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Joker》的一點看法
我不贊成是推理片這個觀點。我認為《小丑》不是一部動作片,也并不帶有明確的主觀意圖和目的性,而是一部發(fā)人深省、帶有人物性格特征研究性質的電影。
1.他吃藥,正是因為藥吃完了才去福利機構見咨詢師?!皼]病”這個說法站不住腳。也無法根據鐘來證明前面的咨詢師是虛構的,因為結尾為早上11點11。恰好相反,前面的咨詢師是真的,結尾的咨詢師是假的,她代表上層與底層關系的維系,當預算撤銷,岌岌可危的關系破裂,小丑才徹底沖破枷鎖。結尾殺的咨詢師是想象,意味著平衡的破裂。11點11,我認為是導演想用來作為心理轉折的象征。
2.他殺藍道是因為藍道想確認他是殺人犯(仔細看表情與對話),本身就因為前上司的挑撥而產生不信任,藍道前來調查更是推進了他的殺人動機。
3.潘妮資料里面有“physical abuse",領養(yǎng)申請表上有“Gotham city orphanage as the custodial parent","Inkown ? Child was abandoned",說明確實非親生。他弒母是因為自小遭受虐待且被迫笑,長期以來被迫“開心”的痛苦,他要通過弒母來釋放真正的不快,而不是因為母親不能給他高貴出身。見韋恩被拒只是導火索。在未崩潰前他還有良心,會為不合時宜的笑感到痛苦,當冷酷的社會把他徹底壓垮,無法融入社會常軌,就徹底肆無忌憚,他要向上層壓迫者發(fā)起復仇,積攢的長期積攢的悲痛從上位者的悲劇中得到安慰,因此笑,“it's real me".?
4.在第一次殺人前他的笑是夾雜著痛苦,這個時候是真的因為疾病控制不住笑。我看的是原版“I mean,part of your act?" , "What do you think?"對于笑病他并沒有做出正面回答,還在搖擺不定。而看過資料表之后是真正肆無忌憚的笑,被邀登臺時尤為明顯。
5.況且如果只是單純的推理片,就沒有韻味了,呈現病態(tài)的體系和悲愴才是最大的看點,混亂的治安,無保障的社會,上位者不經他人同意播放視頻,隨意取笑底層人,這種體系下必然出現“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