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沉寂的歷史故事:中國守軍炸毀惠通橋,挽救了中華民族的命運
我多次說過,臺灣島是中國的正大門,收復了臺灣,我們就能打開通往太平洋的大門。而滇西地區(qū)及緬甸,則是中國的后大門。打開這道后門,中國就能直通印度洋。
如果中國的太平洋沿岸都被封鎖了,就只剩下滇西及緬甸這道后門了。如果這道后門被鎖死了,中國也就被徹底堵死了。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還真面臨這樣的情況。當時,日軍已經(jīng)全面占領我國沿海一線地區(qū),本來生產(chǎn)力就極度落后的中國,高度依賴美國的各類援助,否則只有投降一條路了。
而美國出于中國只要不投降,就能牽制日軍至少200萬兵力,減少美國在太平洋地區(qū)傷亡100萬以上的考慮,對中國進行了大量援助。
而此刻援助中國的通道,僅有緬甸仰光經(jīng)滇西到昆明這一條通道了。
1938年8月滇緬公路通車以后,源源不斷的抗戰(zhàn)物資經(jīng)過惠通橋運往國內(nèi),極大的支援了抗戰(zhàn)。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從1938年到1945年抗戰(zhàn)勝利,滇緬公路的運量達到了50萬噸,成為了抗戰(zhàn)運輸?shù)纳€。
日軍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于是在1942年2月入侵英國當時的殖民地緬甸之后,又于5月3日攻破國門畹町,朝著昆明方向進攻。
這里有必要專門介紹一座堪稱挽救了全中國的橋梁——位于現(xiàn)在的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臘勐鎮(zhèn)東側(cè)怒江上的惠通橋。這座橋是南北走向的大江——怒江上唯一的公路橋。這是一座鋼索吊橋,架設在怒江最窄的一處河道上,跨徑190米,最大通行載荷7噸。
1942年5月4日,日軍攻陷龍陵后,5日就沖到了松山腳下的惠通橋。試圖向昆明方向進攻,這就必須攻占怒江上當時唯一的公路橋惠通橋。
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云南再被攻克,中國不僅是前后門都被堵死的問題了,而是抗戰(zhàn)的全面失敗,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必將陷入最后階段的生存危機。
為了奪占被國民黨軍隊把守的惠通橋,5月5日,日軍化妝成難民的先頭部隊已經(jīng)混到橋頭,惠通橋的控制權(quán)已經(jīng)危在旦夕。
碰巧的是,一位名叫何樹鵬的龍陵商人帶著車輛,逆行至惠通橋的東橋頭,堵死了通行。守橋憲兵努力清障,車主何樹鵬卻惡言相向。面對擁擠不堪的逃難人群,為了盡快疏通交通,憲兵不得已開槍將其擊斃。
但沒想到,化妝成難民的日本奪橋部隊,以為自己暴露了,紛紛拿出槍來開始戰(zhàn)斗。
幸運的是,中國守軍提前在橋上安放了炸藥。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守橋工兵營營長張祖武命令立即炸橋。巨大的爆炸之后,惠通橋雖沒有完全被炸毀,但徹底失去了通行能力。隨后,中國守軍全部消滅了已經(jīng)過橋的少量日軍和后來強行渡江的數(shù)百日軍。
從此,中、日兩軍形成了隔江對峙的局面,進軍昆明的日軍被阻于怒江以西。兩年之后,中國再次組織遠征軍,滇西抗戰(zhàn)打響,中國軍隊渡江作戰(zhàn),攻占怒江西岸的松山、龍陵、騰沖,終于將日軍趕出滇西,中國遠征軍再次入緬,徹底將日軍驅(qū)逐出緬甸,最終取得了抗戰(zhàn)勝利。
惠通橋,這就是軍事上最典型的“戰(zhàn)略要點”。中國守軍炸毀惠通橋,挽救了整個中國的抗戰(zhàn),挽救了中華民族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