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綜合癥”,這份心理調適指南請查收~
情緒低落、心慌意亂
無故發(fā)脾氣、注意力不集中
和被窩難舍難分,和電腦藕斷絲連
和電視依依不舍,和手機形影不離
………
這些“開學綜合癥”
您家的娃中招了嗎?
什么是“開學綜合癥”?
從假期結束到開學初的這段時間,很多孩子在生理和心理兩方面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消極表現(xiàn),有把這種現(xiàn)象總結為“開學綜合癥”。
【生理】
在生理上,有的孩子表現(xiàn)出失眠,有的孩子則表現(xiàn)出嗜睡,還有的孩子產(chǎn)生了頭暈惡心,疲倦腹痛,食欲不振等表現(xiàn),而這些表現(xiàn)并無身體疾病層面的原因。
【心理】
心理上的“開學綜合癥”表現(xiàn)為厭學、焦慮、上課走神,以及記憶力減退,情緒不穩(wěn)定等。

兒童精神科醫(yī)生表示:“開學綜合癥”并不是醫(yī)學診斷的病癥,然而很多孩子的確在剛開學后容易表現(xiàn)出這些問題。臨床發(fā)現(xiàn),開學之后的一段時間,兒童精神科和心理門診會出現(xiàn)比較明顯的就診高峰,很多孩子由于對開學返校不適應被家長帶來就醫(yī)。
新學期即將開始,孩子或多或少都會表現(xiàn)出“開學綜合癥”,家長們首先要明白:對于假期到開學的過渡期,孩子面臨著從生活作息到學習、到人際交往等多方面的環(huán)境變化,尤其孩子的心智尚不成熟,適應能力比較有限,出現(xiàn)這些不適應的表現(xiàn)很正常。
“開學綜合癥”危害大嗎?
“開學綜合癥”一般會持續(xù)一段時間,對孩子的正常學習、生活造成不同程度影響,但經(jīng)學校老師、家長的積極引導和孩子的自主調節(jié),多數(shù)孩子癥狀會逐漸消失,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大的影響。
但如果癥狀較重或癥狀持續(xù)存在,可能會對孩子健康造成影響,導致孩子無法堅持完成學業(yè),或者發(fā)展為軀體形式障礙、適應障礙、長期焦慮等,所以當癥狀較重或持續(xù)時間較長時還需尋求專業(yè)醫(yī)師幫助。

需要提醒各位家長:如果孩子出現(xiàn)“開學綜合癥”,不用過度緊張,應該保持平衡的心態(tài)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以免將自己的焦慮緊張情緒傳遞給孩子,加重孩子的焦慮,同時積極幫助孩子進行正面引導及生活習慣調整。
超長假期收官在即,如何幫助孩子們從“假期模式”順利切換到“開學模式”,下面,就讓我們從“身”(生理)和“心”(心理)兩方面去看看幫助孩子擺脫“開學綜合癥”的好方法,逐漸適應新學期的生活。


讓身體適應開學
? 調整生物鐘,規(guī)律作息
假期的時間安排相對放松,而開學后的作息相對固定,生物鐘的調整會讓孩子陷入“晚上睡不著,早上起不來”的境地。對于這種情況,家長可以幫助孩子逐漸調整。

可以先固定早上起床的時間,晚上到時間就營造休息的氛圍,讓孩子遠離電視、電腦的刺激等,然后督促孩子按時上床睡覺,睡覺的時間可以逐漸往前提。比如孩子在假期的時候習慣了晚上11點左右上床睡覺,不妨先訓練孩子10點30就關燈睡覺,過一段后再逐漸提前到10點,直到恢復上學期間的正常作息。

生物鐘的調整對于孩子來說可能需要幾周的時間,這是很正常的,也是身體逐漸回歸到開學節(jié)奏的過程。
? 合理膳食、飲食調整
對于孩子開學前后表現(xiàn)出的食欲不振、疲憊困倦的情況,家長也可以在飲食中做以調整。在保證給予孩子足夠營養(yǎng)的同時,家長可以適當準備一些清淡爽口、利于開胃的飯菜。而對于早飯來說,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可能加劇孩子上午的困倦,更多蛋白質的攝入是更好的選擇。


讓內(nèi)心迎接開學
與生理上的適應相對應的是心理上的適應,只有孩子真正接受了新學期的生活,對新學期的學校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和學習環(huán)境足夠熟悉和投入,才能順利完成新學期所帶來的挑戰(zhàn)。
? 準備開學用品,營造儀式感
儀式感讓平常的日子變得不同,行為上的不同,來提升內(nèi)心的評價。比如晚上吃完飯后,孩子把書桌收拾好,6點半準時開始寫作業(yè),如此堅持下去,固定的時間做固定的事,就是一種儀式感。
而開學后,不妨也營造一些新學期的儀式感,讓孩子從心底里感受到開學的氛圍。比如買新的筆記本,和孩子一起把新書包上書皮、寫好名字,準備新學期每一個科目需要的筆記本、錯題本等等。這些行為看似很平常,但會給孩子帶來一種感覺,那就是:開學了,這是一個新的開始,我要開始新一階段的學習了。

俗語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而對于新學期的生活來說,開始的儀式感就會給孩子帶來莊重的感覺,給孩子帶來學習的動力。
? 制定新學期的計劃
新學期計劃絕不是簡單的“本學期我要好好學習”這種泛泛而談的計劃,而是可以整個學期鞭策孩子、家長可以進行監(jiān)督的實實在在的計劃。

在制定新學期的計劃的過程中,要發(fā)揮孩子自身的積極性,家長起輔助的引導作用,即使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家長也不能代勞,而是要給予一定的輔導和幫助,和孩子一起討論。
? 拒絕拖延癥
成績不那么理想的孩子,大多數(shù)都有“拖延癥”的毛病。能拖到明天做的事,絕對不會今天做;假期里能先玩的,絕對不會先寫作業(yè)。
拖延癥的壞處在于,一旦養(yǎng)成了這種習慣,不但學習上拖拖拉拉,生活上也會變得磨磨蹭蹭。

有很多小事都是孩子的本分,完全可以自己獨立完成,比如吃飯、穿衣、整理個人物品。當家長過度代勞的時候,孩子做事就沒那么積極了。
所以說,改變孩子拖延毛病的第一步,就是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關注孩子開學的心理變化
很多家長可能都會聽到孩子抱怨“不愿開學”,但原因卻各有不同。家長可以多了解孩子內(nèi)心的想法,勤于溝通,才能“對癥下藥”。
聽到孩子說不愿開學,家長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孩子不愿學習唄”,但實際上,有些孩子可能并不是抵觸學習,而是在學校與老師或同學的人際關系出現(xiàn)問題,不喜歡學校的環(huán)境。

因此,開學季家長不妨多和孩子談談新學期,剛開學都發(fā)生了什么事,這個學期都有什么計劃和安排等。上學并不只是學習,還包括了在學校進行自我管理,與老師同學進行互動交往等過程。
我們希望孩子享受上學的過程,更希望孩子可以在學有所得的同時,發(fā)展人際、管理等各方面的能力。因此多與孩子溝通,關注其情感狀態(tài),對于孩子的發(fā)展,尤其是新學期的心理適應是非常重要的。
“開學綜合癥”是正?,F(xiàn)象
家長們需要進行機智地引導
教會孩子如何盡快“收心”
以更飽滿的熱情開始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