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翠蓮《一代藝術大師》
喬翠蓮藝術簡介
喬翠蓮,1951年6月26日生,鄭州人,原籍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名慕平,字冰清,號如水,字巧姐,號喬牡丹。齋堂號:耕耘女,冷月齋。國家一級美術師。是中國新意繪畫開創(chuàng)人,現(xiàn)任中國抽象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原書畫院常務副院長,《中原書畫報》常務副總編,中原美術學院特聘教授,中藝抽象藝術院名譽院長,香港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香港高等美術學院教授,中國國畫家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先后被評為中國著名的國禮畫家,中國非遺傳承領軍人物之一、中國冬運會文化形象大使、中國知識產(chǎn)權形象大使,2022年建國73周年被國家文化旅游部授予“一代藝術大師”。
喬翠蓮筆耕墨耘近五十個春秋,受教于當代藝術大家周韶華、劉文西、劉國松、于志學、舒春光等導師,致力于中國畫的繼承、發(fā)展、探索、創(chuàng)新的研究;花鳥、山水畫經(jīng)歷了吸收傳統(tǒng)、走向生活、意象創(chuàng)作、大膽創(chuàng)新、潑墨潑彩五個階段的升華與嬗變,形成了深邃意境與新意象哲理融會貫通的醇厚、質樸、靈動、朦朧、含蓄的嶄新個人面貌;她將傳統(tǒng)繪畫中沒骨、潑墨和重彩技法結合起來,并汲取了西方抽象藝術和現(xiàn)代藝術的美感因素,開創(chuàng)了化線為面、色墨交融、工寫兼施、沒骨寫意的新途徑;她以造化為師,南游長江三峽,北陟長城燕山,東登泰岳,西及華山。又臨桐柏山、嵩山、伏牛山、老君山、王屋山、太行山、嵖岈山、熊耳山、石人山、雞公山,沿黃河兩岸寫生,記下了豐富的手稿。她曾于河南博物院舉辦個人展,于廣東深圳等地舉辦個人展覽。出版有《喬翠蓮花鳥畫集》《喬翠蓮國畫作品選》《喬翠蓮新意象作品集》《喬翠蓮新意象繪畫研究》,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近現(xiàn)代名家?喬翠蓮》畫集(大紅袍);其作品先后在國家文化部、中國文聯(lián)、國家知識產(chǎn)權總局、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河南省美術家協(xié)會等單位舉辦的權威性書畫展覽中30多次入選、獲獎、入書;山水四組合新意象畫榮獲第九屆當代中國山水畫展金獎;花鳥《爭春》榮獲文化部中國詩書畫院主辦的“全國畫院院長作品展”銀獎,并被載入大型畫冊;新意象畫《荷塘清韻》榮獲中國文聯(lián)書畫藝術交流中心舉辦的“第六屆海峽兩岸書畫大展”金獎;作品載入《近現(xiàn)代中國美術史》《新中國美術圖史》《99百杰書畫家精品集》等30多部權威畫集;藝術傳略載入《東方之子》《世界名人錄》《海峽兩岸書畫名人錄》等40多部大型辭典;其作品發(fā)表在150多家報刊雜志上,并被黨中央原副主席李德生、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布赫、吳階平、王光英,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趙南起及國內外文化教育機構、文博單位收藏。
“筆墨當超時代”是喬翠蓮的治學觀點和繪畫宗旨。在不斷的否定自己中肯定自己,永無休止地探索與創(chuàng)新。她說:“我珍惜老祖宗踩出的路,更喜愛自己摸索的路。我堅持避開捷徑走自己的崎嶇的路;我不愛吃他人的剩飯,也不愛吃自己的剩飯。畫自己的畫,自己走自己的路,自己才是自己的上帝。”其開創(chuàng)的新意象繪畫藝術絢爛蓬勃、意象萬千,具有中國傳統(tǒng)審美理念和現(xiàn)代美術意蘊,令人過目難忘,回味無窮。
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