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誰翻樂府凄涼曲)
采桑子(誰翻樂府凄涼曲)
納蘭容若
? ? ? ?誰翻樂府凄涼曲,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
? ? ? ?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
【注釋】
? ? ? ?翻樂府:指填詞。翻,按曲調(diào)作歌詞。樂府,本為漢代管理,祭祀、巡行、宮廷所用音樂的官署,亦稱由官署采集來的民歌為樂府。后來將一切可以入樂的詩歌均稱為樂府,容若詞中取其廣義,代指詞。
? ? ? ?瘦盡句:意思是說眼望著燈花一點一點地燒盡散作燈花,徹夜不眠。
縈懷抱:縈繞在心。
? ? ? ?謝橋:謝娘橋。相傳六朝時即有此橋名。謝娘,未詳何人,或謂名妓謝秋娘者。詩詞中每以此橋代指冶游之地,或指與情人歡會之地。晏幾道《鷓鴣天》:“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奔{蘭反用其意,謂在夢中追求的歡樂也完全幻滅了。
【譯文】
? ? ? ?是誰在翻唱著凄切悲涼的樂府舊曲?風蕭蕭肅肅,雨瀟瀟灑灑,房里點燃的燈燭又短瘦了,一個凄苦孤獨的一夜,在燭淚中逝去。
? ? ? ?不知道是什么事縈繞心懷,難以放下,醒時醉時都一樣無聊難耐,就是夢里也沒有到過謝橋。
【賞析】
? ? ? ?這是一首愛情詞,抒寫對情人的深深懷念:是誰在翻唱著那凄涼幽怨的樂曲,伴著這蕭蕭雨夜,聽著這風聲、雨聲,望著燈花一點一點地燒盡,讓人寂寞難耐、徹夜不眠。在這不眠之夜,不知道是什么事情縈繞在心頭,讓人或睡或醒都如此無聊,夢中追求的歡樂也完全幻滅了。
? ? ? ?“誰翻樂府淒涼曲”算是納蘭詞中的名句,看似平白易懂,卻于深處暗含波濤洶涌的愁緒,句中的“翻”字,是演奏、演唱的意思。“樂府”是詩體名,最初的時候是指樂府官署從民間采制的詩歌,后來將從魏晉到唐朝可以入樂的詩歌,以及能夠模仿樂府詩的古體詩歌都稱為樂府。宋朝以后的詩歌、散曲、詞、劇,能配樂的都稱為樂府。
? ? ? ?誰在唱著那些凄美的歌曲,歌聲蕭索,居然令“風也蕭蕭,雨也蕭蕭”了,而且還凄涼到徹夜無眠,“瘦盡燈花又一宵”了。古人的燭火一般是用羊油做成的,燭芯燒著的時候,有時侯會發(fā)出小小的爆裂的聲音,像煙火一樣。
? ? ? ?所以,在這里容若會用“燈花”來描寫,美麗的詞匯既能增加詞的美感,又能寫出意境。這相思也有分類,容若的相思就如同燃燒的燈芯,模模糊糊,道不清真切,卻是持持續(xù)續(xù),燒不盡相思。
? ? ? ?上片寫完相思的凄涼,下片便轉而寫無聊的現(xiàn)狀?!安恢问?/span>縈懷抱”,思念到深處,依然覺察不出什么事情才是牽絆自己思緒的“罪魁禍首”。凄涼的心境令自己整夜無眠,而無眠之夜里,無謂的相思,更是令自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了。
? ? ? ?詞寫到這里,意境接近尾聲,只是讀詞的人還是不甚明了,令容若凄苦而又無聊的女子究竟為何人?可能是為了解決讀者心中的疑惑,也或許是為了回答自己這一整夜無聊的思索,容若最后一句便交代為 “夢也何曾到謝橋”。
? ? ? ?收筆之句似乎在字里行間悄悄透露了這位不知名的女子的倩影。末尾處的“謝橋”是說謝娘橋,古人用“謝娘”來指代心儀的女子,而“謝橋”便是由謝娘衍生出來的美麗詞匯,指代佳人所住的地方。
? ? ? ?一場古時候的思念,一個謝娘的故事,或許思念真的是從一座謝橋走向另一座謝橋,在不經(jīng)意間品味思念似醉非醉的感覺。容若的詞,無人能夠真正詮釋,但這也正是容若詞的魅力所在,因為不懂,所以悲憫。因為每個人的夢中,都有一份得到卻又失去的美麗。
摘自《納蘭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