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恒無欲也,以觀其妙;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大道的實質和法則是可以描述的,但是描述出來的道,不等同于那個永恒不變的大道。第一個道是名詞,即天之道,指宇宙的本源、實質,是超越一切的存在,是物質、時空、能量、因果等一切的根源。天地萬物源于道,并根據道的規(guī)則變化發(fā)展。第二個道是動詞,是解說、表述之意。老子開篇提出了道的概念,但立馬又做出了否定。老子雖然參悟出了道,但人類創(chuàng)造的文字不能完整表述其思想,老子全篇在講道,但所講的道并不完全是他參悟的大道。老子認為世界是按照道的規(guī)則運行的,道先于世界存在,其本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將其命名為道。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天地萬物有其自身的法則,有不同的特性,根據其特性給其命名,所以名可名。但是又不能執(zhí)著于表象,名稱并不是永恒的名稱,名稱只能反映事物局部特性,事物處于不斷變化發(fā)展之中,名稱無法覆蓋其全部內涵。 “無名,萬物之始也?!?天地萬物形成以前沒有任何可以感知到的事物存在,完全是一片混沌,一種無名的狀態(tài),在這種無名的狀態(tài)中,有一種能量稱之為道,這種能量包含了宇宙的所有信息。 “有名,萬物之母也。” 宇宙按照天道運行,天地萬物變化發(fā)展的根源是道。物理學家楊振寧在一次活動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如果你問我有沒有上帝存在?如果你所謂的上帝是一個人形狀的,那我想沒有;如果你問有沒有一個造物者,那我想是有的,因為整個這個世界的結構不是偶然的?!?“故恒無欲也,以觀其妙;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 老子講了兩種與道溝通的方法。一種是虛空無欲的狀態(tài)下與道溝通,體會宇宙運行的奧妙。另外一種是有欲的狀態(tài)下與道溝通,感受天地萬物的變化發(fā)展。 “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無名和有名兩者來源相同、名稱相異,都可以稱之為玄妙深遠,是天地萬物變化發(fā)展奧妙的根源。 第一章是老子對道的闡述,初步揭示了道的內涵:道是宇宙的本源,天地萬物源于道,道推動世界從無名無形到有名有形。在無欲和有欲兩種狀態(tài)下感受道的存在,理解天地萬物變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這就是天之道。接下來第二章老子開始闡述圣人之道,圣人之道是統治者效法天之道后設立的人世間的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