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稱乾隆沒干什么好事被投訴,投訴人并非乾隆直系后人

近日易中天教授在某論壇上語出驚人地說出了一段話:“乾隆皇帝統(tǒng)治中國六十多年,我個人認(rèn)為沒干什么好事,他是一個王八蛋,我不知道為什么還有人要歌頌他”!?
易中天教授這段直言不諱的話,可以說是引發(fā)了熱議,有人認(rèn)為易中天說的沒錯,只是用詞不當(dāng),有點粗獷了;或者認(rèn)為是說得很對。有人認(rèn)為說得不對,或者認(rèn)為易中天身為知名學(xué)者,不論觀點如何,但用詞不當(dāng),很不文明。
而易中天也因此被相關(guān)人士投訴到有關(guān)部門,更是使這件事的熱度進一步提升。
關(guān)于具有爭議這點,易中天教授到底說的對不對呢,今天貧道先不說這個問題。先來說說投訴易中天的愛新覺羅·燾赤先生,他自我介紹是清太祖努爾哈赤長子褚英之后,稱乾隆帝是他的叔祖。
也就是說這次的投訴人,并非是乾隆帝的直系后人,而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后人,而乾隆帝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八子清太宗皇太極的玄孫,可以說投訴人與乾隆帝的血緣關(guān)系已經(jīng)很遠很遠,只能說是同為愛新覺羅一族,而說起兩者之間的淵源,還是挺尷尬的。
至于為什么說是很尷尬呢,這要從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與清太宗皇太極還有乾隆帝的歷史淵源入手了,宋安之先從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說起。
乾隆帝是清太宗皇太極的玄孫,而皇太極的大哥就是褚英。

褚英身為努爾哈赤長子,當(dāng)年為什么沒有繼承努爾哈赤的皇位,反而是清太宗皇太極最終繼承了呢?
其實剛開始努爾哈赤的確立褚英為繼承人過一段時間,但根據(jù)現(xiàn)有史料來看,褚英是個心胸狹窄,并且很是暴虐的人,在成為嗣君以后,迫害開國五大臣和代善、皇太極、阿敏、莽古爾泰四個有實權(quán)的貝勒,最終逼得他們聯(lián)合在一起對付他,他又口出狂言,揚言以后要統(tǒng)統(tǒng)殺掉他們等等。
最終努爾哈赤在褚英和開國五大臣、四貝勒雙方,是選擇了后者,褚英自此失勢,失去了嗣君之位,但他并沒有以此為戒,反而不思悔改,還盼望努爾哈赤兵敗以后,自己守住城門不讓他回城,以這種方式奪權(quán),而事敗以后,努爾哈赤先將他幽禁,不久再將其處死。
今天來看褚英和開國大臣還有弟弟皇太極等人的斗爭,有可能并沒有記載中那般殘暴,只是他成為嗣君以后,正常鞏固地位的集權(quán)行為,只不過方式不當(dāng),不只是沒有集權(quán)成功,反而引起了開國功臣和弟弟們的反對,更是使得父親努爾哈赤不滿,最終落得一個凄涼下場,而身為失敗者,自然是在史料中成為心胸狹窄的暴虐之人。
不論褚英凄涼下場的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但褚英之死,其中自然是有著皇太極的一份“功勞”。
等到了皇太極玄孫乾隆帝時期,乾隆帝對之前一些案件進行了平反。諸如被順治帝追奪一切封典,并且毀墓掘尸的多爾袞都進行了平反,恢復(fù)了睿親王封號,并且對其是高度評價“定國開基,成一統(tǒng)之業(yè),厥功最著”。

但對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卻并沒有平反,大致應(yīng)該是兩個原因。
一是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后,改封褚英為廣略貝勒,等于是為他平反了。
既然已經(jīng)被平反,乾隆帝就沒必要再平反了,除非提高他的地位,改封他為親王或者太子什么的,但是沒必要。
而且過度抬高他的地位,等于變相批評褚英當(dāng)年的政敵開國五大臣和包括皇太極在內(nèi)的四貝勒,所以沒必要再平反。
二是多爾袞在飛揚跋扈,最起碼沒有明顯記錄他要謀朝篡位或者說要廢掉順治帝等大逆不道行為,沒有越過底線,還是可以平反的。
而褚英盼望努爾哈赤兵敗后,不讓其進城,再進行奪權(quán),等于是有謀反行為,是越過了底線,乾隆帝自然不能再給他平反了,不然表達出他無罪,那么以后皇族之人都敢這么干了。
最后總結(jié)來說,努爾哈赤長子褚英之死,有著清太宗皇太極參與其中。多年以后,清太宗皇太極的玄孫乾隆帝,平反之前的冤案,連架空順治帝多年的多爾袞都平反了,但因為各種原因,并沒有平反有著不小功勞的努爾哈赤長子褚英。
但歷史有時候就是這么奇妙,愛新覺羅家族不論過去歷史上內(nèi)部如何,但對外總是總結(jié)一致的。所以幾百年以后的今天,當(dāng)易中天教授語出驚人以后,乾隆帝的直系后人還沒有表態(tài)之時,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后人愛新覺羅·燾赤先生,為了家族,馬上出來為乾隆帝打抱不平,深刻詮釋了團結(jié)二字,不論其他,光說這點就足以讓人佩服。

喜歡這篇文章的轉(zhuǎn)發(fā)和點個贊長按5秒給個三連,順便關(guān)注天天,關(guān)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壽百,年入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