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槍科普:FN BRG-15

FN BRG-15是一挺由比利時埃斯塔勒的國營工廠于1980年代研制的重機槍,是國營埃斯塔勒于1980年代早期為了用作勃朗寧M2HB?.50口徑重機槍的潛在取代武器而研制的武器,發(fā)射15.5×106毫米大口徑子彈。


類型 重機槍
原產地 比利時
生產歷史
研發(fā)者 國營埃斯塔勒(Fabrique Nationale de Herstal,FN)
研發(fā)日期 1980年代
生產商 國營埃斯塔勒(Fabrique Nationale de Herstal,FN)
基本規(guī)格
重量 不連槍架:60千克(132.28磅)
長度 2,150毫米(84.65寸)
槍管長度 1,500毫米(59.06寸)
子彈 15.5×106毫米
口徑 15.5毫米(0.61寸)
槍管 1根,膛線8條,右旋,槍口裝有消焰器,可快速拆卸
槍機 氣動式
發(fā)射模式 全自動
射速 600發(fā)/分鐘
槍口初速 1,055米/秒(3,461.29英尺/秒)
有效射程 2,000米(2,187.23碼,6,561.68英尺,1.24英里)
供彈方式 可散式彈鏈
機匣左右兩側裝上了雙向輸彈槽使其可以左右兩邊同時供彈
瞄具 機械瞄具:照門和準星
概述
FN BRG-15在1983年10月公布,目的是為了超越現有的.50口徑重機槍,甚至是前蘇聯14.5毫米KPV重機槍(俄羅斯國防部火箭炮兵裝備總局代號:56-P-562/56-П-562)。后者自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開始已經采用,而且安裝在裝甲車以上用作對輕型裝甲火力、或是安裝在四連裝ZPU-4防空機槍架以上用作低空防空火力,并且一直作為可在步兵營級操作方便而非常有效的直接火力。該重機槍的存在令北約軍隊大為頭痛,因為在當時是沒有對等的重機槍可以抗衡。而BRG-15可說是西方世界中瞄準這點而研制的武器。
然而,由于BRG-15優(yōu)點不算比發(fā)射的12.7×99毫米(.50 BMG)北約口徑彈藥的重機槍多了太多,因而不被市場所接受,結果在幾乎被完全開發(fā)的時候,該項目最終卻被終止了。結果在1990年代初,該項目被國營埃斯塔勒取消了,因為當時國營埃斯塔勒已經將重點轉移到P90個人防衛(wèi)武器上,以解決財政上的問題。
FN BRG-15重機槍的基本概念企畫是做出火力比傳統(tǒng)型勃朗寧M2HB-QCB?.50口徑重機槍發(fā)射的12.7×99毫米(.50 BMG)北約口徑彈藥更為強大,而且不像20毫米口徑機炮般沉重而高昂,可以讓地面部隊的步兵使用的重機槍。
FN BRG-15發(fā)射的是步兵用彈藥當中最大的15.5毫米子彈,槍口能量達到40,000焦耳(29,503.29英尺·磅),為M2HB的子彈約18,000焦耳(13,276.48英尺·磅)槍口能量的一倍以上。由于20毫米口徑等級的彈藥比12.7毫米口徑等級的彈藥貴上許多,如果是狙擊地面目標的話,15毫米口徑等級的彈藥可以比20毫米口徑等級的彈藥相對而言便宜地購買來使用。但亦因為是使用新型彈藥,導致其普及性低。
FN BRG-15所發(fā)射的是特別為該武器而研發(fā)的、一種獨特的15.5×106毫米大口徑子彈,取代原定計劃的15.5×115毫米子彈,因為后者的接觸面積過大會造成更快的槍管磨損。它還采用了一種不常見的雙向供彈裝置(來自Hafdasa C-4沖鋒槍),讓以可散式彈鏈連接著的彈藥可以從左右兩邊同時供彈。發(fā)射過后的彈殼會從機槍的底部拋出,拋出的彈殼在射手視線以外,對射手的影響減到最低,這與以后國營埃斯塔勒研制的P90個人防衛(wèi)武器幾乎如出一轍。
國營埃斯塔勒其后對FN BRG-15上研制的快速更換槍管組件進行了重新設計,并在M2HB的更新版本上使用。
結束了,福利

點個贊再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