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講記30—唯上智與下愚不移
師:子曰:唯上智與下愚不移。這句話你們查到的是什么意思?
生:只有上等的智者和下等的愚笨之人,是不改變不了的,孔子用這句話感慨教育的局限性,這兩種人沒辦法改變。
師:你們覺得這樣的解釋合理嗎?如果改變不了的話,為什么孔子還說有教無類呢。同樣的我們不是經(jīng)常聽到這樣的話,浪子回頭金不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嗎?一個沒手沒腳的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生活,比如像尼克胡哲,那為何愚蠢就不能改變呢。
所以這樣的理解不僅是對孔子的曲解,而且不符合事實和邏輯純粹就是字面翻譯,強行解釋。我看到的解釋大多都是這樣的,所以以后我一定要學(xué)會有自己的判斷能力,而不是一味的相信網(wǎng)絡(luò)上的一些說法,尤其是我們現(xiàn)在網(wǎng)絡(luò)上不符合客觀,編造的東西太多,沒有自己的思維和邏輯就很容易陷入誤區(qū)。
下面我們看看這句話該怎么理解,首先這句話里面的核心字,唯,如果出現(xiàn)在非對話的第一個字,一般沒有什么實際意義,單純表示肯定。上知,上就是上等,品質(zhì)靠前,知是智的通假字,智慧的意思。一個人的智慧靠前,這里可以認為是君子的意思。
與,這里重點就是這個字的解釋,大部分解釋把與解釋成了和,翻譯起來意思自然不對了。與的本意是賜予,給與的意思,和是后面演化過來的意思。比如《道德經(jīng)》:將欲取之,必先與之。與就是給與的意思。
下愚:愚就是心智不通達的意思了,自然排后面了,這里可以指小人。移就是變化的意思。
孔子說的上知和君子也好,下愚和小人也好。這都是要以現(xiàn)實中的人作為載體的。而這一切都不是固定不變的,它永遠都是流變的。上知可以隨時變成下愚,下愚也可以隨時轉(zhuǎn)換為上知。這正好和我們理解的完全顛倒。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上知和下愚,僅僅只是人的兩種不同狀態(tài)而已,并非一成不變。而一個真正所謂上知的君子之使命,不恰恰就是去教化那些所謂下愚的小人們,而使之不慍,甚至能夠幫助他們也成為上知的君子么?所以這句完整的解釋我們可以理解,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孔子說:真正的君子,不但自己要修身,克己復(fù)禮,而且還要堅定不移的去度化世人,去幫助和感化那些不知之人。這樣才能實現(xiàn)天下同,社會最終和諧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