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到了,你又去買買買了……為什么所有節(jié)都被你過成了購物節(jié)?

今天七夕啦。
你明明沒有對象,怎么看見“七夕化妝品套裝”還是走不動路?

下半年節(jié)日似乎特別多……當你還在想國慶、中秋的拼假日歷表時,各大電商早已為你準備好了日歷表……

沒錯,所有的節(jié),都被你過成了購物節(jié)。

電商確實促銷打折層出不窮。但在這些網購節(jié)“打折”的背后,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
為什么我總想買東西?
為什么我總買個沒完沒了?
或許,狄德羅效應(Diderot Effect)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The Diderot Effect states that obtaining a new possession often creates a spiral of consumption which leads you to acquire more new things. As a result, we end up buying things that our previous selves never needed to feel happy or fulfilled.
狄德羅效應專指人們在擁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想不斷配置與其相適應的新物品,而一旦得到了,卻不滿足。

丹尼·狄德羅是18世紀著名的法國哲學家。
有一天,朋友送給他一件質地精良的酒紅色睡袍,狄德羅非常喜歡。當他穿著華貴的長袍在書房里踱步時,覺得家具、地毯等物件跟自己身上這件漂亮的長袍不相配。
于是,為了與睡袍相配套,狄德羅置換了一個新書房。

以下是外國網友講述自己控制不住購物的事,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深深的無奈:

昨天去逛宜家啦,我們有一堆書箱,擺著不看。我想買個書架可能會整齊點。于是我們買了個書架,我老公幫忙裝上,把書箱擺好。書架花了錢,書也未必會看一眼(其實之前也沒看過)。只有一半的書能裝下,我還需要一個書架放另一半書箱……我走錯一步,就得重新找回我的極簡風目標了。加油吧。
這很現(xiàn)實。
你買了支正紅色口紅,覺得底妝不夠扎實,于是你買了一款瓷白的粉底液。

上妝之后發(fā)現(xiàn)一般衣服根本壓不住,于是你買了條小黑裙,然后配了包包和鞋子。
這時候你覺得脖子有點空,然后你買了項鏈,又買了副耳環(huán)來配……
恭喜你,商家已經樂開花了。

為啥我看見打折就忍不住?
這里要給大家介紹下促銷易感性。
促銷易感性用來形容一個人到底有多熱愛打折。高促銷易感性的消費者看到促銷時最坐不住,看到“打折”兩個字就一定要過去看看,且購買并不需要的東西。

2005年,邁阿密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德文·德爾韋基奧(Devon Del Vecchio)在一項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結論:
對于七六折后22.4美元的洗發(fā)水,更多促銷易感性高的人選擇了五七折后24.9美元的洗發(fā)水,吸引他們的不是低價,而是更低的折扣本身。
于是,本來不便宜也不太需要的東西,一打折就躺你購物車里了。
除此之外,從眾心理(herd mentality)也讓你管不住手。
商家通過鋪天蓋地的宣傳,潛移默化地強化購物節(jié)的影響,似乎讓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手和錢包,覺得只有隨大流清空購物車,才不算落伍。
商家常見促銷套路
首先要知道,商家有哪些常見促銷手段。
果殼網曾經做過一個商家促銷手段總結,報報帶你一起探究:
? 5折折扣 (half-price)
大部分商品價格為原價的一半,但部分商品出現(xiàn)“先提價再打折”(raise the prices first and promote sales later)的現(xiàn)象;還有的商品銷售頁面顯示“狂歡季”5折售賣,但價格是原價,并未打折扣。
電商這樣的虛假廣告宣傳已經構成消費欺詐(consumer fraud)。

? 第2件半價(buy one get one half off)
這樣的廣告頗具誘惑力,讓人誤以為第二件是5折。小編給大家做道算術題:(1+0.5)/2 = 0.75。其實商品每件只打了七五折。
一杯10元的飲料賣7.5元似乎沒有什么吸引力,但“第二件只要5元”聽起來很劃算。電商這樣的促銷手段可以有效地增加銷量。

? 特價套裝(a specially priced package deal)
洗護用品經常有特價套裝促銷。大家動手算一算,就能得出不同套裝實際折扣率。
一般來說,商家在促銷活動中主打的商品折扣更大,非主打商品折扣更小。

? 幸運轉盤抽獎(lucky turntable)
商家通過轉盤抽獎來提高產品和品牌的知名度,激發(fā)消費需求。
但“羊毛出在羊身上”,獎品的成本其實轉移給了消費者。另外,獎品出現(xiàn)質量問題,如果遇到不負責的商家,消費者難以追償。
? 買A贈B(buy A and get B free)

不難歸納出,在A相同時,B越多,折扣就越大。常見到商品促銷廣告“買3送1,買5送2 ,買10送5”,那么,實際折扣率(discount rate)分別是75%、71.43%、66.67%。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起單件商品直接打折,選擇“買A贈B”的消費者為了獲得同樣折扣,購買了可能超出實際需要數(shù)量的商品。
防剁手小貼士
如果你經??粗逊e如小山的快遞懊悔不已,報報給你幾個貼心建議,幫助你妥妥地管好錢袋。
? 將網銀支付的單筆限額(a maximum limit for a transaction)或每日限額(a maximum daily limit)降低一點。

? 在購物之前學會分析,此次消費是出于實際需求還是心理需求。
比如,我的球鞋壞了,需要再買一雙方便鍛煉,這屬于實際需求;我看見同事穿了一雙某品牌最新款球鞋,特別好看,我也想買一雙,這屬于心理需求。在購物時,盡量先考慮實際需求,把錢花在刀刃上。

? 遇到喜歡的商品,為了避免沖動消費,把它放購物車一周,看看一周后是否還想買。據報報的經驗,一周后早已忘了它還躺在購物車。
作為消費者,我們希望能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但要知己知彼,才能不被商家五花八門的促銷手段所迷惑,做到理性消費。
編輯:李雪晴
實習生:馬麗婭
參考來源:人民網、鳳凰網、新華網、果殼網
報報推薦你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