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靈獎得主談本科教育,問題不在中學教育和高考制度上,在于大學本科教育!必須改革

圖靈獎得主說中國必須注重大學本科教育,說得沒錯,我認為其實大家都清楚,問題不在中學教育和高考制度上,在于大學本科教育!
為什么這么說?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中國大學的主要問題在哪?毛主席說分析問題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因此,我們首先要找到最主要的問題和矛盾,次要問題先放一放。
像是有人說中國學生在中學階段學傷了、學累了,到了大學階段,一放松,沒人管了,自然就徹底學不進去了,這種“傷仲永”的說法有沒有道理?
有一定道理,但我們一定要清楚,這只是次要問題和矛盾,不是主要問題和矛盾。
主要問題是什么?
我認為是大學本科教育在教學業(yè)務(wù)責任性的問題上沒有被認識到,沒有認識到當然也就沒有政策來應對這個問題。簡單的說,就是學生交全額學費給大學接收教育,實際等于是學生的家庭扛起了全部的責任,而學校幾乎不承擔任何責任風險和挑戰(zhàn),什么意思,就是說你交了學費,學校生存問題就解決了,但是他教的好不好,甚至他教不教都無所謂,學生學得好不好,愿不愿意學更是無所謂,因為學校幾乎沒有什么責任風險和生存挑戰(zhàn),來年他繼續(xù)招生,繼續(xù)收學生學費混下去,反正學生學得好不好根本不會反饋于學校的明年招生計劃和學校生存下去的活計。
這就是大學存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問題和矛盾,沒有生存壓力就沒有奮斗動力!
因此,大學必須進行企業(yè)化改革!也就是讓學校自負盈虧。
如何改革,改革的方向在哪里,我們首先一定要想清楚一個理論問題,那就是:學生到大學讀書,這一過程中投入資源的責任風險誰來承擔?
必須想清楚這個問題,當前的情況是一二流大學由國家和學生家庭共同承擔,其他大學則全部由學生家庭來承擔。但實際上這是不合理的!因為現(xiàn)實的情況是,不僅僅有學生不好好學的情況,還有學校不好好管、老師不好好教或者根本不教、乃至不會教的情況,請問,責任風險怎么能全部由學生家庭來承擔呢?一二流大學由于國家承擔了一部分學費,所以國家管得嚴的,但是依然解決不了學校不好好管、老師不好好教或者根本不教、乃至不會教的情況。
所以大學已經(jīng)到了必須改革的時候!
我在此提出一個改革方案:
1,除少數(shù)學校外,絕大多數(shù)大學改為企業(yè)制,自負盈虧。
2,去除國家對一二流大學學生補貼大學學費,同時,全部大學的學費減到3分之一到一半(具體數(shù)字可探索)
2,研究單位、國家機構(gòu)和社會企業(yè)到大學招收畢業(yè)生人才,實行市場化的“購買名額制”,即必須給大學這個企業(yè)按人頭付費。企業(yè)付給大學的人頭費可以抵消一定比例的企業(yè)稅收。
說下我的這個改革的基本原理:最核心的原理是市場化,也即讓大學感受到競爭、生存壓力和社會的需求,在滿足社會需求的過程中生存下去。
他的原理是這樣的:把全部大學的學費減到3分之一到一半,其實就相當于大學花錢“買入”,因為學費減了之后培養(yǎng)一個學生在原來的大學教育市場系統(tǒng)里是虧本的買賣,根本進行不下去,現(xiàn)在不一樣了,我們把市場機制擴大了,加入企業(yè)這一環(huán),因此大學虧本招入學生其實就是花錢“買入”,現(xiàn)在我們還需要補全大學“賣出”并賺錢這一機制,簡單說,就是實行市場化的“購買名額制”,也就是企業(yè)到大學招人才,看中之后并且畢業(yè)生同意之后,帶走的同時必須給大學付清“培養(yǎng)費”,這樣一來大學就能夠賺錢生存下去了。
“購買名額制”也必須適用于外企和外國大學,如果外企和外國大學想要招入我們大學的學生,必須給我們的大學付更多的費。
這樣的改革之后,首先一大批大學馬上就會遇到生存危機,因為現(xiàn)在不像以前了, 現(xiàn)在是自負盈虧,國家不管你了,同時,企業(yè)招畢業(yè)生也不會像以前一樣了,現(xiàn)在不僅僅要付工資,還要向大學付費“買人”,成本大大提升了,這樣一來,企業(yè)對畢業(yè)生素質(zhì)的要求就會大大提升,進而對大學的教學管理和教育質(zhì)量的要求大大提升,再進而就會對大學管理者和講師提出了要求,大學管理者和講師的生存壓力就會劇增,因為他們只能讓自己大學的學生提升競爭力,他們自己和大學才能生存下去!當然如果他們達不到企業(yè)的要求,企業(yè)就不會來他們這里找人,那么他們就“賣”不出去他們的學生,學校的財政就會出問題,發(fā)不出工資,接下來大學就會面臨破產(chǎn),然后被其他有競爭力的大學收購,收購它的大學會把自己的管理模式復制到被收購的大學,這樣被收購的大學也能夠有競爭力了。10年之后,中國也就不存在沒有競爭力的大學了。
說下這樣的改革的好處:
這個機制將讓大學之間的競爭變得極為劇烈。并且它將大幅激發(fā)大學管理者的能動性和積極性,把大學辦得更有競爭力。
這樣的改革也可以讓大學和企業(yè)更好建立緊密的聯(lián)系,更精準恰當?shù)臑槠髽I(yè)單位和研究機構(gòu)輸送人才。
結(jié)語:長期一來,很多大學領(lǐng)導層基本上尸位素餐,反正管理章程都寫好了,就按上面循規(guī)蹈矩的辦就行了,大學的講師們也是如此,反正講完我的課就行了(甚至講不好和不講也沒關(guān)系),學生學沒學到知識、這些知識適不適合學生他們都無所謂,這導致中國家長投入的資源和學生投入的4年寶貴時間的責任風險全部都由中國家庭承擔了,這是不公平的,必須讓大學里的管理者和講師們承擔一半的責任風險。而市場化改革無疑就是正確的方向!
————
有人會說這樣的改革會導致中國大學功利化,徹底遠離短期沒有收益的基礎(chǔ)研究,我想說,這是片面的不理解,或完全沒有理解市場機制,我們有一大批基礎(chǔ)科學研究機構(gòu)也需要人,他們需要高質(zhì)量的大學畢業(yè)生,他們的需求會有大學去滿足,因為他們同樣必須給大學付錢(基礎(chǔ)科研的人才肯定會被“賣出”高價)才能招人,因此一定會有大學培養(yǎng)適應基礎(chǔ)研究的人才去滿足他們的需求。只要你的單位有人才需求,不管你是哪個領(lǐng)域,總會有大學愿意滿足你的需求,因為他們必須得賺錢才能生存下去。
我雖一介平民,卻也位卑不敢忘憂國。希望有人能注意到我的文章。
????????????????????????????????????????????????????????????????????????????????????????????????????????????????????????????——月球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