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搞砸了一些事兒,但還是辦成了東北首屆Game Jam


開場白
2023 年 7 月初的一個周末,我(L)和 Y 老師這對兒草臺班子連滾帶爬地完成了組織東北首屆 Game Jam(即 CiGA Game Jam 2023 沈陽線下站,下稱 CGJ 2023 沈陽站)的任務,成功在鹽堿地上種出了水稻。整個過程中,我們只是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但正因自知能力有限,所以對活動呈現的效果也沒有很慚愧。
由于(號稱)是東北第一次 Game Jam,我們認為值得簡單復盤一下,希望以后能越做越好。
Y 老師感言:距離活動已經過去快 1 個月,但在我心里,直到寫完這篇回顧,本次 Game Jam 才算真正完結。對我而言,最大的成就感來源于和 L 一起將 Game Jam 這種開發(fā)活動引入了東北——為這塊我們從小土生土長的、深愛著的地方(東北沈陽),做了一點微小的貢獻;為東北的游戲開發(fā)賽道,做了一點微小的貢獻。這或許可以算是一簇小火苗,又或是點起一盞燈,照亮一條路。是知燈者,破愚暗以明斯道。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現在和十年前。最后的事實也證明,這里不缺人才,只要提供一個舞臺,他們就能展現自己。說實話,籌建之初真的沒想到,在東北舉辦的第一次 Game Jam 能夠誕生這么多優(yōu)秀的作品。
在成就感以外,Game Jam 過程中其實還發(fā)生了很多趣事。印象比較深刻的有:
“水簾洞”(詳情見后文),可惜由于我忙著主持,沒有留下馬羅哥在室內撐傘寫代碼的照片;
聽到一個程序大哥喊:“別合并我,別合并我!”
多支隊伍等在簽到處,想要蹲一個美術,看著美術的名牌越來越少...
下面就來回顧一下本次 CGJ 2023 沈陽站的始末。
準備階段
最初的機緣來自于我和 Y 老師的飯局。
年初某天,Y 老師和我在沈陽街頭 20 萬家(其實沒這么多,但是反正吹牛也不上稅)燒烤店中的一家吃燒烤、喝啤酒、嘮靈魂嗑兒,享受著二線城市中年男士的快樂。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后,我提出想在沈陽辦一次 Game Jam 的想法,Y 老師不出所料地發(fā)出靈魂三連:“...啥?Game 啥?啥 Jam?”
不過畢竟是 Y 老師,一番解釋后,很容易就理解了 Game Jam 的基本信息。我多次參加過 Game Jam,感覺很有趣,但我并沒有在沈陽辦一次的明確動力。此次之所以醞釀這個想法,主要原因是:在沈陽,我完全找不到任何有深度和趣味的活動。
東北和北上廣深之間文化氛圍的差異就不展開了,簡言之,我們這旮的人平時參與活動,基本原則是不能太需要動腦。
了解過 Game Jam 的內容后,Y 老師和我達成一致:在東北這塊游戲開發(fā)的鹽堿地上,舉辦一次 Game Jam,本身是足夠有意義的?;诖?,Y 老師提出不如馬上行動,著手準備。
于是,我們像三月不知肉味的孔夫子一樣,扔下燒烤,麻溜回家打開電腦,開始收集資料。最先明確的是,這應該是一次團結的、勝利的、奮進的 Game Jam,而更重要的點在于,這是東北三省舉辦的第一次的 Game Jam 活動。其實,我們壓根不知道從前有沒有過本地 Game Jam,只是百度了一下且沒搜到什么結果,于是便“榮幸地”暫歸為東北首屆。
大致準備過程可以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尋找主辦方(我們是承辦方)、合作方、贊助方,以及場地。由于當時還不確定活動是否能辦成,所以節(jié)奏比較慢,大約花費了三個月時間。
記得最初我問 Y 老師,是搞一場民間的,還是往大搞。Y 老師說,那肯定是往大了搞。于是乎,他就開始找各個 Game Jam 主辦方的聯系方式,加群。國內規(guī)模較大、較固定的線下 Game Jam 主要有兩個,一個是通常在年初舉辦的 Global Game Jam 中國區(qū),我們籌劃的時候,它剛結束不久;還有一個是中國獨立游戲聯盟(CiGA)主辦的 CiGA Game Jam,一般是在 6 月底 7 月初。我們能趕上的最近的就是它了。

當時距離 6 月底還有很長一段時間,但因為是第一次承辦,還是很快就開始張羅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聯系到了東北大學蒸汽獨游社的范范,他聽過初步想法之后,特別特別支持。其實有時候就是這樣,雖然談不上士為知己者死,但當大多數人聽到 Game Jam 這個詞,給出的第一反應都是“啥?”的時候,突然有一個人知道 Game Jam 是什么,而且之前參加過,同時非常支持你承辦,這種感覺,可能就叫志同道合吧。范范幫我們聯系了自己社團的 YSB 和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游戲夢工廠的 WD,這里也特別感謝兩位給予了本次活動莫大的支持。


在談合作的過程中,我和 Y 老師經常要去跟別人介紹活動計劃,而聽完介紹的人會隊形整齊地送上靈魂三連:“...啥?”“Game 啥?”“干啥的活動?”。等我們解釋過 Game Jam 是一種“48 小時極限游戲開發(fā)的極客沙龍”時,對方會恍然大悟道:“哦,我知道,是游戲比賽吧!”,我們只能說:“嗯...對...”
人們都是只相信自己看見的東西。 我跟Y老師,確實別說辦Game Jam的經驗,就連辦活動的經驗都沒有,也難怪大家會有所懷疑。所以其實第一次辦是最難的,當時我們就想,一定要把第一次辦成,后面就容易了。事實也證明,當活動取得了成功后,陸陸續(xù)續(xù)就有一些伙伴主動找過來尋求合作。
另一個困難是找場地。因為 Game Jam 連續(xù) 48 小時不間斷的特點,普通的商用寫字樓不太適用,而在沈陽,基本找不到能靈活使用的眾創(chuàng)空間和孵化器。如果轉為尋找轟趴館、桌游館等娛樂場館,則會遇到周末費用很高的問題。
這個階段,我們幾乎跑遍了市內所有可能的場地,最遠的沈北場地距離市中心差不多 30 公里——眼看著沈陽首屆 Game Jam 就要變成新民縣首屆 Game Jam。最終,我們還是幸運地找到了一個各方面還算合格的場地,但這為最后的“驚險”埋下了種子。

當然,我們在此過程中也收獲了一些快樂:開著中年買菜車,我和 Y 老師在市區(qū)內到處游逛,發(fā)現在這座生活了幾十年的城市里,還有很多我們從沒到過的地方、從未看過的風景。我們一邊 City Walk,一邊討論活動的計劃,就像 Game Jam 帶給游戲開發(fā)者的體驗一樣,組織一次活動也是學習新知識、吸納新事物的過程。
也許是因為準備相對充分,CiGA 對我們的行動給予了肯定。 這里要特別感謝一下 CiGA 的追憶,全程幾乎都是她一個人在跟我們對接:所有的籌備事項,所有的物料,所有的疑問,基本都是“秒回”(包括周末)!
基礎準備工作完成后,CGJ 2023 沈陽站的召集順利啟動,我們也開始進行第二階段的準備工作。這個階段的事項包括:發(fā)起網上報名、宣傳推廣、制作活動周邊、采購物資等。整個流程比較緊張,大約耗時一個月。
從開放報名起,我們一直比較忐忑,每天都會不時刷新活動行的頁面,看一下報名數據。CiGA 的活動日程推出比預想要晚,起初我們擔心一個月左右的報名時間會不會不充分,活動可能會冷場,但事實證明,這樣的擔心有些多余。預定的活動場地可以容納 50 人左右,考慮到一部分人報名后會放鴿子,我們把報名名額上調到 60 人?;顒赢斎?,實際到場的參與者剛好是 50 人,預估非常準確。
報名順利,一方面是由于 CiGA 的推廣,另一方面要歸功于東北多所大學學生社團(我們的合作方)的助攻。他們在各自的學校和同學圈子中積極宣傳這次活動,感謝他們。
Game Jam 前半程
活動正式開始的前一天,我和 Y 老師忙著布置會場。由于這是我們舉辦的第一次活動,很多環(huán)節(jié)都沒有找到合適的人手來幫忙,因此整個籌備過程中,我們倆承擔了很大的工作量,也深刻體會到了人手不足的困難。

活動當天是 7 月 7 日(星期五),從中午開始,陸續(xù)有參與者到達現場。線上報名共計 62 人,實際到場 44 人,加上 6 名臨時空降的開發(fā)者,共計 50 人參加了本次 Game Jam。如果不是場地受限,我們應該還可以開放更多名額。截至活動當日,線上報名頁面獲得了 8276 次瀏覽,這個成績我們都比較滿意。
活動行報名頁面:https://www.huodongxing.com/go/cgjshenyang




由于有微信群預熱,一部分開發(fā)者已經預先組好隊,剩余大部分人選擇現場組隊。Game Jam 通常會出現報名崗位不均衡的情況,所以現場還上演了喜聞樂見的“在入口處蹲守捕捉美術”的戲碼。我們盡可能地協(xié)助開發(fā)者進行了組隊,但難免會有一些遺憾。提供更好的組隊幫助,應該成為我們未來活動的改進方向之一。

下午 5 點,本次 Game Jam 的主題公布,是一個簡單的單詞——“Touch”。這個主題容易理解,但其實提供了非常廣泛的思考空間,可以說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拿到主題后,各隊伍開始了激烈的創(chuàng)意討論,這是整個開發(fā)過程中最重要的階段,討論的充分與否將直接決定開發(fā)者們能否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作品。對于那些第一次參加 Game Jam,甚至是第一次接觸游戲制作的參與者來說,此時此刻,他們已經開始制作屬于自己的游戲了。



參與者的熱情非常高,大部分小組創(chuàng)意討論持續(xù)到了午夜,各隊伍的設計逐漸變得清晰。一些討論完畢的隊伍結束了首日安排,回到各自的駐地休息,但也有不少勇士選擇通宵。

著名 Game Jam 活動“Ludum Dare”的組織者曾說過,“辦一場 Game Jam 需要什么?1.組織者;2.功能飲料;3.幾臺電腦;4.失眠??!”我們的體會是:功能飲料要適度,還是見縫插針休息更重要。對于組織者而言,接下來兩天也是體力考驗,所以我們安排了值班表,輪流在現場維持秩序并打掃衛(wèi)生。

Game Jam 后半程
48 小時開發(fā)時間對大多數隊伍都非常緊張,直到周日下午,仍有多支隊伍在不斷修改代碼?,F如今,有些 Game Jam 選擇了更長的時間周期,如 72 小時、10 天甚至一個月。然而,考慮到我們希望吸引更多學生和上班族參與,CIGA Game Jam 還是堅持了周末 48 小時開發(fā)的傳統(tǒng)。
對于參與者來說,48 小時無疑是一場針對體力和精神的極限挑戰(zhàn)。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一款游戲 Demo,不僅需要扎實的開發(fā)功底,更需要出色的項目時間管理和承壓學習能力。當然,學會取舍也非常重要。
周日下午,各支隊伍的開發(fā)陸續(xù)收尾,進入作品展示環(huán)節(jié)。有三支隊伍是單人 Solo 通關的勇士,他們的毅力與實力令人佩服。單刷 Game Jam 極累,能堅持下來已經足夠強大。





除此之外,還有兩支特別的隊伍。
一支是“星空桌游隊”。不僅是本次活動的贊助方,而且組隊出戰(zhàn),作品是別具一格的桌游《黑洞救援》。

另一支隊伍是“能做出來就是勝利隊”。由于設計階段分歧巨大,后期不得不將之前的設定推翻重來,導致他們的作品只能在活動截止之前趕工完成。最后提交的游戲寓意深刻,原本應該是最有潛力的作品。
此外,“勝利隊”是整場 48 小時的活動中始終保持著最歡樂氣氛的隊伍。除了制作游戲,Game Jam 最重要的應該是相互學習,還有開放包容的溝通?!皠倮牎痹谇捌诰薮蟮睦Ь持?,仍然堅持到了最后,他們的樂觀和相互激勵,正是 Game Jam 精神的良好體現。


展示環(huán)節(jié),我們遭遇了本次活動的最大危機:周日當天,沈陽地區(qū)迎來今年最大的一場雨,也許是因為修繕不佳,活動場地的天花板開始漏水。起初,我們拿出水桶接,但隨著雨量增大,漏雨越發(fā)嚴重,接水徒勞無功。我們不得不放棄治療,讓所有人擠在半個場地中,一邊躲雨,一邊繼續(xù)展示作品。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老哥此時此刻還在打著雨傘修改代碼,給這場大危機增加了不少歡樂的氣氛。出于安全考慮,我們聯系了場地負責人,準備轉移到場館一樓,Y 老師也開始掐算這屋頂會不會有塌的風險...好在風雨逐漸消停,漏雨情況好轉,活動得以繼續(xù)。

Game Jam 通常不會提供很豐厚的物質獎勵,因為對于參與者來說,挑戰(zhàn)自我、完成作品的滿足感無疑是最重要的。所以關于 Game Jam 有一種說法:“獎品就是你做的游戲”。 本次 Game Jam 基本也遵循了這一原則,并沒有提供比較奢華的獎品(Y 老師:“就是買不起 PS5 哈哈哈”)。但既已舉辦有紀念意義的首次本地 Game Jam,我們也希望能為支持者提供同樣具有紀念意義的禮物。本次活動的主贊助方星空桌游提供了一大批精美有趣的桌游作為獎品,我們對此表示衷心感謝。
作品評選,我們選擇了由全體參與者票選的方式,目的是在制作游戲之外,讓大家得到一個互相學習和激勵、就自己的創(chuàng)意從開發(fā)群體中獲得反饋的機會。同時,為了避免投票過程中的簡單多數,我們采用以隊伍為單位投票,通過波達計數排序的方法。當然,以上方法無法保證絕對公平,但從現場反饋來看,結果還算符合大多數人的預期。
最終,“Q 托邦隊”和他們的作品《一觸可及》,奪得本次線下 Game Jam 最佳游戲第一名,游戲的美術風格非常清新可愛。這支隊伍由完美副本鐵三角(戰(zhàn)法牧)程策美組成,據說策劃設計了很多關卡,可惜沒有機會完全展示。此外,這支隊伍是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能肝,作風優(yōu)良、能打勝仗。


主力成員來自哈工大游戲夢工廠社團的“StarryTree”,他們的作品《啟明之種》(Dawn Seed)獲得最佳游戲第二名。這是支實力強大的隊伍,其技術實現稱得上全場最佳。


隊名就叫做“野隊”的全路人隊,其作品《摸摸我的?》(Keep-in touch)獲得最佳游戲第三名。在 Game Jam 上制作文字冒險游戲是需要一些勇氣的,但他們交付了一段精彩的視頻配合演示,令人直呼內行。游戲的設計和美術風格相當獨特。


來自東大蒸汽獨游社的小伙伴們組成“開放世界隊”,其作品《探軍棋》獲得最佳創(chuàng)意獎——這款獨具匠心的電子桌游展現了他們的才華和創(chuàng)造力。開發(fā)完成后,他們似乎還投入時間制作了網絡聯機功能,拜托不要這樣凡爾賽。

“哈皮隊”的《逃離迷礦》獲得本次 Game Jam 最佳完成度獎。隊如其名,“哈皮隊”從始至終享受著 Game Jam 的過程,甚至自己配音,作為游戲中的音效。最佳完成度獎非他們莫屬。

“仿生奎桑提會夢見α電子心之鋼嗎”,他們的作品《和 H 先生共赴綠洲》獲得最佳敘事獎。該作通過描繪貓咪和女孩的情感,演繹了一個令人陶醉的故事。

“404 工程組”的作品《觸及天空》(Touch the Sky?)獲得最佳藝術獎。由于名字沒起對,他們遭遇了技術事故,但還是堅持完成了演示。該隊美術在開發(fā)過程中完全沒有借助 AI 輔助,堅守自己的藝術之道,令人欽佩。

隱藏大獎,星空選擇獎,由本次 Game Jam 的主贊助方星空桌游特別提供。

心得與收獲
活動結束后,我和 Y 老師全都累病了,一方面,奔四的人體力確實不能跟年輕人比;另一方面,Game Jam 活動的確非常耗費精力(Y 老師:所以兩個人還可以輪流頂上去,你累了我歇會兒,我累了你休息休息)。游戲開發(fā)極限運動名不虛傳,參與者和組織者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當然,主要原因還是人手不足,我們算是在這方面充分積累了經驗。
此外,場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拋開最后的漏雨事件,本次活動場地也存在很多不足?;顒咏Y束后,我們試著了解了其它城市線下 Game Jam 的場地情況,真是讓人羨慕。解決場地問題,將成為我們未來的主要努力方向。
活動細節(jié)方面,我們也有很多心得。比如,我們應該更好地引導參與者進行組隊,同時避免隊伍人數過少或過多。在 Game Jam 開發(fā)中,“人多力量大”的說法并不總是適用,過多的隊員可能會導致溝通不暢和效率降低。關于細節(jié)層面的體會還有很多,暫不一一列舉了。
同時我們也有很多收獲。
就像勇者組隊闖入地下城需要角色分明,開發(fā)者組隊參加 Game Jam 也一樣,好的分工非常重要。同理,舉辦過程中,Y 老師和我各司其職,一路下來都比較順利。雖說是多年老友,但這還是我們第一次完整地合作推進一項活動,對我們而言是寶貴的收獲。
最重要的是,我們找到了一個答案:為什么要在這片鹽堿地上舉辦 Game Jam。
我們沒能力改變這塊土壤的土質,也不想做西西弗斯式的努力,但我們是熱愛游戲的一代人,玩游戲的初心是尋求快樂。我因為喜歡玩游戲而開始制作游戲,因此我感同身受地知道,在游戲經歷的某個時刻,很多游戲愛好者都曾想象過自己能否也制作一款游戲。然而,這種想法往往僅停留在想象之中,他們很難真正邁出制作游戲的第一步。甚至有很多游戲從業(yè)者,也沒有真正將自己設計的游戲完整地實現出來,沒有體驗過那種將自己的作品呈現在眾人面前、內啡肽積累爽到爆的過程。而通過 Game Jam 這樣的活動,我們可以助他們一臂之力,實現自己的心愿,甚至鼓勵他們離開這片鹽堿地,選擇投身于制作游戲的人生。
這個過程不僅有意義,而且非常非常的有趣。
結束語
就這樣,本次 GIGA Game Jam 沈陽線下站有驚無險地結束了,14 支隊伍全部成功通關。這場一波三折、睡眠不足、肝到內傷的經歷,如果能給游戲愛好者們帶來一個踏入游戲開發(fā)領域的契機,那我們就死而無憾心滿意足。當然,活動中總會有那么點遺憾,但只要大家從中獲得的快樂大于遺憾(其實缺憾也是一種美,更讓人印象深刻),我們組織這次活動的初心就算實現了。畢竟,在參加過這次活動之后,你不僅僅是個游戲迷,更成為了一個真正參與過游戲制作的人。
一切塵埃落定后,在和 Y 老師的慶功席上,我們一致認為本次活動當算順利落幕,實在可喜可賀。于是我問 Y 老師:“下次還搞嗎?”
沉思良久后,Y 老師發(fā)出了靈魂之問:“...啥?”

本次 Game Jam 參賽隊伍和作品匯總
隊名:能做出來就是勝利
作品:《無光之旅》
試玩鏈接:https://gmhub.com/game/2984
美術 B 站頁面:https://space.bilibili.com/85334376
隊名:哈皮隊
作品:《逃離迷礦》
試玩鏈接:https://gmhub.com/game/2928
作品B站頁面:【CGJ2023作品《逃離迷礦》】?
隊名:仿生奎桑提會夢見α電子心之鋼嗎
作品:《和 H 先生共赴綠洲》
試玩鏈接:https://gmhub.com/game/2966
程序 B 站頁面:https://space.bilibili.com/5627802
美術 B 站頁面:https://space.bilibili.com/600943
隊名:啊對對隊
作品:《2D 元素》
試玩鏈接:https://gmhub.com/game/2897
隊長 B 站主頁:https://space.bilibili.com/491095385
隊名:404 工程組
作品: 《觸及天空》(Touch the Sky?)
試玩鏈接:https://gmhub.com/game/3087
美術大佬 B 站頁面:https://space.bilibili.com/33422240
隊名:星空桌游隊
作品: 《黑洞救援》
隊名:逝逝吧隊
作品:《元素使者》
隊長 B 站頁面:https://space.bilibili.com/400290298
美術+代言人 B 站頁面:https://space.bilibili.com/27125455
像素美術 B 站頁面:https://space.bilibili.com/92993379
隊名:草帽隊
作品: 《別碰我》(Don't Touch Me)
試玩鏈接:https://gmhub.com/game/2660
隊名:開放世界隊
作品: 《探軍棋》
試玩鏈接:https://gmhub.com/game/3067
隊名:野隊
作品: 《摸摸我的?》(Keep-in touch)
試玩鏈接:https://gmhub.com/game/2692
隊長B站頁面:BigJIU_的個人空間_嗶哩嗶哩_bilibili
隊名:QTQPIA(Q 托邦)
作品:《一觸可及》
試玩鏈接:https://gmhub.com/game/3052
程序 B 站 頁面:https://space.bilibili.com/87623937
美術 B 站 頁面:https://space.bilibili.com/8301361
策劃 B 站 頁面:https://space.bilibili.com/13722310
隊名:馬羅隊
作品:《登月》(Touch down the moon)
試玩鏈接:https://gmhub.com/game/2761
馬羅的 B 站頁面:https://space.bilibili.com/5416150
隊名:StarryTree Studio
作品:《啟明之種 (Dawn Seed)》
試玩鏈接:https://gmhub.com/game/2742
隊長 itch 頁面:https://starrytree.itch.io/
隊長 B 站頁面:https://space.bilibili.com/401105554
隊名:迷你鯊
作品: 《觸控幸存者》(Touch Survivor)
試玩鏈接:https://gmhub.com/game/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