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批評】世界的本質(zhì):光明與黑暗的對立及轉(zhuǎn)化——海子詩歌及其意象
世界的本質(zhì):光明與黑暗的對立及轉(zhuǎn)化
——海子詩歌及其意象
海子的詩歌,包括詩歌中的一些意象,大都存在著兩種屬性的對立:光明與黑暗,溫情與殘酷等等。你可以用任何這樣的一對詞語來描述,畢竟,“它”是一種復(fù)雜的東西。
這樣的詩歌,比如《亞洲銅》《村莊》《麥地與詩人》《黑暗的獻(xiàn)詩》等等;這樣的意象,比如“村莊”、“土地”、“麥地”、“太陽”等等。
這種“對立”到底是什么?其實(shí),簡單說,就是在一件事物中,看到了它的兩面性。而詩人就在這種兩面的對立沖突中,感受到了迷惘、痛苦甚至絕望。就像穆旦說的:“你給我們豐富,和豐富的痛苦。”(《出發(fā)》)可以說,這種“痛苦”是只有現(xiàn)代人才能體會的。
如《亞洲銅》:
亞洲銅,亞洲銅
祖父死在這里,父親死在這里,我也將死在這里
你是唯一的一塊埋人的地方
“祖父死在這里,父親死在這里,我也將死在這里/你是唯一的一塊埋人的地方”,一方面,“亞洲銅”——即其所象征的“土地”,它是埋葬“祖父”、“父親”、“我”,在死后仍然給我們以蔽所的地方,它是永恒的賜予,純?nèi)坏臏厍?;另一方面,它又是“唯一的一塊埋人的地方”,是在死后仍然禁錮著我們、拘束著我們的地方,它是永恒不變的攫取,純?nèi)坏臍埧??!巴恋亍钡纳砩?,就存在著這種深刻的沖突。這就像魯迅所說的“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土地”仁厚而黑暗。
“麥地”也是如此:
詩人,你無力償還
麥地和光芒的情義
一種愿望
一種善良
你無力償還
在《麥地與詩人·詢問》里,“麥地”還是“情義”、“一種愿望”、“一種善良”,是世世代代養(yǎng)育我們的糧食。
麥地
別人看見你
覺得你溫暖,美麗
我則站在你痛苦質(zhì)問的中心
被你灼傷
我站在太陽 痛苦的芒上
而在《麥地與詩人·答復(fù)》里,“麥地”就成了“痛苦質(zhì)問的中心”,它是人在溫飽之后自然而發(fā)地對宇宙世界痛苦地探詢。
“麥地”既是“痛苦質(zhì)問的中心”,也是“太陽 痛苦的芒上”,實(shí)際上,在這里,“麥地”與“太陽”是同構(gòu)的(在《麥地與詩人·詢問》以及其他的詩里也可以看出)?!疤枴奔蕊柡瑴厍?,也不乏殘酷。
比如,在《夏天的太陽》里,“太陽”還是這樣的形象:“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太陽”“當(dāng)年基督入世/也在這陽光下長大”;而在《日光》里,就變成了了“日光其實(shí)很強(qiáng)/一種萬物生長的鞭子和血!”,同樣,在《歌:光打在地上》,是“陽光打在地上/并不見得/我的胸口在疼/疼又怎樣/陽光打在地上”。這種“萬物生長的鞭子和血”,就是“太陽”的溫情與殘酷的最好寫照!
海子的詩及其意象不僅存在著這種“光明與黑暗“、”溫情與殘酷“的對立,更重要的是,縱觀海子的全部詩歌創(chuàng)作,還有一種前者向后者轉(zhuǎn)換的趨勢。這就是西川在《懷念》中說的:
我們可以以《圣經(jīng)》的兩卷書作比喻:海子的創(chuàng)作道路是從《新約》到《舊約》?!缎录s》是思想而《舊約》是行動,《新約》是腦袋而《舊約》是無頭英雄,《新約》是愛、是水,屬母性,而《舊約》是暴力、是火,屬父性,“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不同于“一個人打你的右臉,你要把左臉也給他”,于是海子早期詩作中的人間少女后來變成了天堂中歌唱的持國和荷馬……
這種“光明”與”黑暗“之間的轉(zhuǎn)化,在《黑暗的獻(xiàn)詩》里,得到了最簡單、最深刻、最直擊本質(zhì)的描寫:
黑夜從大地上升起
遮住了光明的天空
豐收后荒涼的大地
黑夜從你內(nèi)部上升
海子前、后期詩歌,意象、詞語并未發(fā)生大的改變,但其中蘊(yùn)含的情感可謂發(fā)生了徹底地反轉(zhuǎn)。這種光與暗的對立、轉(zhuǎn)換,正是我們生存的世界的本質(zhì)之一。海子看到了這種本質(zhì),并在他的詩中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