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國建筑與宗教文化之祠堂》的相關(guān)筆記

【1】概述
《中國建筑與宗教文化之祠堂》是《中國建筑與宗教文化》第二卷,初版于1914年,共收錄200余幅手繪圖和照片,40余萬字的描述和闡釋——比第一卷的《普陀山》,這一本更厚,內(nèi)容也更“民俗”。
在這本著作中,恩斯特·伯施曼參照歐洲梳理建筑及藝術(shù)文物的思路,按地域省份分類,細致而又深刻地描述了中國黃帝祠、張良廟、二郎廟、武侯祠、帝祠、李杜祠、文廟等各級各類祠堂的概況、歷史、建筑特點及宗教文化,闡述了中國人的人與自然、建筑、宗教和諧統(tǒng)一的世界觀和美學觀。

【2】對祠堂的理解
如果說普陀山上的寺廟文化屬于“外來文明的本地化”,那么,祠堂就屬于很中華的東方文明。我們可能會覺得中華民族并沒有“宗教”。
畢竟,道教并沒有像佛教或基督教那般相對嚴苛的信仰體系,與其說道教是宗教,倒不如說是一種“出世”的思想體系。至于儒家,我們也很難說這是一種“宗教”——雖然歷朝歷代都在抬高儒家先師們的地位,并一步步將他們神化。
中華文明中與非中華文明里的宗教極為相似的應該是“祠堂文化”,從象征國家級祠堂的文廟到地方氏族的宗祠,我們可以看到擁有“神位”的人從上古的三皇五帝到歷朝歷代的著名人物,從本地世家大族的奠基者再到現(xiàn)在的家族長老。
簡言之,數(shù)千年來中國老百姓或主動或被動地會從普通生活中提煉升華杰出人物與非凡事件,將其在宗教層面奉為神祇并賦予其神話色彩。
到了今天,也是如此。那么不信神不信教的人,會崇拜偶像。

狂熱的教眾不允許外人否定(質(zhì)疑)教義、不允許外人有任何方式褻瀆神靈、會不假思索地供奉金錢、精神、物質(zhì)和肉體——關(guān)于最后一點,我們稱其為“殉教”。
極端的粉絲不允許外人否定(質(zhì)疑)偶像的任何言行舉止、不允許外人有任何方式褻瀆偶像、會不假思索地供奉金錢、精神、物質(zhì)和肉體——關(guān)于最后一點,我們稱其為“耗材”。
從中央到地方,中國古代祠堂的建立,從表面上看,這些大大小小、樣式各異的建筑是讓各種傳說人物、英雄先人以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存活于大眾的精神世界,即使舊祠堂最后坍圮,只要民族不消亡,故事仍然可以口耳相傳,只要保證后世后代人的記憶鮮活如新,歷史不被人遺忘,整個民族的文明(精神內(nèi)核)就可以傳承。
細細想來,大小地方的祠堂和固定日期、固定形式的活動,提供了族群內(nèi)外聚集、交流的機會和場所,也深化體現(xiàn)了“仁、義、禮、智”的國家思想學說,成為了維系基層與國家之間的紐帶。

在祠堂塑造神的諸多實例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恐怕就是——關(guān)公。
雖然三國時期的諸多人物,如劉備、龐統(tǒng)、諸葛亮、趙云、關(guān)羽等都有自己的祠堂,但死后尊榮日盛的恐怕唯有關(guān)羽——諸葛亮畢竟沒有上升到隨處可見的“神”的級別。
關(guān)羽在世時便已名揚四海。因為關(guān)羽對劉備忠心耿耿,“身在曹營心在漢”,如此的赤膽忠心讓其成為“忠誠”的代名詞——不少老港片中,黑道人物還會拜關(guān)公像;同時,關(guān)羽戰(zhàn)功了得,溫酒斬華雄、輕松擊殺顏良文丑純屬小說家之言,但跟隨劉備征戰(zhàn)四方、開疆拓土確是事實,于是,赫赫軍功讓關(guān)羽享有了驍勇善戰(zhàn)的美名,這就是“武圣”的起源。
后世說關(guān)羽“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是個跨越了近1700年的歷程——
曹操曾封關(guān)羽為漢壽亭侯,劉禪上位后追授關(guān)羽為“壯繆侯”;信奉道教的宋徽宗先追賜關(guān)羽“公”爵,后來追封為“武安王”;元文帝追賜“王”爵,并贈謚號“顯靈”;明代的萬歷曾封關(guān)羽為“大帝”;清代,關(guān)羽的影響力與個人形象因為幾代帝王的追捧而進一步擴大和提升,順治曾封關(guān)羽為“忠義神武關(guān)圣大帝”,乾隆元年冠以“關(guān)夫子”的稱號,由此,關(guān)羽成為了文武兼?zhèn)涞纳竦o。
中華文明對關(guān)羽的崇拜到了近現(xiàn)代依舊興盛行,甚至傳播到整個東亞文化圈,或者說全世界的華人文化圈。

其實西方的教堂與中國的祠堂有著類似的作用和相似的地方,它既是世俗的,也是宗教的;既是喧鬧的,也是肅穆的。
再者,祠堂(教堂)供奉的人越尊貴,祠堂(教堂)的規(guī)格和藝術(shù)水平就越高,于是,研究不同朝代不同需求不同規(guī)格的祠堂,觀察、對比其面積、布局、用料、裝飾(雕刻)成為一件有太多豐富內(nèi)涵可挖的事。
而因為時代更迭,有些祠堂早已不復存在,或者早已沒了曾經(jīng)的模樣,這本《中國建筑與宗教文化之祠堂》所記錄的內(nèi)容才無比珍貴。

【3】《中國建筑與宗教文化之祠堂》閱讀指北
平心而論,這本《祠堂》我讀的比較吃力,最核心的原因是書中對建筑的詳細描述讓我這個對建筑學了解不多的人毫無“代入感”,同時,本書附圖雖然都是經(jīng)過復原的照片,清晰度雖然有大幅提升,但因為是黑白照,老建筑的恢弘或精致在表現(xiàn)力上就差了點。
如果說本套書的最合適讀者,應該是如下幾類:對老建筑(中華古典文化)有濃厚興趣的普通人、考古(藝術(shù))類專業(yè)人士、有小眾書收藏需求的藏書家。
祝各位閱讀愉快!

如果覺得內(nèi)容比較有趣,你還可以通過這些傳送門邂逅更多精彩:? ???
【1】尚書堂——關(guān)于書的品鑒報告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357273
【2】閑扯兒——陪你聊聊番劇和手游的那些事兒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97797
【3】崩壞3圣痕故事——游戲里也有歷史與文藝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66580

【4】崩壞3圣痕故事(視頻版)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64330
【5】為你讀詩(視頻)——每晚一首,祝你今夜好好眠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167208
【6】各種花式閑扯兒——總有一款能討你歡心的吧~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767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