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古跡探青州古城,看文創(chuàng)體小城生活
青州之名,始見《尚書?禹貢》:“海岱惟青州”,為古“九州”之一,上古為東夷之地。青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人文資源積淀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鮮明。在華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青州迭為名城重鎮(zhèn),在全國有著重要的影響。2023年7月,曲阜師范大學翻譯學院“最后譯公里”文化雙創(chuàng)實踐隊隊員來到了古城青州,探尋古城古跡,感受小城文化生活。 實踐隊隊員首先來到了青州博物館。青州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地志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始建于1959年,2023年新館建成,2008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是83家入選單位中唯一的一家縣級綜合性博物館。隊員們參觀了博物館的八個展廳:青州簡史陳列廳、陶瓷陳列廳、龍興寺佛教造像精品廳、古代書畫藝術廳、石刻雕塑陳列廳、石刻碑碣陳列廳、玉器陳列廳、青銅塑像陳列廳,每個展區(qū)的每件藏品都讓人忍不住贊嘆它們的精美與珍貴的歷史文化價值。在參觀完各個展廳后,實踐隊隊員來到了博物館內的文創(chuàng)店,在店內見到了生動有趣的文創(chuàng)產品。同時,實踐隊隊員與博物館內青年志愿者進行交流,簡單了解了博物館工作人員的館內工作。
實踐隊隊員還探訪了偶園古街與范公亭公園。青州古街北起北關跨過萬年橋,南至偶園街、衛(wèi)街、東關真教寺,青石板街道,兩邊多為老店鋪,青磚小瓦,古式的木質活插板門,依稀可見當年這里商賈云集、游人如織的繁華。實踐隊隊員一到古街街頭就被其古老建筑和街道所震撼,街旁多為仿古建筑,開設的古式店鋪內有古玩、宇面等精品,古老的店鋪和民房錯落有致,店鋪前有出檐的梁柱和明代特有的彎脖斗拱,顯出這街道的古老和滄桑。在古街的張家鋪子里,阿姨向隊員們介紹了她手繪的文創(chuàng)背包與古城明信片,每一個背包和明信片上面的手繪內容都各不相同,展示著古城的悠久歷史與文化底蘊。偶園位于古城偶園街中段東側,原稱“馮家花園”,曾為衡王府東花園,距今歷史已有500多年,后來成為清代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兼刑部尚書馮薄告老還鄉(xiāng)后的住所。馮薄在京有萬柳園,偶園之得名,職“無獨有偶’之意。在偶園內,實踐隊隊員參觀了宅第、宗祠、園林相結合的三位一體古代建筑群體,體會了其高超的藝術構思與疊石風格技巧。
范公亭公園內有三賢祠、李清照紀念館和順河樓。三賢祠為后人祀三位青州知州范仲淹、富弼、歐陽修之所,祠后崇臺之上建后樂堂,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之意,為游人休息之所。今日的范公亭,成為人們追思范公,激勵來者的游覽勝地。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趙明誠住在青州時常到順河樓游賞。為了紀念著名詞人李清照,1988年在范公亭公園內建李清照紀念館。實踐隊隊員在三賢祠和李清照紀念館內追尋古人蹤跡,體會文人風骨。在參觀途中,大家還發(fā)現(xiàn)許多老年人一起唱歌跳舞或是簡單散步,在園內進行著多姿多彩的活動,范公亭已然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實踐隊隊員們走上街頭進行了街頭采訪。為了解人們對家鄉(xiāng)古城的了解程度,實踐隊隊員們隨機對小城人們進行了采訪。隊員們詢問被采訪者是否了解家鄉(xiāng)的歷史、能否列舉家鄉(xiāng)的文化古跡以及是否了解這些古跡背后的文化背景等內容。在采訪過程中,隊員們也進一步了解了小城人們的日常生活與文化生活,從而對這座古城有了更全面、更立體的認識。
??本次的實踐活動讓實踐隊隊員們深入了解了青州古城,進一步體會了文化小城生活,在博物館與古街小巷中感受青州古城的歷史與文化底蘊,在各種文創(chuàng)產品中理解其深刻的文化內涵,小城人們慢節(jié)奏的生活也讓隊員們在如今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中尋得一處悠然閑適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