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也可以決定性取向?

隨著進入21世紀,大家開始意識到,每個人都有一份獨一無二的基因序列,這個序列有3Gb大?。?strong>30億堿基,不過不是01組合而是ATCG組合,但經過算法壓縮后存儲只需約1.25Gb),假如裝在你的電腦里可以說是綽綽有余,但是關于其中的解析卻遠遠不止3Gb。你的基因可以決定你的外貌、決定你的健康,甚至你的個性、行為,而這些決定的過程既復雜又有趣的,也是很多科學家正在嘗試解析的問題。

▲ 圖源網絡
最近幾年,關于性取向的話題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我們應不應該支持同性戀的合法化?到底什么才是“正?!钡男匀∠??諸如此類的問題層出不窮。在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出現的彩虹旗,人們開始聲張LGBT的自由,到現在每年的5月17日(國際不再恐同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 and Transphobia),你的朋友圈里應該也是滿滿的彩虹色。

▲ 彩虹旗(圖源:維基百科)
我們剛剛提到基因,又提到同性戀,大家估計都知道小編接下來準備講什么了(喂你標題都寫了):基因可以決定同性戀嗎?我們就以此為引,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基因吧!
基因決定同性戀?
這樣的研究最早應該是什么時候開始的呢?在1993年,Dean?H.?Hamer調查了114個男同性戀家庭,發(fā)現這些人的媽媽那邊的親戚,像舅舅會有比較高的同性戀的傾向,但是爸爸那邊的親戚就沒有這樣的現象。高中大家應該學過染色體有一對特殊的性染色體,XY染色體,其中X來自母親,而Y來自父親,Hamer就猜測,同性戀是不是和X染色體相關呢?

▲ 大家簡單復習一下性染色體
Hamer將“同性戀”男性和“異性戀”男性的基因組進行比較,并且進行統(tǒng)計學的分析,他發(fā)現位于X染色體的一個叫做Xq28的區(qū)域中的基因,在二者中有差異:同性戀男性中有75%擁有該基因,而異性戀中僅為25%。后來進一步的研究還排除了Xq28與女同性戀相關的可能。
現在看來結果似乎已經確定了,這樣的一個區(qū)域中的基因確實可能與男同性戀相關。但是這其中還是存在一個問題:同性戀這樣的性狀,顯然是不能遺傳到后代的(一般來講無法繁衍后代嘛),為什么還能由基因來決定呢?

▲ Xq28位于X染色體的長臂末端(圖源:antisen sescience)
這樣的一個基因得以保留,很多猜測是它具有其他的功能,因為X染色體在女性中存在兩條,于是當時的科學家假設這一區(qū)域的基因可能有助于女性的生育以及發(fā)育,那么便可能可以得到保留?;蜻@樣的生存就好比一場大型宮斗劇,誰能在基因組中存續(xù)下來,他們總有自己的競爭方法。此外,現在的很多研究發(fā)現,Xq28這個區(qū)域的基因可能還和智力的發(fā)育相關,那么對于這一區(qū)域基因的存留問題,也得到了一定的解釋。
(關于自私的基因與宮斗劇,可以看看我們之前分析的《延禧攻略》?延禧攻略人物傳——生命科學版?)
Xq28 就能決定你是不是同性戀?
但是實際上在Hamer之后,很多人研究相關的同性戀家庭,并沒有得出類似的結論。而且Hamer當時的實驗樣本只有40個人,也很難給出足夠的說服力。2014年,有研究者通過采集更大的樣本(409對兄弟)進行了比較,分析了超過300000個SNP位點(簡單講就是基因序列的差異點),發(fā)現除了Xq28區(qū)域,在8號染色體的8q12區(qū)域也可能與男同性戀相關。這樣的發(fā)現,也為之前的研究提供了一個補充。

▲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同性戀支持者們的標語中出現了“感謝媽媽給我們的Xq28基因”(圖源網絡)
其實同性戀這樣的一個“性狀”非常復雜,直觀上考慮的話這和人的神經、意識以及生理都有著密切的關系。除了單純的基因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可能的因素:
有研究者發(fā)現有哥哥的人是同性戀的概率會比其他人高一些,這和胎兒在子宮發(fā)育過程中,雄激素的分泌的多少相關,弟弟得到的雄激素較少,因此就會更“女性化”一點。但是這樣的結論又有不少問題,比如沒有哥哥的男同性戀,又該如何解釋呢?此外,也有研究表明,基因的表觀修飾(可以理解為蛋白質等物質和基因的相互作用)可能在同性戀的決定中起著作用。

▲ 同性戀可能也會受到出生順序的影響(圖源:unsplash)
此外,我們這里一直忽略掉了女同性戀,關于她們在遺傳方面的可能性,在科學研究上似乎還沒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結論,因此這里沒有進行討論。
我們的一切真的就是“命中注定”嗎?
相信大家已經注意到了,我們之前的文字中,用了很多“可能”。畢竟這些結果主要是根據統(tǒng)計學的分析得到的,而對于同性戀這樣一個復雜的情況,這樣的分析顯然還不能很穩(wěn)地站住腳。但是,這一系列的研究,都在不斷表明,基因的因素在這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 我們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圖源:斷背山)
除了性取向,還可以給大家再舉個與基因相關的例子。D4DR基因是一個決定了多巴胺受體的基因,這個基因的重復次數決定了這個受體的多寡。而多巴胺大家應該有所耳聞,是人體中一種調節(jié)情緒的激素。對于具有長D4DR基因的人來說,他們對多巴胺不敏感,因此需要更多的刺激,而這樣的人就表現得喜歡尋求冒險;相反,D4DR基因較短的人只需要很小的刺激就可以心滿意足,相應的就更循規(guī)蹈矩一些。這樣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人體中擁有2萬個基因,他們具有多種多樣的功能,更多的基因功能還有待科學家們的發(fā)掘。

▲ 人的性格也是命中注定的嗎?(圖源網絡)
但在這不經要問了,我們的一切,真的是命中注定的嗎?其實我們很多人都學過,“表現型=基因型+環(huán)境”,而這樣的一個理論至今也還是通用的。像同性戀這樣的復雜性狀,基因可能起到一定重要的作用,但后天的個人經歷,環(huán)境影響,也可能造成巨大的改變(是的我又用了可能);有的人可能非常健康,沒有遺傳病的風險,但是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也仍然會導致各種疾病的產生。關于基因決定論我們可以提出各種各樣的反例。
生物研究未知的世界還有很多,到底是什么決定了我們,這也還是個未知數,正如一句廣告詞說的“一切皆有可能”,我們的一切,也充滿著未知,這樣的世界不才是真正有趣而有精彩的嗎?
參考資料:
Sanders A R, Martin E R, Beecham G W, et al. Genome-wide?scan?demonstrates significant linkage for male?sexual?orientation.[J].?Psychological?Medicine, 2015, 45(7):1379-1388.
Hamer?D H, Hu S, Magnuson V L, et al. A linkage between?DNA?markers on the X chromosome and male sexual orientation.[J]. Science, 1993, 261(5119):321-327.
Gavrilets S, Friberg U, Rice W R. Understanding Homosexuality: Moving on from Patterns to Mechanisms[J]. Archives of?Sexual?Behavior, 2017, 47(1):1-5.
里德利, 李南哲. 基因組:人類自傳[M].?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15.
維基百科相關詞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