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水種竹 · 長河瀠繞 | 杭州曲水庵
【簡介】
曲水庵位于杭州西溪濕地公園交蘆庵之東、正等院之左。明祟禎元年(公元1628r年)云棲古德禪師重新創(chuàng)建。依溪筑一庵,門迎曲水,非舟莫渡,故名“曲水庵”。檐廊上懸“曲水庵”三字牌額,系奧嚴居士調御所題。又題匾額曰:“古先生之廬”。
【建筑及周圍環(huán)境】
曲水庵的中堂供奉著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西方三圣菩薩。東西兩側的廡廊為香客宿舍。禪室左面為樓,樓上供奉著普門觀音菩薩像。樓下為講經(jīng)堂。東面有一“懷閣”,含有面對西天懷念回歸之意。
曲水庵的四周,臨水種竹,長河瀠繞,匯成放生池,此為“生池飼魚”,曲水八景之一。放生池內種有蓮花,屋角種有梅花,竹篙邊種著菊花。
【曲水意境】
曲水庵四周花溪環(huán)繞,曲水迂回,金菊錯落,雪梅飄香的迷人景色,庵內還有一座獅子石窟。為數(shù)眾多的香客、信徒,撐著雨傘,戴著箬笠,乘著一只只小船,從四面八方涌來。這些香客,里面有像南朝劉宋時期的宗炳、雷次宗一樣的文人隱士,他們都是為著景慕曲水庵的名望和影響前來禮佛、敬香的;而不是仿效蘭亭"曲水流觴"的那幫文人,飲酒吟詩。
《西溪百詠·曲水庵》詩云:
門外花溪曲曲回,擔簦頂笠接船來。
籬邊金錯迎霜菊,屋角香浮帶雪梅。
獅子窟中無野性,蓮花社里有宗雷。
匡廬滴漏重傳響,不是流觴集俊才。
曲水庵是觀蘆勝地,如大善《蒹葭里》詩中說的"千頃蒹葭十里洲"的澤國濕地,正是屠倬詩中所說的"短棹穿蘆磚,四面都是水,屋在蘆花上,船入蘆花里"的美妙情景。
曲水庵左近有一片大竹林。引來許多游客。釋大綺有詩曰:"千畝不云多,十個不云寡。懸知擊竹處,更有問津者。"這大片竹林中,栽種著萬竿修竹,密密麻麻,中有曲徑通到溪邊古渡。此古渡人跡罕到。渡口對岸是一片根繁茂的桃林。在桃花掩映中隱約可見村民住房。
施萬有詩描繪此景:
萬竹最深處,通行唯有徑。
徑盡人跡稀,渡古溪流靜。
隔岸見桃花,村家知遠近。
歸路望前山,坐待漁郎問。
《西溪梵隱志·曲水庵》載:"四圍并闞水映竹,長河瀠繞,匯為放生池。"這放生池很大,由數(shù)條溪河匯合而成。俗稱"千斤池",可見飼魚之多。游人紛紛投餌為戲,在陽光照耀下,魚兒翻滾,魚鱗閃閃發(fā)光,甚是有趣。
【古德大能】
曲水庵之所以像"匡廬滴漏"那樣聲名遠播,不僅因其景色幽美,更主要的是這里有一位得道高僧,名喚古德。
古德法師諱大賢,古德是他的字。晚年自稱"一行道人"。苕溪人,原姓陸。幼年父母雙亡,無依無靠。有一次在云棲貫知希先生家聽聞了楞嚴經(jīng)的宗旨,幡然覺悟,遂投奔蓮大師剃度出家。蓮大師圓寂后,又受業(yè)于儒大師。他不怕勞苦,兢兢業(yè)業(yè)地干著燒飯、砍柴等勞作??臻e時,就去聽大師講演經(jīng)文。他對經(jīng)文能夠潛心研習,析微辨奧,從而獲得僧眾的好評,被稱之為"義虎"。他靜心修煉,蠲除雜念,又才思敏捷,所以僧俗兩方,都十分器重他。名僧如鵝湖心律禪師、博山艤禪師;施主如太史錢謙益、京兆尹錢士貴,都察院左都御史唐世濟等,都紛紛請他去開席演講,分身說法。名望甚隆。
古德法師在曲水庵有20多年之久。這20多年中,他組織佛社,設壇講法,從未間斷。他舌如蓮花,使人深受感動。外地來聽他演講的人很多,有時竟達萬人之眾。庵中地小容不下,于是聽講的人就把船泊在蘆花蕩內,或手中撐著雨傘,或頭上頂著笠帽,坐在船上聽講,連附近的慈覺庵和香海居里都住滿了人。
明崇禎己卯(公元1639)年秋,古德禪師坐化于講席之上。他的門人在花塢筑一舍利塔,將其安葬。其著有《維摩折衷疏》、《金剛如說》、《發(fā)菩提心論解》、《五戒略解》等數(shù)種經(jīng)書行世。
他死后,由笠云、籜如二法師繼席開講。聽講者皆將船停泊蘆蕩之中。
【承大德之風,發(fā)佛學之光】
經(jīng)過歷史的重重洗禮,承古德大師之志,經(jīng)多年的修繕與維護,我們看到了禪境悠遠,長河瀠繞的曲水庵,在每個重要的殿宇中都有法師及香客的足跡,當我們虔誠仰望佛像的時候,也會看到寫有寺廟歷史的微紅科技電子功德寶,此刻的感受是靜謐,是安然,是無處安放的內心突然有了寄居之所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