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SC“秋風之墩”號翡翠鳥級輕型巡洋艦
UNSC“秋風之墩”號翡翠鳥級輕型巡洋艦
提爾·瓦達米:“他們只有一艘飛船”
真相先知:“一艘?你確定?”
提爾·瓦達米:“是的,他們叫它‘秋風之墩’號。”
塞爾瓦達米:“只有一艘船。”
真理先知:“一個?你確定嗎?”
塞爾瓦達米:“是的,他們稱之為秋天的支柱。”
——提爾·瓦達米和真相先知的對話
歷史沿革
建造
翡翠鳥級輕型巡洋艦UNSC 秋風之墩號由羅伯特·麥克里斯教授設計,其龍骨于2507年在火星雷耶斯-麥克里斯造船廠鋪下,2509年動工建設,2510年12月1日離港首航。由于翡翠鳥級采用了蜂窩式結構,造價高昂,因此預定建造的15艘艦中,只有包括秋風之墩號在內的前11艘艦完全遵照了最初的設計,之后的4艘艦為了節(jié)約成本而并未使用蜂窩式結構。
人類-星盟戰(zhàn)爭
阿卡迪亞星之戰(zhàn)
主頁面:阿卡迪亞星之戰(zhàn)
2531年2月,秋風之墩號在阿卡迪亞星參與了對星盟的作戰(zhàn),并奉命和UNSC 貝爾法斯特號、UNSC 德克薩斯號、UNSC 阿姆斯特朗號攜手,共同對抗攔截兩艘CCS級戰(zhàn)列巡洋艦,利用護盾失效的間隙,秋風之墩號成功擊毀其中一艘代戰(zhàn)列巡洋艦,但另一艘還是突破了包圍圈,抵達阿卡迪亞星。戰(zhàn)斗過程中,秋風之墩號和阿姆斯特朗號受到重創(chuàng),而德克薩斯號和貝爾法斯特號則被直接擊毀。不久后,UNSC 火靈號抵達戰(zhàn)場,其艦載人工智能塞琳娜將秋風之墩號的情況通報給了艦長詹姆斯·卡特上校。在接下來的戰(zhàn)斗中,應火靈號請求,秋風之墩號向地面派遣了數臺M145D犀牛號進行支援,幫助火靈號在星盟防線上了一個缺口。
阿卡迪亞星之戰(zhàn)后的某個時間,秋風之墩號和其他同級艦一道退役封存,但在2550年時,隨著戰(zhàn)爭狀況的惡化,秋風之墩號不得不解除封存,在接受改裝后作為應急支援艦再度服役,并參與了劍魚座戰(zhàn)役。
影響
人類-星盟戰(zhàn)爭結束后,為替代舊的馬拉松級重型巡洋艦,UNSC海軍開始委托中越重機設計制造新型巡洋艦,考慮到秋風之墩號在戰(zhàn)爭的轉折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新型巡洋艦的首艦被命名為秋風之墩II號,該級艦也順勢命名為秋風級重型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