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冰妍成功退出逃稅公司,官媒未直接定性藝人,明星事業(yè)還有轉機
7月4日,相信娛樂圈最大的八卦就是女演員袁冰妍了吧,當初憑借一部和成毅的《琉璃》,讓袁冰妍小紅了一把。
之后更是因為“琉璃收官時候的云歌會”袁冰妍被成毅“冷落”,再次讓袁冰妍這個女演員成為“話題”的中心。

時隔多年,沒想到再一次從熱搜話題上看到袁冰妍的名字,會是因為“稅務”問題。
有媒體發(fā)布消息,稱女演員袁冰妍的關聯(lián)公司重慶麗妍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因違反稅收管理法,被國家稅務總局重慶市稅務局第七稽查局罰款約97.80萬元。

可能是看多了明星上億的稅務罰款,我第一眼看到袁冰妍這幾十萬的罰款時候,居然覺得“少”了點。
畢竟上次某小平臺直播的網(wǎng)紅,稅務罰款都上億了,袁冰妍這個不到百萬,相比之下真的“不震撼”。
具體問題的細節(jié)媒體沒有披露,但有知情的網(wǎng)友,謠傳說是涉及一筆八百多萬的收入,袁冰妍公司一分錢的稅都沒交,所以才按照一百多萬應繳稅款的六成罰款。


不過稅務問題跟金額多少其實沒多大關系,哪怕逃稅一塊錢,法律和道德上的問題都是一樣的。
但不知道大家發(fā)現(xiàn)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沒有,以往明星出現(xiàn)稅務問題,基本上直接就涼了,賬號直接被封,完全不給涉事明星露面發(fā)聲的機會。
而袁冰妍這次,不光是工作室能出來回應問題,順便“后知后覺”地道了歉,甚至連袁冰妍個人的賬號都沒被封,相關的報道也沒有之前明星那么“嚴肅”。

如果你看得仔細,會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熱搜和官方報道,針對的主體都是袁冰妍的公司。
拿目前最有“分量”的官媒《人民日報》舉例,在報道的時候,也是說“袁冰妍的公司逃稅”,而不是“袁冰妍逃稅”。

兩字之差,里面的意義就差了許多啊,明星個人逃稅,板上釘釘?shù)乇划敵闪盂E藝人下架,但明星涉及的公司逃稅,卻還是有一線“生機”。
最直觀的例子就是之前的明星賈乃亮,也是參股的公司有稅務問題,都被稅務部門點名通報了,但賈乃亮一紙回應,說賈乃亮沒參與公司經(jīng)營,不知道這事情。
結果呢,真的就一點事情沒有了。
用了同樣招數(shù)的,還有關曉彤的奶茶店,宣傳的時候關曉彤說自己是店長,吸引大家加盟,自己父親都參股35%,結果出事以后,工作室卻說關曉彤沒參與經(jīng)營,不承擔責任。
所以袁冰妍這次,如果能證明袁冰妍“真的”不知道逃稅這事情,大概率是能翻身的。

而且我覺得袁冰妍已經(jīng)努力在做了,因為在媒體通報袁冰妍公司稅務問題前,袁冰妍已經(jīng)開始“脫離”公司。
在7月3日的時候,把“大股東”變成了別人,之后又接連把“公司法定代表人”、“主要成員”、“實際控制人”、“最終受益人”都從自己變成了別人。

要知道一個公司高層管理的變更,可不是點擊兩下鼠標就能完成的,可見袁冰妍在很早就開始布局脫離公司,為的,就是在公司出事的時候,說自己不負責,不知道。
從目前的結果來看,媒體的矛頭還是指向了公司,袁冰妍的明星事業(yè)還有很大的轉機,之前賈乃亮能成功躲開責任,大概率還是參股的份額少,袁冰妍這種100%控股的,有點難操作。

具體最后袁冰妍會不會被封殺,還是看娛樂圈上面的意思,反正袁冰妍的代言已經(jīng)開始掉了,影視作品方面倒沒人出來說什么。
我已經(jīng)有預感了,如果這次袁冰妍也能成功躲過一劫,那么以后肯定會有一大批明星會慢慢脫離公司管理層,當個只拿錢的甩手掌柜,出事的時候公司會頂上,明星出來說自己不知道。

明星們的演技,除了在熒幕上,在生活中也能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