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神論到有神論——《最不情愿的轉(zhuǎn)換》



?今天聊聊美國電影《最不情愿的轉(zhuǎn)換》。
片名The Most Reluctant Convert (2021)。

《最不情愿的轉(zhuǎn)換》改編自馬克斯·麥克萊恩(Max McLean)的同名舞臺劇,是納尼亞作家C.S.路易斯的傳記片。?
隨著疫情爆發(fā),馬克斯·麥克萊恩被迫關(guān)閉舞臺劇一年半多,于是決定將時間和金錢投入制作改編電影中。
影片由馬克斯·麥克萊恩飾演中年C.S.劉易斯,主要講述了他從幼年堅定的無神論者到成年后成為基督教徒和上個世紀最著名基督教作家的過程。

C.S.劉易斯全名克萊夫?斯特普爾斯?劉易斯(Clive·Staples·Lewis,1898年11月29日~1963年11月22日),是英國20世紀著名的文學家,學者,杰出的批評家,也是公認的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基督教作者之一。畢生研究文學、哲學、神學,尤其對中古及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文學造詣尤深,堪稱為英國文學的巨擘。
他最著名的系列兒童小說就是《納尼亞傳奇》,多次被搬上大熒幕,其他作品有《愛情的寓言:對中世紀傳統(tǒng)的研究》(1936)以及空間三部曲《沉寂的星球》(1938)、《皮爾蘭德拉星》(1943)和《黑暗之劫》(1946)等。

他的生平就和影片表現(xiàn)的那樣,出生在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的一個有錢的清教徒律師之家,童年時代的生活平靜安逸,從小就喜歡躲在小閣樓上讀書和幻想,喜讀《格列佛游記》、麥克唐納、內(nèi)斯比特的作品以及北歐的神話和傳統(tǒng)。

9歲時母親不幸去世,這一經(jīng)歷直接影響了他筆下魔法世界的誕生。隨后他就被送往英格蘭一所嚴格的寄宿學校,成了一名堅定的無神論者,從此逐漸遠離了父親。
1917年路易斯應(yīng)征入伍,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在戰(zhàn)壕中度過了噩夢般的時光,1918年在戰(zhàn)斗中負傷,然后復員,繼續(xù)在牛津的學業(yè)。他26歲登上牛津大學教席,1925至1954年在牛津大學任教,當選為牛津大學馬格達倫學院研究員,擔任英語與文學教職長達29年,教授古典文學。1954至1963年任劍橋大學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時期文學教授。
在牛津,他的朋友J.R.R.托爾金挑戰(zhàn)了他的信仰,要求他考慮基督教的邏輯、神話和文學案例。

影片講述的就是C.S.劉易斯的生平,故事完全由角色驅(qū)動,我們不需要因為一部影片就改變自己的信仰。
我不相信一部紀錄片就能讓任何人皈依C.S.劉易斯或者基督教,但對于那些已經(jīng)皈依宗教的人來說,本片會是一部十分出色的傳記片。
觀眾對宗教的接受程度決定了對影片的評價。

生活并不容易,也從來不會容易。
任何人經(jīng)歷生活后都會感受到很多很多,說起來生活會有喜怒哀樂憂,事實上,“喜”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的生活都是充滿悲劇性的,里面充滿了痛苦、擔憂、失落和悲傷。
因此年輕的C.S.劉易斯私下就會思考一個問題:上帝在這一切中在哪里?
他在9歲遭遇喪母、接著在青少年時期又參加了血腥的世界大戰(zhàn),你要是這個時候告訴他上帝存在,他肯定會嗤之以鼻。那個由愛、恩典和良善組成的造物主怎么會存在呢。

雖然他說自己原本是一名堅定的無神論者,實際上還是不堅定。
進入牛津后,在J.R.R.托爾金和歐文巴菲爾德等人的引導下,C.S.劉易斯開始渴求一些純潔而美麗的事物。
當他尋找自己的核心欲望時,他意識到他渴望的東西在一個腐敗的世界是多么難得,這成為他精神之旅的轉(zhuǎn)折點?!叭绻以谧约荷砩险业揭环N愿望,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經(jīng)驗可以滿足,最可能的解釋是:我是為另一個世界而生的?!庇纱怂_始向有神論者轉(zhuǎn)變。

從無神論到有神論,?
信仰問題注意甄別。

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歡迎關(guān)注公眾號:妙看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