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抗議球王的上帝之手,當年英國人專門做了款游戲
一代球王馬拉多納11月25日因心臟驟停去世,享年60歲。消息傳出,很多人都倍感驚愕。
雖然馬拉多納早在20世紀末就已經掛靴,但他“世紀球王”和“20世紀最佳球員”的名號可不是浪得虛名。
在科樂美的足球游戲《勝利十一人2017》中有個傳奇模式,在該模式下玩家可以玩到一些傳奇球星,包括李毅大帝口中“護球像亨利”的亨利,加里·萊因克爾,當然,也有馬拉多納。
科樂美給了這些傳奇球星一個排名,馬拉多納排第一,第二是梅西,第三是羅納爾多,亨利已經排到第五了,羅納爾迪尼奧第六,萊因克爾則已經十名開外了。

當然,馬拉多納看到這個榜單并沒有感到高興,而是以“未經授權許可擅自使用本人肖像權”的名義反手將科樂美公司告上了法庭。

不過這并不是老馬首次和游戲結緣,早在1986年,也就是他以“上帝之手”在世界杯上幫助阿根廷戰(zhàn)勝英格蘭那年,就被英國人做進了游戲里。
考慮到年代久遠,現在的玩家可能已經不了解那段歷史,在此先簡單的介紹一下背景。
1982年英國和阿根廷之間爆發(fā)了“馬島戰(zhàn)爭”,戰(zhàn)爭最后以阿根廷失敗而告終,戰(zhàn)敗的阿根廷人視此事為國恥,并與英國結下了梁子。
而在四年后的世界杯上,由馬拉多納帶領的阿根廷隊在四分之一決賽上遇到了英格蘭隊。俗話說仇人相見分外眼紅,這時的二隊的對決已經不單純是一場足球賽事了,而是牽涉到了更多的東西。
最終馬拉多納一人攻進兩球,親自送英格蘭隊回了老家。在戰(zhàn)場上沒有取勝的阿根廷,終于靠足球贏了英國人,老馬也一舉成為了阿根廷的民族英雄。

要是公平競賽也沒什么,然而馬拉多納所進的兩個球中,第一個其實是手球犯規(guī)了,所限于當時的技術條件,裁判沒有發(fā)現因而判定進球有效。

因此,英國人認為阿根廷人靠欺騙贏了他們。消息傳回國內,一家名為Argus Press Software的軟件公司當時正在開發(fā)一款名為《彼得·希爾頓的足球》的模擬游戲。
這款游戲中有16支英國俱樂部球隊可選,包括南安普頓、阿斯頓·維拉、曼城、利茲聯隊、利物浦、曼聯和諾丁漢森林等英超球隊。玩家扮演門將,在友誼賽上通過撲救進球的方式來提高自己的技術。

彼得·希爾頓是英格蘭傳奇門將,曾為國家隊出戰(zhàn)125場。馬拉多納的兩粒進球,正是攻入了他所防守的球門。
或許是為了蹭熱度,或許是為彼得·希爾頓不值,或許是為了羞辱馬拉多納,總之,這家公司把游戲的名字改為了《彼得·希爾頓的手球馬拉多納》,有點兒斥責老馬年輕人(當年他26歲)不講武德,要他耗子喂汁的意思。
游戲在當年流行的三個個人電腦平臺Amstrad CPC, Commodore 64和ZX Spectrum上推出。Commodore 64版的主屏幕是這樣的,這個版本相比其他兩個平臺有額外音效和簡單語音。

ZX Spectrum版的主屏幕則是這樣,手球和老馬的名字標紅放大以示突出。

受限于當時的個人電腦硬件水平,游戲的畫面非常的簡單,甚至可以說是粗糙,而游戲的玩法也沒有任何的可圈可點之處。

而且雖然游戲標題里有老馬的名字,游戲卻和老馬一點不搭邊,可以說是掛羊頭賣狗肉,標題黨。
正因為如此,當時媒體給了這款游戲2.5星的評價(滿分5星),換算成百分制則是50分,不及格。
時過境遷,這款掛著馬拉多納名字的游戲已經沒人記得起來,倒是上帝之手,連英國人自己都認可了:2002年,在英國第四臺播出的節(jié)目“100個最偉大的體育瞬間”中,那粒射進英格蘭國門的入球在英國觀眾中的得票數位居第六。
以這篇短文,紀念老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