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理論?皮亞杰認知發(fā)展理論

皮亞杰:瑞士心理學家,發(fā)生認識論創(chuàng)始人。他是一位生物學家,也是發(fā)生認知論的哲學家,更是一位以兒童心理學之研究著名的發(fā)展心理學家。

實驗:
在皮亞杰很多細致的觀察實驗中,有一個是觀察當時只有7個月的女兒杰奎琳的。她把一只塑料鴨子掉到了被子上,然后被被子蓋住了,這樣她就看不見鴨子了。皮亞杰注意到,盡管杰奎琳清楚地看到她把鴨子掉到什么地方,而且也能夠到,但她一點試著去撿起鴨子的意思都沒有。
皮亞杰覺得很好奇,于是把鴨子又放到了她可以看到的地方。然后當她就要抓住鴨子的時候,他又漫漫的、清清楚楚地把鴨子藏到了被單下面。小女孩好像以為鴨子消失了,就像之前一次一樣,沒有試著在被單下面找一找。
對皮亞杰來說,這個行為很奇怪——因為當杰奎琳看得到鴨子時,明明對那個鴨子很感興趣;但只要她從視野里小時就好像完全忘記了一樣——看起來,眼不見,果然心就不煩了。
結(jié)論:兒童并不是天生就了解客體永久性。這個概念需要孩子自己通過接觸和探索這個世界慢慢掌握。
理論成果:小孩認知發(fā)展的四階段理論
感知運動階段(出生至18-24個月):嬰兒只能注意他自己的感覺、因為身體產(chǎn)生的各種新奇感受而驚奇。他們就像一個小科學家一樣,通過叫喊、傾聽、敲打、嘗試所有新鮮事物,來探索這個世界。
前操運演作階段(18-24個月至7歲):在這個階段,兒童可以接受圖像、文字和簡單概念,但是他們不能進行變化,不能對它們進行操作。就好像他們擁有了思維的工具,但是還不知道如何實用這些工具。比方說,在算數(shù)里,他們還不知道2 x 3 和 3 x 2是一樣的。
具體運演運階段(7歲至12歲):在這個階段,兒童掌握了造作符號、物體的能力,不過這些對象必須是具體的——對他們來說,抽象的概念和操作還是個難題。
形式運演階段(12歲以上):從此開始,兒童能夠思考抽象的概念。這時候,他們開始明白像未來、價值、正義這些抽象的概念。也差不多從這時候,他們的思維開始接近成人的思維。
反對者:后人發(fā)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與這個線性的發(fā)展理論有所相悖。在他的女兒杰奎琳不能夠到小鴨子的這個問題上,他的結(jié)論可能就是錯誤的。后來的實驗發(fā)現(xiàn),只有三個半月的嬰兒可能就明白物體恒存在。對于杰奎琳的行為,現(xiàn)在的心理學家可能解釋為她不記得或者不能去抓那些看不見的東西。
附:皮亞杰一生從事的科學研究——
1.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
皮亞杰認為認知發(fā)展是一種建構的過程,是個體在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xiàn)的。
個體的認知發(fā)展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
皮亞杰還提出了圖式、同化、順應、平衡四個概念。
2.兒童道德發(fā)展理論
皮亞杰采用對偶故事法對道德的發(fā)展進行研究:
前道德階段——無律階段(嬰幼兒)他律階段(幼稚園)自律階段(小學);
自我中心階段(嬰幼兒)、權威階段(幼稚園)、可逆性階段(初小)、公正階段(高?。?/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