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魚鷹社】二戰(zhàn)克羅地亞兵團

2021-09-12 09:29 作者:格林機銃  | 我要投稿

搬運自微信公眾號海寧的小世界

Osprey出版公司軍事書Men-at-Arms(MAA)系列第508號:二戰(zhàn)克羅地亞軍團-軸心國指揮下的克羅地亞部隊(1941-1945)-World War II Croatian Legionaries Croatian Troops Under Axis Command 1941-45。原作者VladimirBrnardic,繪圖Viseslav Aralica。以下是該書的封面:

A:克羅地亞軍團(第369加強步兵團)

這支軍團在前往德勒斯海姆(Dollersheim)接受訓(xùn)練時,他們未來要穿的克羅地亞獨立國本土防衛(wèi)軍的灰綠色M1941式制服已經(jīng)開始生產(chǎn)了。制服的上衣與德國的M1935式相似,只不過口袋是內(nèi)置式的而非帶褶紋的“風(fēng)箱式”。制服引人注目的一項元素是帶帽舌的野戰(zhàn)帽,它與德國的山地帽(Bergmutze)和后來出現(xiàn)的德國的M1943式野戰(zhàn)帽款式類似。抵達德國后,所有人都獲得了德國制式武器和裝備。他們的頭盔左側(cè)繪有德國國家鷹徽,往往與之配對的是右側(cè)個人或部隊自己畫的克羅地亞人的紅白格盾形章。

軍團士兵們動身前往東線時仍然穿著最初的本土防衛(wèi)軍的制服,制服帽子上佩戴克羅地亞帽徽——一種銅質(zhì)的橢圓形徽章,上面展示著被花環(huán)環(huán)繞的“NHD”(克羅地亞獨立國的克羅地亞文縮寫,居中的字母“H”尺寸大一些)字樣——但國家徽章和軍銜徽章都是德國人的。與德國國防軍的其他外國志愿軍團一樣,士兵的國籍突出顯示在左袖子上臂位置的布制徽章上:對于克羅地亞士兵來說就是25個紅白相間方塊組成的“國際象棋棋盤式”盾形章,它的上方是黑色背板上的紅色“HRVATSKA”(克羅地亞)字樣。

在前線服役期間,已經(jīng)破舊的服裝會被標準的德國陸軍制服所取代,因此在1942年,第369步兵團的大多數(shù)士兵實際上穿的都是德國軍服。本土防衛(wèi)軍的野戰(zhàn)帽是使用時間最長的服裝元素,但到了1942年末,它們也已經(jīng)幾乎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德國的M1934或M1942式船形帽。臨近戰(zhàn)爭尾聲時,只有軍官們還保留著他們的帶有克羅地亞徽章的本土防衛(wèi)軍大蓋帽和野戰(zhàn)帽。根據(jù)1942年5月8日的命令,軍團的老兵們會被授予“1941克羅地亞軍團”徽章,它的形狀像一片青檸葉。

第369加強步兵團的標準武器是7.92毫米口徑的毛瑟98k型步槍,所有的士官則配備9毫米口徑MP38型沖鋒槍,而部分士官和所有軍官裝備9毫米口徑帕拉貝倫-盧格P08型手槍。


A1:下級軍官,哈爾科夫,1941年冬-1942年春

這名中尉穿了身混搭制服。他的M1940式頭盔、毛料套頭圍巾、手套、腰帶、地圖包和帶手槍套的P08式手槍的都是德國人的裝備;馬褲、綁腿和靴子則屬于克羅地亞本土防衛(wèi)軍的M1941式制服;相搭配的冬季外套則是私人購買裁剪成軍服款式的非制式服裝。


A2:騎兵,烏克蘭,1942年秋

在第369加強步兵團騎兵排服役的安特·延季奇(Ante Janjic)獲得了二級鐵十字勛章,頒獎當天他將所有獲得的獎?wù)露颊故玖顺鰜?。圖中的延季奇保留了自己的本土防衛(wèi)軍的野戰(zhàn)帽,帽子上展示著被花環(huán)環(huán)繞有“NHD”字樣的銅質(zhì)徽章;帶褶紋的一體式口袋標志著他的上衣也是來自克羅地亞獨立國的,不過上衣上帶有德國的絞合線編紋的領(lǐng)章、肩章以及右胸前的鷹徽。他的左袖子上佩戴著克羅地亞的帶“HRVATSKA”字樣和“棋盤格子”圖案的臂章。另外,延季奇還穿著德國人的靴子并裝備一挺MP38型沖鋒槍。圖中這種軍服、徽章和裝備混搭的情況在1942年的克羅地亞軍團中很是典型。


A3:摩托車手,炮兵營,烏克蘭,1942年秋

這名急件派送員隸屬于第369加強步兵團附屬炮兵部隊。作為一名克羅地亞人,他的國籍僅能通過他的綁腿辨識出來——德國國防軍的膠皮長大衣(Kradmantel)只讓綁腿露出了一小截;另外,顯然軍團士兵們都優(yōu)先考慮換裝了行軍靴。值得注意也是令人奇怪的一點是摩托車手戴的是德國的M1934式野戰(zhàn)帽,帽章周圍是炮兵紅色飾帶,帽子下面套著摩托車手皮頭盔和護目鏡。此外,摩托車手還裝備了一支毛瑟98k步槍,并佩戴標準腰帶和Y字型背帶。

B:克羅地亞航空軍團(CAFL)

在德國接受訓(xùn)練時,CAFL人員使用的制服和徽章與德國空軍的幾乎完全相同,例外的是上衣領(lǐng)子是閉領(lǐng)而不是德國風(fēng)格的開領(lǐng),并且制服上的紐扣是有裝飾的啞光風(fēng)格。1941年9月時,士兵們要么穿克羅地亞制服佩戴德國徽章,要么直接采用德國制式的軍服和徽章。

當年10月,CAFL的一種獨特徽章開始采用,但直到1942年9月10日這種徽章才得到正式的使用授權(quán)。這種徽章有兩種版本——金屬版本和刺繡版本。兩者中心都展示了紅白相間的克羅地亞“棋盤格”圖案盾形章,盾型章兩側(cè)是銀色的飛翼,上方是一個方形的被稱為“troplet”(克羅地亞的傳統(tǒng)圖樣,由三條交織的絲帶盤桓組成)的圖案,“troplet”的里面有一個黑色的字母“U”。金屬版徽章佩戴在右胸口袋上方德國空軍鷹徽之下,而刺繡版依照片資料是佩戴在上衣其中一只袖子的上臂位置的。1942年9月的規(guī)定同樣授權(quán)了德國空軍風(fēng)格的袖帶(Armelstreifen)的使用,它佩戴在左袖子袖口之上10厘米的地方。這種2厘米寬的銀邊深藍色袖帶上繡著四種大寫的克羅地亞文字,它們分別是“LOVCI -IZTOCNO BOJISTE”(戰(zhàn)斗機-東線)、“BOMBARDERI-IZT.BOJISTE”(轟炸機-東線)、“ZRAKOPLOVNI SAT-IZT.BOJI?TE”(航空連-東線)和“ZRAKOPLOVNASKUPINA Dzal(Dzal空軍大隊)。另外,隸屬于納粹空軍第4地面師的第17空軍連的士兵似乎已經(jīng)采用了標準的德國空軍制服。


B1:軍士長,第10加強戰(zhàn)斗機中隊,薩格勒布,1942年12月

軍士長馬丁納塞維奇(Stjepan Martinasevic)是一名駕駛梅賽施密特飛機的王牌飛行員,他擁有11次經(jīng)確認的空戰(zhàn)勝利記錄。本圖依照他在克羅地亞的一次授勛儀式上的照片繪制,當時馬丁納塞維奇完成了他的第一次東線戰(zhàn)斗之旅返回國內(nèi)。他穿戴著納粹空軍的常服和船形帽以及相對應(yīng)的德國空軍兵種徽章與軍銜徽章,并且右胸前口袋上佩戴帶飛翼的CAFL的徽章。馬丁納塞維奇佩戴的獎?wù)掳俗笮乜诖系膽?zhàn)斗機飛行員銀質(zhì)前線任務(wù)別針章(代表執(zhí)行過60次任務(wù))和兩個級別的鐵十字勛章。另外,他剛剛獲得克羅地亞的“元首帕維利奇(Ante Pavelic,烏斯塔沙創(chuàng)始人和克羅地亞獨立國傀儡政府的領(lǐng)導(dǎo)人,譯者注)銀質(zhì)勇敢大獎?wù)隆薄?/p>


B2:軍士長,第52戰(zhàn)斗機聯(lián)隊第15中隊,烏克蘭,1944年夏

這名戰(zhàn)斗機飛行士官炫耀地穿戴著帽頂軟化“壓扁”的大蓋帽(Schirmmütze)和非制式的黑色皮夾克,與它們搭配的是納粹空軍制式亮黃色寬松熱帶褲。士官還在夾克上加上了位于右胸前的納粹空軍版老鷹徽章、軍銜肩章以及左袖子上克羅地亞軍團的“棋盤格子”臂章。一支裝瓦爾特P38手槍的手槍套固定在納粹空軍軍官版常服腰帶上。


B3:飛行員,第5轟炸機團,德國,1941年夏

這是一名在格萊夫斯瓦爾德接受訓(xùn)練的道尼爾Do17Z型轟炸機的機組成員。他身穿一套極淺的淡茶色面料制作的戰(zhàn)前夏季版輕便連身飛行服。從原始照片中很難確定這身飛行服是否就是德國標準的34型飛行服(Kombination So/34)的其中一個變種,因為它缺少獨特的從右肩到左胯部的斜拉鏈以及腿部的用拉鏈封口的口袋,當然這也許是德國航空運動協(xié)會以前提供的33型飛行服(Kombination So/33)。另外這名飛行員戴著德國空軍的船形帽,穿帶有拉鏈和扣帶的飛行靴。飛行員的降落傘通過12B型降落傘扣帶(Ruckenfallschirm 12B)背在身后,另外他隨手攜帶著一只載物包。

C:克羅地亞海軍軍團

啟程前往保加利亞的克羅地亞海軍軍團穿的是原南斯拉夫王國皇家海軍的制服,戴的是捷克斯洛伐克人的M1934式頭盔。到達保加利亞瓦爾納后他們就得到了德國人的步兵武器和納粹海軍的制服與頭盔,此時他們只能通過一直佩戴在左袖子上的國家盾型章來表明自己的身份。1942年6月28日,克羅地亞海軍軍團紀念徽章開始采用并頒給在東線服役至少兩個月的所有克羅地亞人員以及部隊的德國干部們。這一徽章外面是橢圓形一圈排列的“HRVATSKA POMORSKA LEGIJA”(克羅地亞海軍軍團)字樣,字樣中央圍著一只海錨,海錨上疊加一只“棋盤格子”圖案盾形章。這種徽章分為軍官版和士兵版,佩戴在左胸下方位置。海岸炮兵穿德國陸軍的野地灰色制服,同樣只有左袖子上的克羅地亞盾形章能區(qū)分他們的身份。


C1:中尉,第23掃雷艦隊,1942年

本圖取材自Bozidar Mazuranic中尉在克里米亞東南海岸小港口費奧多西亞(Feodosiya)拍攝的照片。他的著裝完全就是納粹海軍的制服加大衣的組合,完全看不出任何表示他國籍的標志。正藍色帽子配有金色的帽徽以及黑色帽舌上代表軍銜的鋸齒形窄條鑲邊。在采用正藍色底襯和銀色繩紋的納粹海軍版肩章上,單一一顆金色扣型章代表了中尉的軍銜。


C2:中尉,第23獵潛艦隊,1944年

UJ-2309號獵潛艦艦長Zdravko Plesko中尉戴著執(zhí)行海上任務(wù)時戴的白頂帽子,穿納粹海軍黑色版本(原版為深灰色)的通用“U艇皮制服”。這種無領(lǐng)服裝裝備給了技術(shù)兵種用以取代寬領(lǐng)的水手服,目的是在密閉空間中方便移動。相比于更為常見的深灰色皮革版本,黑色版本偶爾會配發(fā)給U艇艇員以及更廣泛地配發(fā)給其他類型船只的船員。


C3:海軍一等列兵,衛(wèi)隊序列著裝

可以視作二等兵的這名克羅地亞水兵正在執(zhí)行站崗任務(wù)——海軍兵團必須做好準備保衛(wèi)好這里的黑海小港口。采用水兵領(lǐng)的深藍色水手服套頭衫外面是一件一共十顆紐扣的雙排扣“厚呢上衣”,上衣上佩戴代表低級別軍銜的全淺藍色領(lǐng)章。圖中看不到的一點是右胸前佩戴的納粹海軍版國家鷹徽。左袖子上克羅地亞海軍軍團的國家臂章下方是代表水兵專業(yè)的一顆金黃色以及代表等級的V字章。按照規(guī)定,執(zhí)行站崗任務(wù)時,褲腳要卷起露出水兵靴。另外,水兵把他自己的船形帽掖在了那條過時的南斯拉夫M24式皮腰帶下面。

D:意大利-克羅地亞軍團,輕摩托化營

在1941年12月前往意大利訓(xùn)練之前,志愿兵們的制服都是按照克羅地亞本土防衛(wèi)軍的標準制服剪裁的,但這些制服是用意大利提供的“灰綠色”面料制作的,連帶著,意大利軍隊還提供給他們武器和裝備??肆_地亞獨立國還為每個人提供了靴子、鞋子、襯衫、內(nèi)衣、毯子以及一件羊毛襯里的無袖馬甲。意大利人的裝備包括了頭盔、背包、腰帶、彈藥包、干糧包、飯盒和水壺。這些人還配發(fā)到了意大利式樣的船形帽(bustina);最初士兵們的帽子上配有帶“NHD” (克羅地亞獨立國的克羅地亞文縮寫)字樣的帽徽,后來則使用的是意大利國家安全志愿民兵(MVSN,墨索里尼創(chuàng)建的準軍事組織,也被稱為黑衫軍,譯者注)的權(quán)杖圖案徽章,并且制服上展示了黑衫軍特有的等級徽章。與第369加強步兵團的同志們一樣,他們也用克羅地亞盾形章來標識自己的國籍,但他們的這種佩戴在左袖子上臂位置的徽章是彩色鋁制版本的。另外在胸前他們還佩戴著意大利-克羅地亞軍團徽章:這種金邊藍色盾型章中央展示一支頂端站著一只鷹的金色權(quán)杖,權(quán)杖兩端分別展示著意大利和克羅地亞的旗幟,盾形章的頂端是金色的意大利語/克羅地亞語雙語名銜“LEGIONE CROATA/HRVATSKA LEGIJA”(克羅地亞軍團),盾型底面上對角寫著黑色的“PER L'ITALY ALALA”(準備著,為了意大利)和“ZA DOMSPREMNI”(準備著,為了祖國)字樣。

軍團的武器裝備包括了7.35毫米口徑的曼利夏-卡爾卡諾M1891/38式步槍、9毫米口徑的貝雷塔M1918-30式步槍、M1938A和M1938/42型沖鋒槍以及10.35毫米口徑的M1889/10式左輪手槍和9毫米口徑的貝雷塔M34型手槍。他們的重型武器則包括8毫米口徑的布雷達M37型機槍,45毫米和81毫米口徑的M35型迫擊炮以及47毫米口徑M35 47/32型反坦克炮。一到了前線,輕摩托化營就開始混合使用南斯拉夫、克羅地亞、德國、意大利和蘇聯(lián)等各種不同來源的制式或非制式的服裝、武器和裝備。

第二克羅地亞軍團也穿著意大利人的軍服但佩戴克羅地亞人的軍銜徽章和國家盾型章。當克羅地亞人在斯托克勞(位于今奧地利)接受訓(xùn)練時,他們的著裝引起了一些意大利囚犯的騷動,所以根據(jù)緊急命令1500頂克羅地亞本土防衛(wèi)軍的野戰(zhàn)帽臨時從克羅地亞運來用以區(qū)別他們的身份。


D1:中尉,營指揮部,烏克蘭,1942年夏

本圖以Zvonimir Parac的照片為原型繪制,他在MVSN中的軍銜相當于中尉。依據(jù)流行的做法,他在意大利的M1933式頭盔的右側(cè)畫了克羅地亞的“棋盤格子”盾形章。他的軍服采用的是意大利軍服的面料,但裁剪式樣是克羅地亞獨立國本土防衛(wèi)軍風(fēng)格的。在他的左胸口袋一側(cè)剛好可以看到掛在前襟第一顆紐扣孔上的綠色編紋哨子繩??诖厢斨獯罄?克羅地亞軍團徽章(圖D2看得更清楚)。上衣領(lǐng)口上展示著MVSN的白色金屬制權(quán)杖型領(lǐng)章,而兩只袖口上是金色的軍銜等級徽章。他的左胸口袋上方的獎?wù)戮R帶分別屬于克羅地亞“皇冠帶橡葉沃尼米爾國王銅質(zhì)獎?wù)隆焙鸵獯罄摹败娛掠赂毅~質(zhì)獎?wù)隆薄K┑鸟R褲和馬靴都是非制式的,皮帶和斜背背帶支撐著各種典型的制式或非制式物品,其中包括一只原南斯拉夫王國皇家陸軍的背包、一只德國人的水壺和一只手電筒。另外他的武器是9毫米口徑貝雷塔M34型手槍和一支繳獲的蘇聯(lián)人的PPSh-41型沖鋒槍。


D2:列兵,烏克蘭,1942年夏

輕摩托化營的這名士兵是該部隊在俄羅斯時服裝裝備混搭情況的典型反映。頭盔、MVSN的領(lǐng)章、皮革裝備和武器——不受歡迎的M1891/38型步槍在圖中搭配的是德國毛瑟98k步槍的刺刀——都是意大利制造的。上衣按克羅地亞本土防衛(wèi)軍的樣式剪裁,但面料是意大利軍隊提供的(奇怪的是,上衣左胸前位置有一枚備用小紐扣,按意大利軍隊的規(guī)定,這顆紐扣是用來固定打開的翻領(lǐng)的,但本土防衛(wèi)軍制服上衣的領(lǐng)子實際是閉領(lǐng))。上衣左胸口袋之上是意大利-克羅地亞軍團的彩色徽章(如上文所述)。另外他還穿著非制式馬褲和馬靴,這可能是他以前在本土防衛(wèi)軍的騎兵團服役時穿的。


D3:中尉,1941年冬-1942年春

本圖的繪制同樣以Zvonimir Parac中尉的照片為取材(見圖D1)。他的野戰(zhàn)帽是意大利式的bustina野戰(zhàn)帽,帽子前端是金色的花冠環(huán)繞權(quán)杖圖案的MVSN軍官版帽徽。其他的意大利元素包括了軍官腰帶和裝在手槍套里的貝雷塔手槍。包括深領(lǐng)大衣在內(nèi)的制服由顏色稍淺質(zhì)量上好供軍官使用的灰綠色面料制作;同時,我們再一次看到了權(quán)杖圖案領(lǐng)章。左袖子上臂位置展示的是意大利-克羅地亞軍團的鋁制盾形章,而掛在脖子上的綠色哨子繩剛好可見,它連接到墜滿裝備的腰帶上。

E:克羅地亞軍團師

只有右袖子上臂位置上的克羅地亞盾形章能將這三個師與德軍部隊相區(qū)分。這種徽章至少有四種已知的變體,區(qū)別如下:a,采用黑色背板沒有文字;b,采用黑色背板和紅色“HRVATSKA”(克羅地亞)字樣;c,采用白色背板并帶“HRVATSKA”字樣;d,采用黑色背板并帶德文“KROATIEN”(克羅地亞)字樣??肆_地亞士兵會佩戴b型或c型,軍團內(nèi)的德國骨干戴d型。

1944年5月,第373師參加了“晨星”行動,繳獲了英軍提供給游擊隊的大量制服、武器、車輛和其他裝備,這也導(dǎo)致該師的裝備面貌變得復(fù)雜。


E1:軍團士兵,第369(克羅地亞)步兵師,1943年

1943年春天,“魔鬼”師的這名班用機槍手正在接受訓(xùn)練,也許這是在為5到6月間的“黑色”行動做準備。圖中他戴著一頂M1940式頭盔,穿一件帶有5顆前襟紐扣的M1940式“野戰(zhàn)上衣”;包括領(lǐng)子在內(nèi)全都是野地灰色的這件上衣肩章采用步兵白色滾邊,同時保留了帶褶紋的風(fēng)箱式口袋和扇貝型口袋蓋。1943年版的夏季“蘆葦綠色雜役服面料野戰(zhàn)常服”的褲子顏色與上衣略有差別。束住褲腳的帆布護踝是英國的織物式護踝的仿制品,護踝之下是機槍手想辦法得到的一雙防滑登山靴。圖中他的腰帶上固定著7.92毫米口徑MG34型班用機槍的備件包,而這種機槍使用50發(fā)裝彈鼓供彈。


E2:軍團士兵,第373(克羅地亞)步兵師,1943年

同圖E1人物穿著幾乎完全相同的這名來自所謂“老虎師”的步槍手拿著一支毛瑟98k型步槍。他把頭盔掛在腰帶上,頭戴的是帶兩顆扣住上翻帽邊紐扣的M1942式船形帽;褲子是M1943式野地灰色毛料褲,褲腳掖在帆布護踝和短靴里。除了克羅地亞軍團臂章外,他所佩戴的徽章和其他德國步兵的沒什么區(qū)別。


E3:軍團士兵,第392(克羅地亞)步兵師,1944年

夏末天氣中,這名新被征召的“藍色師”士兵穿著1943年版的“雜役服面料野戰(zhàn)常服”,頭戴M1943式“通用野戰(zhàn)帽”。裝在手槍套里的P08型手槍表明這名士兵是某種車輛的乘員或是某種需協(xié)同操作的武器的操作小組成員之一。

F:黨衛(wèi)軍第13“圣刀”山地師

該師穿的都是正規(guī)的黨衛(wèi)軍制服,同時佩戴黨衛(wèi)軍的徽章,這其中包括了特殊的替代標準的陸軍版本的軍銜徽章。另外該師的右領(lǐng)章上展示的是一只手拿著一把半月形刀以及一只卍字的圖案,它取代了黨衛(wèi)軍的古北歐字母SS字樣。佩戴在左袖子上黨衛(wèi)軍鷹徽下方的是頂

端缺少“HRVATSKA”字樣的紅白“象棋格子”圖案克羅地亞人徽章,徽章的底板為黑色。當時存在兩種不同形狀的盾形章,其中一種與克羅地亞軍團第369加強步兵團所使用的盾形章形狀類似,另一種的輪廓更為平順——頂端和側(cè)面是方形,底部幾乎是半圓形的,但最下端中心有一只幾乎難以察覺的尖角。作為一支山地部隊,所有級別人員都有權(quán)在右袖子上佩戴黨衛(wèi)軍版的黑底橢圓形“雪絨花”臂章,但實踐中,它們的使用可能比較有限。

該師最顯眼的特色制服元素是帽子:替代了野地灰色山地帽的是帶黑色帽穗的菲茲帽,帽子的野地灰色版用于日常任務(wù),深紅色版用于搭配閱兵服和出行服,帽子上還展示機縫的黨衛(wèi)隊鷹徽以及骷髏頭徽章。照片顯示少數(shù)軍官,也包括黨衛(wèi)隊旅隊長Sauberzweig在內(nèi)的人會戴一種佩戴普通帽徽的小的錐形菲茲帽。非穆斯林士兵可以選擇戴德國制式的山地帽,同時山地帽的左側(cè)有資格展示黨衛(wèi)隊版的采用黑色背板的刺繡“雪絨花”徽章。

作為山地部隊,該師還裝備了鞋底有防滑紋的高腰厚山地靴;軍人們要么把褲腳簡單地掖在靴腰里,要么用布制護踝將褲腳箍住,而一些骨干人員的照片顯示他們穿著鞋罩式的“斯塔利亞”(Styrian)帆布護腿。1944年2月到當年夏天,該師還得到黨衛(wèi)軍的第一版和第二版的迷彩套頭罩衫(Tarnjacke),迷彩圖案應(yīng)該是“橡樹葉版”的。部隊骨干可能還得到了其他種類的防護服裝,比如可以正反兩穿的棕色/白色連帽防風(fēng)服(已知還有人得到了正反兩面分別為黨衛(wèi)軍版迷彩和白色的雙面穿防風(fēng)服,但檔案資料并未記錄這一點)。1944年夏天之后,一些部隊還得到了輕便雜役服面料制作的兩件式迷彩制服。


F1:黨衛(wèi)軍三級副小隊長,憲兵

相當于下士軍銜的這名克羅地亞天主教徒任職于該師的軍事警察排,也就是黨衛(wèi)隊第13憲兵隊——該部隊至少有一部分人是騎馬的,所以你注意到這名憲兵穿了馬褲和帶有馬刺的馬靴了嗎?憲兵還戴了一頂帥氣的淺野地灰色高筒菲茲帽,帽子上裝飾黨衛(wèi)軍的鷹徽和骷髏頭徽章。M1936式上衣裁剪有很長的尖頭領(lǐng)子,這樣領(lǐng)角上不那么貼合的士官銀色編紋鑲邊之內(nèi)得以有空間左右分別展示了軍銜徽章和師徽。代表憲兵身份的金屬護頸牌是德國國防軍的標準版本,而綠色哨子繩穿右胸口袋而過。山地部隊使用的黨衛(wèi)隊版“雪絨花”徽章佩戴在右袖子左上臂位置,而左袖子同等高度上(圖中遮擋看不見)佩戴的是帶花冠的警察鷹徽(采用憲兵的兵種色橘色,而肩章的滾邊也是這一顏色)。警察鷹徽緊下面是黨衛(wèi)軍版克羅地亞盾形章,而左袖袖口上佩戴的是一圈黑底的帶銀色“SS-Feldgendarmerie”(黨衛(wèi)隊憲兵)字樣的袖帶。


F2:黨衛(wèi)軍三級小隊長,山地兵出行服,1944年夏

在不執(zhí)行任務(wù)的公共場合這名士官戴著一頂栗紅色的菲茲帽、穿一件沙地色熱帶襯衫,系一條黑色領(lǐng)帶。肩章可以辨別出他是一名山地部隊士官,這種黨衛(wèi)軍版黑色肩章四周鑲有代表士官的編紋鑲邊以及代表山地兵的淺綠色滾邊。黨衛(wèi)軍有自己的熱帶制服,并裝備給夏季在南歐和俄羅斯的部隊。這種服裝的第一版剪裁與野地灰色版制服類似但采用的是淺沙地色的訓(xùn)練服面料。圖中士官穿的是第二版,它增加了一個將口袋蓋連成一線的墊肩式設(shè)計,這模仿了西班牙和意大利人的“撒哈拉式夾克”。這類服裝上佩戴的徽章各不相同;圖中只展示了黨衛(wèi)隊的熱帶版左袖子鷹徽臂章,它用銅棕色絲線縫制,背板為黑色。褲子是與M1943式野地灰色褲子相同的錐形剪裁,褲腳有拉繩和紐扣設(shè)計。與其他種類的德國制服一樣,這套制服也同樣存在色差,顏色從淺沙黃色到深芥末色不等。請注意他右胸口袋里的綠色繩子和腰帶上別著的一把非制式短刀,后者的使用在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本地人中非常常見。


F3:黨衛(wèi)軍三級副小隊長,山地部隊,1944年末

來自第27山地輕步兵團的這名士官戴著相比圖F1中的帽子更低顏色更深的野地灰色菲茲帽。該部隊是裝備了M1944式迷彩雜役服的其中一支部隊,這是一種無法正反兩穿的兩件式戰(zhàn)斗服,旨在取代以前所有的迷彩套頭服裝。這種服裝最初是人字紋斜紋布制成的,裁剪風(fēng)格相當于簡化版的M1943式野地灰色野戰(zhàn)服,衣服口袋沒有褶紋,口袋蓋為直邊的,服裝上印上了四季通用的斑點迷彩,今天我們稱之為“豆子迷彩”。當時還制作了暗色版的黑底綠色黨衛(wèi)隊鷹徽臂章,但一些照片顯示標準的銀灰色版本仍在使用。緊挨著鷹徽臂章下方的是一條黑底綠色的軍銜條型章,這是一系列采用綠色短杠和橡葉圖案的黑色底面軍銜臂章中等級最低的一種,這種徽章佩戴在迷彩服上用于識別士官和軍官的身份。

G:德國-克羅地亞警察

最初8顆紐扣的上衣是基于戰(zhàn)前“普通警察”(Ordnungspolizei)的制服設(shè)計的,但面料是所謂的“鉛藍色”(bleiblau,一種發(fā)灰的顏色)而非德國警察的“警察綠色”。上衣領(lǐng)子和袖口飾面是棕色的,滾邊是作為“保護警察”(Schutzpolizei)兵種色的淺綠色,警用肩章則用來標識等級,它采用警察兵種色底襯,內(nèi)芯為棕色,外盤一圈夾雜黑色斑點的銀色繩紋鑲邊。1944年,德國-克羅地亞警察得到了大量的德國M1943式野地灰色制服和缺少棕色飾面和綠色滾邊的帶5顆或6顆前襟紐扣的上衣。照片證據(jù)提示我們高級別人員會穿同款式但顏色為鉛藍色的上衣。德國警察的金屬帽章佩戴在軍官版和士兵版大蓋帽上;縫制版的這種帽徽則出現(xiàn)在船形帽和帶帽舌的M1943式野戰(zhàn)帽上;縫制版的帶花冠的警察鷹徽出現(xiàn)在左袖子上臂位置,它的顏色為代表“保護警察”的綠色或是銀灰色。


G1:警察上尉,1944年末

他的“鉛藍色”軍帽帽墻為棕色,滾邊為警察綠色,帽子上裝飾德國國家帽章、銀色帽繩以及白色金屬材質(zhì)的帶花冠的警察鷹徽。同為“鉛藍色”的上衣沒有面飾和滾邊以及翻領(lǐng),后者勉強露出穿在上衣里面的灰色襯衫和黑色領(lǐng)帶;警察綠色底面的領(lǐng)章上展示著軍官版的銀色絞合線刺繡圖案。左袖子上臂位置帶卍字的德國警察鷹徽是軍官版的銀灰色,底面是一如既往的黑色。直到1944年10月,克羅地亞的“棋盤格子”臂章才開始使用,此后人們將它戴在外衣和大衣的左前袖子位置。這種徽章比克羅地亞軍團的版本要小些,是普通的“散熱器型”,黑色背板邊緣很窄并且徽章上面沒有文字。這名上尉被授予過二級鐵十字勛章,胸前還佩戴著“皇冠帶橡葉沃尼米爾國王銀質(zhì)獎?wù)隆钡穆哉隆?/p>


G2:“保護警察”,1944年末

德國的M1943式制服是野地灰色的,但最后的幾批質(zhì)量低劣,顏色有時呈棕灰色調(diào)。用兩顆紐扣扣緊的上翻帽邊把M1943式野戰(zhàn)帽前端縫制版帶花冠的德國警察鷹徽以及國家帽章幾乎完全掩蓋起來。戰(zhàn)爭的最后階段許多德國人傾向于穿德國的各式各樣的迷彩罩衫而不是他們自己的冬季大衣,圖中這一款是帶有套帽的德國陸軍第二版“裂片式迷彩”套頭罩衫。他的腰帶采用警察的帶卍字的腰帶扣,腰帶右胯部支撐一只裝P08型手槍的手槍套。M1943式褲子褲腳束緊掖在靴子上方的毛料短襪和護踝里。


G3:高級軍士長,1945年初

嘗試使用新的Sturmgewehr44型突擊步槍的這名士官展示出兩處引人注目的著裝特色:軍官品質(zhì)銀灰色警察臂章以及搭配馬靴的馬褲。在克羅地亞的崎嶇山地地形中,馬匹是反游擊隊作戰(zhàn)的有效利器。

H:混雜多樣的制服


H1:黨衛(wèi)軍山地兵,第23“卡瑪”黨衛(wèi)隊山地師,匈牙利,1944年

正在接受訓(xùn)練的這名士兵穿著夏季營地服:野地灰色的菲茲帽、帶可拆卸肩章(帶山地輕步兵兵種色綠色的滾邊)的淺野地灰色襯衫、野地灰色的黨衛(wèi)軍版M1944式直腿褲、帶黨衛(wèi)軍版腰帶扣的黑色皮腰帶以及棕色山地靴。從“圣刀師”調(diào)來的部隊保留了他們原有的黨衛(wèi)軍制服,而新招募的士兵則得到戰(zhàn)爭后期樣式的陸軍版制服。


H2:軍士長,第22防空師,德國,1944年秋

這名克羅地亞防空軍團的軍士長在第463重型防空分隊服役。他穿戴在工作和非執(zhí)勤狀態(tài)下穿著的德國空軍的“飛行帽”和“飛行制服”。執(zhí)勤時他通常會戴頭盔、系腰帶、穿靴子,但并非所有照片中的人物都遵守了這一要求。軍士長的領(lǐng)章和肩章滾邊都是炮兵的兵種色紅色,克羅地亞國籍則由他左袖子上縫制版的克羅地亞空軍軍團“飛翼章”來證實。


H3:志愿兵,反共志愿民兵(MVAC)第2營,克羅地亞,1942年冬-1943年春

在1942年11月,這些MVAC的志愿兵是隸屬于總部設(shè)在扎達爾的意大利第158“扎拉”師的,他們最初穿的民用服裝,但很快就得到了夏季和冬季版的意大利軍服;冬天他們穿白色的羊毛襪子或是圍裹腳布(Obojci)。帽子有時候是黑色貝雷帽,但更常見的是達爾馬提亞農(nóng)民的傳統(tǒng)小圓帽,克羅地亞人的帽頂是紅色的,塞爾維亞人的是橙色的。裝飾著意大利敢死隊帽徽(圖中這種牙中叼著短刀的骷髏頭圖案白色金屬徽章位于自外向內(nèi)紅白綠三色的意大利國家帽章之上)的這種帽子背后有一條打結(jié)的黑色帶子,帶子末端下垂。他們制服的式樣一直有爭論,一些人說他們穿的是原皇家南斯拉夫軍隊的橄欖灰色制服,另一些人則認為是發(fā)綠的土黃色制服,還一些人認為是深棕色,而少量幸存但似乎經(jīng)過意大利軍隊裁剪過的照片顯示這些制服是一種發(fā)黑的深灰綠色。另外,部分人戴著權(quán)杖圖案的領(lǐng)章。圖中這名士兵還系著意大利人的灰綠色腰帶和跨頸斜背帶,至于彈藥盒則是用來裝他手持的南斯拉夫老式7.92毫米口徑毛瑟M24型步槍(配有相應(yīng)的刺刀)的彈藥的,另外布雷達手雷或OTO M35型手雷也是標準裝備。此外士官們配備9毫米口徑的貝雷塔M1938A式?jīng)_鋒槍,軍官攜帶9毫米口徑的貝雷塔M34型手槍或10.35毫米口徑的博代奧(Bodeo)M1889/10型左輪手槍。

MVAC的意大利軍官們穿戴他們自己的制服和軍銜徽章,但MVAC的本地成員有他們自己的標識物:佩戴在帽子左前側(cè)和/或左上臂淺藍色袖標中心位置的彩色三角形徽章,三角形徽章上有時候帶金屬星徽。從營長到副班長這些標識物依次為:營長,金色的三角型加星徽;副營長,金色的三角形;連長,銀色的三角型加星徽;副連長,銀色三角形;排長,橙黃色的三角型加星徽;副排長,橙黃色三角形;班長,紅色三角型加星徽;副班長,紅色的三角形。星徽呈“金字塔型”排列,樣式如同意大利皇家陸軍制服領(lǐng)子上的薩沃伊星。在一些臂章上,三角形徽章左邊還印著部隊駐守要塞的黑字名字,右邊則印著指揮官的名字。所有臂章上都戳印了部隊所隸屬的意大利師的認證印章。

【魚鷹社】二戰(zhàn)克羅地亞兵團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林口县| 尚志市| 桐柏县| 阿城市| 望城县| 洛扎县| 丰镇市| 神农架林区| 阳城县| 乌兰浩特市| 塔河县| 阳新县| 海盐县| 南雄市| 江北区| 随州市| 武功县| 武冈市| 兴义市| 镶黄旗| 虹口区| 江门市| 舞阳县| 三穗县| 葫芦岛市| 内丘县| 永济市| 潢川县| 乌拉特后旗| 福鼎市| 昌邑市| 巨野县| 金堂县| 客服| 启东市| 根河市| 通江县| 克拉玛依市| 上杭县| 沧源| 花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