一,縱目科技已經成為國內率先獲得整車廠L4級別量產項目定點合同的自動駕駛企業(yè)之一,并與多家國內主流主機廠商建立了量產合作關系。那么,朱光偉先生的加盟能否帶領縱目科技開啟偉大征程,我們拭目以待。
騰訊入股上海零念科技
1月5日,上海零念科技有限公司發(fā)生工商變更,新增廣西騰訊創(chuàng)業(yè)投資有限公司為股東,同時公司注冊資本增至約59.69萬人民幣。
根據天眼查提供的信息,上海零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智能駕駛平臺軟件商,成立于2021年8月,經營范圍涵蓋網絡技術服務;集成電路銷售;數據處理和存儲服務等。而零念科技官網顯示,其利用自主研發(fā)的開發(fā)工具鏈,幫助客戶以零手工代碼的方式,生成符合客戶要求的定制化平臺軟件。
點評:騰訊應該是在補充智能駕駛、交通版圖。畢竟身在BATH陣營,誰也不想落后一步,誰也不想放過那片藍海。
元戎啟行和速騰聚創(chuàng)達成戰(zhàn)略合作
1月6日,元戎啟行與RoboSense(速騰聚創(chuàng))正式達成戰(zhàn)略合作,雙方將基于智能固態(tài)激光雷達打造更低成本、車規(guī)級的L4級自動駕駛前裝解決方案,助推L4級自動駕駛大規(guī)模量產進程。

事實上,在此之前,元戎啟行與RoboSense已在推進相關合作。2021年12月,元戎啟行推出全球首個成本低于1萬美元的L4級自動駕駛前裝解決方案DeepRoute Driver 2.0 ,該方案中,主雷達采用的正是RoboSense第二代智能固態(tài)激光雷達RS-LiDAR-M1(以下簡稱“M1”),據稱這是國內L4級自動駕駛業(yè)內首次采用車規(guī)級量產激光雷達。
點評:就元戎啟行而言,其從成立以來就堅持走專一的L4級路線,并對成本問題極為關注。未來與激光雷達頭部企業(yè)合作,其或將加速L4自動駕駛前裝量產落地。
來源:上海錦町新材料科技整理自網絡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文資訊轉載自網絡等,著作權屬原創(chuàng)者所有。我們轉載此文出于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lián)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