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作品中的華夏史(二十二)——乞丐皇帝朱元璋

蒙古帝國由成吉思汗之孫蒙哥汗繼承,在侵略南宋的途中,死于合州釣魚城下(今重慶合川區(qū))。因為屬于暴斃,此前并沒有安排好繼承人。于是蒙古開始分裂,蒙哥的兩個弟弟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為爭奪汗位而展開了內斗,最終忽必烈勝出 。

忽必烈滅了南宋,建立了元朝。除大元之外,蒙古人在中亞建立了四個相對獨立的國家,稱為“四大汗國”。分別是金帳汗國(又稱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爾汗國。但只有元朝皇帝享有蒙古大汗的尊號,且冊封各汗國首領。后來,元朝攻滅了不肯臣服的窩闊臺汗國。
元朝世代相傳,直至第十一任皇帝元順帝,腐朽的統治造成社會危機大爆發(fā),農民起義不斷。最終,朱元璋建立大明,取代了元朝。

大明萬歷年間,出現了一本《英烈傳》小說,又名《云合奇蹤》《皇明英烈傳》《皇明開運英武傳》,講的就是朱元璋推翻元朝蒙古人的統治,建立大明王朝的這段故事。
民國時期,“明英烈”在天津地區(qū)十分盛行,評書藝人喬云齋依據評書內容,整理出版了《明英烈》一書,該版本有濃厚的神話色彩,屬于花袍帶。

《朱元璋演義》,則是根據段少舫編寫的《明英烈傳》評書本子整理而來,而后者是由西河大鼓書改編而來。
而單田芳先生整理的家傳評書《大明演義》分為三部分:明英烈、大明英烈、燕王掃北。其中“明英烈”講述朱元璋亂石山起家,到面南向北登基坐殿,主要分“武科場”、“取襄陽”、“戰(zhàn)滁州”、“定南京”四部分。續(xù)集“大明英烈”,則是大明洪武天子朱元璋,平定陳友諒、張士誠聯軍,并將元朝軍隊趕出中原。第三部“燕王掃北”,則是朱元璋為了鞏固皇權,殘害忠良。馬皇后一黨,欲立皇太孫,并將四皇子朱棣趕出南京。朱棣在燕京發(fā)起“靖難之役”,打入南京,清算了韓馬兩黨,并將大明王朝遷都燕京。

本文主要以單版評書為藍本,并雜糅喬版的神話部分。而大明演義三部曲共同的特征就是嚴重偏離歷史,除了一些重要人物的名字之外,與歷史事實幾乎毫無關系,全是說書人胡編亂造而來。
福將胡大海,幾乎就是程咬金的翻版,寶槍將張興祖與羅成十分相近,而朱元璋的應夢反臣、結識馬皇后更是模仿薛仁貴的故事。從常遇春大鬧武科場,可以看到東漢演義里的馬武身影,其子常茂的形象更是取自十三太保李存孝。整部書的人物可謂是七拼八湊而來,與真實的歷史人物沒有半毛錢的關系。
一、大鬧武科場
元順帝昏庸無能,官場腐敗黑暗,百姓民不聊生,因此天下英雄紛紛揭竿而起。在安徽的亂石山,七位英雄在“活神仙”劉伯溫的主盟下,一個頭磕在地上,八拜結交。大爺雙鉤大將武殿章,二爺胡大海,老三湯和,老四朱元璋,老五爺鄧愈,老六則是懷遠黑太歲常遇春,七弟玉面小霸王郭英。外加,亂石山聚義被朝廷剿滅時,收留了朱元璋與胡大海的山大王皂袍大將丁德興,這就是朱元璋起家的基礎班底。
元順帝聽從右丞相脫脫的計策,赦免天下豪杰,并在元大都擺下武科場,名義上網羅天下英豪為朝廷所用,暗地里設下十條絕戶計,要將全天下習武,前來謀取功名的舉子們一網打盡。

十八路反王劉福通、陳友諒、明玉珍、張士誠、方國珍等人,與亂石山四散的兄弟們,一起齊聚武科場。
六爺常遇春,槍挑宮院墻,馬踏武科場,無意中破了兩條絕戶計。又戰(zhàn)敗花刀太歲于金彪等人,技壓群雄,奪得武狀元。多虧了“賽神仙”劉伯溫的密信警告,他才識破元人的毒計,丟斗撕龍袍,彰儀門力舉千斤閘,加上胡大海亂擺牦牛陣,破了元人的炮陣,亂石山的弟兄們帶領眾舉子逃出元大都,又被困在盧溝橋。

盧溝橋雙錘大將使詐,說只要抓住元順帝夢中的反臣“朱元龍”,就放過眾人。有個舉子祝元龍以為是自己,為救眾人自盡身亡。真正的“應夢反臣”朱元璋,則逃過一劫。但元將不講信用,多虧了老俠客吳禎挺身而出,一劍斬三首。眾舉子這才沖破聯營,逃過此劫。但亂石山七杰再次失散。
二、于橋兵變,走馬取襄陽
朱元璋獨自一人逃離元大都后,不久病倒在一座破廟中。辛虧兩個叫花子,用要來的剩菜餿飯煮了一碗“珍珠翡翠白玉湯”,朱元璋喝下熱湯發(fā)發(fā)汗,這才有所好轉。傳說,他一直記著這頓珍饈美味,得天下后四處張榜尋找兩位恩人,要重溫舊夢。結果,錦衣玉食吃慣的他,當然乃以下口。

朱元璋在滁州找到了舅父郭光卿,便到襄陽去販烏梅,卻陰差陽錯的化解了一場全城性的瘟疫。還遇到了“老相識”小姐馬玉環(huán),成了親。
傳說:五瘟神化作溫姓五兄弟,高價向朱元璋購買大量烏梅兩千五百斤,要朱元璋將烏梅送至襄陽。朱元璋販烏梅來至襄陽,卻不見接貨人,只見五瘟祠,朱元璋拜五瘟祠,拜倒瘟神染得瘟病并傳染全城。此后無意發(fā)現烏梅可治瘟病,由此朱元璋因烏梅救人大得人心。

烏梅也治好了襄陽王的瘟病,朱元璋成為了王爺的座上客。但因得罪了襄陽王的干兒子沈萬三。菊花會上朱元璋題反詩,被沈萬三抓住了把柄,幸虧他人周旋,加上襄陽王十分欣賞朱元璋,才暫時躲過一劫。
《詠菊》
百花發(fā)時我不發(fā),我若發(fā)時都嚇殺。
要與西風戰(zhàn)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
擔心沈萬三等人會持續(xù)糾纏,對自己不利,朱元璋夫婦以去真武頂上香為契機,準備逃出襄陽王的勢力范圍。但真武頂上,朱元璋打擂,力劈陳倫,被陳倫之父帶領的元兵團團圍住。他落崖不死,卻收華云為徒,然后火焚真武頂。
喬版中有個傳說:大火怎么也燒不著,于是華云起誓求真武大帝相助,說將來到了太平的時候,一定重修廟宇、再塑金身,若許愿不還愿,必然遭報。而華云所謂太平指天下太平,不想華云后來鎮(zhèn)守太平府,卻沒有去還愿。后來應誓,戰(zhàn)太平時,被陳友諒亂箭射死。

在跟元軍的戰(zhàn)斗中,又聚集了亂石山的胡大海、郭英兩位弟兄,眾人邊打邊退,逃到于橋鎮(zhèn)。正碰到“花刀太歲賽展雄”于金彪與“活神仙”劉伯溫劉道爺前來接應。于金彪一柄九耳八環(huán)大刀,帶領眾鄉(xiāng)勇殺退元軍。眾人在于橋鎮(zhèn)起義,推選朱元璋為王。
于金彪是于橋鎮(zhèn)的首戶,有近萬人的武裝力量,他武藝高強,但是相貌丑陋,得不到朝廷重用。在元大都的武科場中,惜敗給六爺常遇春。其實,于金彪早有反元之意,也曾想成為一方的反王。后來遇到劉伯溫,為其分析天下之勢,并為其牽線搭橋,一心扶保朱元璋成事。在朱元璋初創(chuàng)班底里,于金彪是出錢出人又出力,堪稱最大的股東。

朱元璋自己,則以襄陽城販烏梅所賺的錢款與名聲入股,成為集團的董事長。亂石山結義的兄弟們,作為朱元璋的老鐵,以人頭干股的形式參股。日后東征西伐的戰(zhàn)場上,亂石山班底起到了核心與根基的作用。
但作為大股東的于金彪卻早早被他們踢出圈外,先是請來職業(yè)經理人徐達高臺拜帥,架空了于金彪,在管理層中將其邊緣化。然后于金彪與徐達爭斗失敗,負氣自刎。徹底侵吞了于家的股份,清除了于家的勢力。
此時董事長朱元璋以展現出高超的政治手腕與權勢欲,臥榻之上豈容他人酣睡!大明集團上市成功后,朱元璋火燒慶功樓,將創(chuàng)業(yè)團隊所有功臣一并清洗掉。其做事決絕,不念舊情,心毒手黑,早在于金彪的結局中,就漏出的苗頭。這都是后話了。

三、朱稱王,徐拜帥,將帥內斗
朱元璋自稱西吳王,封劉伯溫為軍師,于金彪為五虎大將之首,其次是華云、胡大海、郭英、梅士祖。軍事劉伯溫,能掐會算,早已在襄陽城中布下暗棋,不僅陣前攛掇張玉反水,更是里應外合攻破襄陽城,斬了襄陽王。就這樣朱元璋以襄陽作為自己起家的第一個根據地。
朱元璋起義的消息傳到了滁州,其舅父郭光卿被下了大獄。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劫法場,救出舅老爺,逃出滁州城。朱元璋領兵討伐滁州,收下圣手小白猿徐方等人,救出舅父,占領滁州,朱元璋封舅父做了滁州王。
滁州失陷,元朝右丞相太師脫脫帶領大軍前來剿滅。朱元璋等人探得軍情,商議去請老脫脫的大弟子徐達(字國顯),徐國顯曾在大元做過元帥,如今想請其出山,擔任西吳王座前兵馬大元帥,對抗其恩師脫脫。

本書效仿劉備三請諸葛亮,來了個朱元璋、胡大海等人三請許國顯。終于說動徐達,登臺拜帥。徐達執(zhí)掌帥印第一件事情就是立威,重視軍規(guī),從嚴治軍,殺一殺的這些創(chuàng)業(yè)老臣的威風。
西吳集團原始大股東于金彪,極其看不上徐達,多次跟其對著干。連續(xù)三天對抗徐達的命令,不去元帥帳前點卯。徐達派棋牌館那種軍令去捉他,他將軍令撅折,頂盔貫甲闖轅門,連砍三道轅門所立之旗桿。元帥大帳內,質問徐達,細數其“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四大罪狀。徐達下令將其推出轅門斬首,眾將官請求。恰逢太師脫脫兵馬殺到,于金彪跟徐達“賭頭爭印”。于金彪立下軍令狀,誓取太師脫脫首級,不然就砍下自己的頭。

兩軍陣前,太師脫脫見到老熟人于金彪大怒。原來,于金彪在大元朝曾“文得過進士,武中過探花”,連武科場對戰(zhàn)常遇春時,都是老脫脫為其標名掛號。而元順帝嫌其相貌丑陋,并不予以重用。因此,于金彪也并不領情,一直暗中集結力量準備反元。
戰(zhàn)場上,“花刀太歲賽展雄”于金彪連挑四名將領,力戰(zhàn)太師脫脫,但難以取勝。老脫脫假裝不敵,撥轉馬頭敗走。于金彪心急中計,身陷車攻陣,身中多支箭矢。多虧徐達的外甥傻英雄姜忠,用大鐵錘砸扁了鐵甲車,硬砸出一個缺口,于金彪才得以逃脫。

老脫脫與二弟子張?zhí)熳?,便衣暗訪滁州,探聽虛實,不料中了徐達之計。老太師見徐達,咬碎鋼牙眼都紅了。弓刀石馬步劍,兵書戰(zhàn)冊,全都是自己親手教出來的。如今卻成了朝廷的反叛,帶兵與自己作戰(zhàn),真可謂是養(yǎng)虎為患。恩將仇報,不忠不孝,正應了于金彪對徐達的評價。
這一戰(zhàn),張?zhí)熳舯磺塬@,老脫脫則跟于金彪二番交戰(zhàn),于依舊無法取勝,老脫脫逃回元營。于金彪賭頭失敗,盡管眾人都勸,元帥徐達也不追究,但于金彪是個“紅臉漢子”,受不得屈,滁州城下自盡而亡。

在神話元素豐富的喬本中,于金鏢乃左青龍轉世,龍(左青龍)不能保龍(真龍?zhí)熳又煸垼S诮痃S之死悲情色彩甚濃,中計前戰(zhàn)馬不前行,自盡之前坐騎繞主一周后,先行投護城壕而亡。于金鏢死后又附體胡大海,神鬼鬧番營,連斬元軍八員猛將。
四、寶槍破寶刀,忠良被賜死
張?zhí)熳糁訌埮d祖,曾跟金眼彪岳倫(岳武穆后人)學過岳家槍,并獲贈了岳飛使用過的八寶馱龍槍。眾舉子大鬧武科場時,張興祖曾用槍扎傷師爺脫脫,后在其父的掩飾下逃回老家。
這一次徐達叫人模仿二師弟的筆跡,以張?zhí)熳舻拿x勸兒子來投朱元璋。胡大海帶著這封假書信,騙張興祖全家來投誠。
張興祖二次出山,再次槍扎太師脫脫,元軍大敗,解了滁州之圍。元順帝對這位叔叔極其不滿,賜死了老脫脫。元朝自斷臂膀,氣數將近。

可憐,忠心報國的太師脫脫,被左丞相撒敦所陷害,被元順帝所拋棄。自己共收下四個徒弟:大徒弟徐達,二徒弟張?zhí)熳?,三徒弟蠻子海牙,四徒弟白云托。前兩位都是漢人,最終都保了朱元璋;后兩個是蒙古人,一直不離不棄,將師父的尸骨收殮起來,運回故國金馬城。
另一版本中,太師脫脫的五鳳朝陽寶刀,曾是金兀術所用,是把削鐵如泥的寶刀。于金彪與之交戰(zhàn),刀頭被其削去,無奈戰(zhàn)敗。要破此刀,唯有寶槍將張興祖的那柄八寶馱龍瀝泉槍,此槍乃岳武穆所用。張興祖寶槍戰(zhàn)寶刀,脫脫戰(zhàn)敗。但留有后手,五位徒弟中排行老三的項文忠指揮108門紅衣大炮組成的炮陣,要炮轟滁州城。項文忠也是漢人,從好友孫興祖哪里得知自己家與元朝有血海深仇,立刻調轉炮口,向元軍開炮。老脫脫的三位漢人徒弟,皆投了朱元璋,且對待老恩師,一個比一個狠??杀?,可嘆!
五、朱元璋被困興隆會,常玉春挑滑車救駕
朱元璋應邀參加十王興隆會,正所謂“宴無好宴,會無好會”。潁州王劉富通與朱元璋有仇,聯合其他八位反王要殺朱元璋。多虧了老俠客吳禎的保護,才從百涼樓中逃脫,徐達的外甥姜忠戰(zhàn)死,朱元璋曾經收下的義子沐英前來救駕,主仆雖逃過一劫,但卻被團團圍困。?

徐達派兵將搶攻山寨,要救朱元璋,但久攻不下。六爺常遇春連挑8輛鐵滑車,面不改色。但元軍接連放下三輛鐵滑車,常遇春無奈只能用鐵槍頂住,幾近力竭,與眾兵將一起才勉強撐住。
另一方面,副將們從小路偷上山去,破了元軍的鐵車陣。眾將官一起救出朱元璋,活擒劉富通。
這一次又是常六爺奪得頭功,正所謂“一聲喝山口,槍挑鐵滑車”。
六、戰(zhàn)金陵眾小將立功,進南京朱元璋稱帝
西吳軍戰(zhàn)蕪湖、取太平,在金陵城下與金陵侯赤福延壽一場大戰(zhàn),常遇春使出渾身解數,槍里加鞭打退赤福延壽,但依據無法取勝。
新一代小將軍紛紛出世:大爺伍殿章之子伍盡忠、伍盡孝,二爺胡大海之子粉哪吒胡德濟與義子野人熊胡強,四爺朱元璋的御兒干殿下朱沐英(本名沐英,賜姓朱),六爺常遇春三個兒子,最厲害的就是二兒子一肚子壞水的雌雄眼常茂,善使禹王神槊,力大無窮,其能耐比他爹還強。

常茂見父親贏不了金陵侯赤福延壽,按耐不住,自己上陣,輕輕松松打敗了對方。金陵侯赤福延壽被副將搶回城內,堅守城池,閉門不出。
徐達派將強攻,挖地道等計策,都被金陵王所破。最終野人熊胡強率領敢死隊從水道潛入金陵城,打開城門,這才攻下了金陵。
朱元璋在金陵稱帝,以金陵(南京)為都并改國號為大明。馬玉環(huán)被立為皇后,朱標被立為東宮皇太子。徐達被封為中山王,常遇春被封為開明王,劉伯溫被封為意誠伯。
【影視作品】
乞丐皇帝傳奇
1998年臺灣電視劇,何家勁出演乞丐皇帝朱重八,李志希飾演極其陰毒的陳友諒,天心則演佩瑤妹妹,楊麗菁的蒙古郡主。

本劇比較兒戲,主要人物朱重八(朱元璋)、徐達、常遇春,陳友諒等都是一個村子里長大的,為了爭奪佩瑤妹妹,陳友諒與朱重八一黨交惡。陳友諒可謂是無惡不作的大壞人,但對佩瑤卻是真愛,愿意為了她付出一切。
而蒙古郡主愛上了朱重八,為了救他背叛了朝廷與父親,可謂是不忠不孝。而這位郡主僅有的對國家民族的忠誠就是發(fā)誓“永不進漢營”。每每都將朱重八引出軍營來相見。這一點倒是十分符合評書的調性,番邦女子各個都倒貼中原帥小伙,不僅背叛國家民族,甚至親手殺死父兄。
【留扣】
朱元璋在金陵城,面南北部做了皇帝,但南漢王陳友諒、蘇州王張士誠等反王依舊割據一方,大元王朝依舊盤踞中原心腹地帶。要知朱元璋如何驅逐韃虜,一統中原,且聽下回分解。
文藝作品中的華夏史(二十二)——乞丐皇帝朱元璋的評論 (共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