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琴瑟詞》·《菩薩蠻篇》

? ? ? ?菩薩蠻,唐教坊曲名,后成為詞調(diào)名,屬小令。作為詞牌,“菩薩蠻”最早出現(xiàn)在唐代。唐五代時期,“菩薩蠻”就極為流行。據(jù)記載,唐宣宗很喜歡唱《菩薩蠻》詞,孫光憲《北夢瑣言》云:“唐宣宗愛唱《菩薩蠻》詞,令狐绹命溫庭筠新撰進(jìn)之?!薄侗屉u漫志》云:“今《花間集》溫詞十四首是也?!碧普炎谶€填制了兩首《菩薩蠻》詞。
? ? ? ?“菩薩蠻”曲名見于《教坊記》。《宋史·樂志》:“女弟子舞隊名”。另有菩薩蠻引、菩薩蠻慢?!捌兴_蠻”既是詞牌名,也是曲牌名。菩薩蠻詞牌,《尊前集》注“中呂宮”,《宋史·樂志》亦中呂宮,《正音譜》注“正宮”。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闋同,用在套曲中。
? ? ? ?按溫庭筠詞有“小山重疊金明滅”句,名“重疊金”。南唐李煜詞名“子夜歌”,一名“菩薩鬘”。韓淲詞有“新聲休寫花間意”句,名“花間意”;又有“風(fēng)前覓得梅花句”,名“梅花句”;有“山城望斷花溪碧”句,名“花溪碧”;有“晚云烘日南枝北”句,名“晚云烘日”。

? ? ? ?朱敦儒變體(變體一),雙調(diào),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以朱敦儒《菩薩蠻·秋聲乍起梧桐落》為例。后段仄韻、平韻即押前段原韻。
? ? ? ?樓扶(變體二),雙調(diào),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兩葉韻,兩平韻。以樓扶《菩薩蠻·絲絲楊柳鶯聲近》為例。”仄韻即葉平韻,名“三聲葉”,元人多宗之。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p>
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

花間意
殘妝梳洗蛾眉罷,玉釵失挽斜溜下。久枕繡花棉,沒吞纖影間。
輾翻抻墨發(fā),蜷墮松白襪。雖懶恨翩翩,不覺思淚添。
(之二)
陽臺昨夜巫山許,朝云騰轉(zhuǎn)何時雨?無意立花前,輕將紅蕾拈。
芳菲捏若絮,沾染佳期句。涂抹愈成鮮,恍爭神女篇。
(之三)
畫堂深苑門無界,斜光日影人如月。縱有恨長言,未辭情久憐。
不知云遠(yuǎn)卻,薄幸隨游冶。風(fēng)暖復(fù)生寒,怨閨何處堪?
(之四)
枝頭雀語終覺杳,昏沉軟寐馀香道。橫臥繡床沿,夾愁半恨添。
忽聞云外笑,驚起撲懷抱。慵醒后知端,燒霞著兩團(tuán)。
(之五)
繡襦飄蕩裙初解,忘得矜滿與羞怯。遺襪落雙蝶,床前金縷鞋。
猶言然料就,未道已知否。千里縱仙游,纏綿歸畫樓。
(之六)
偷香舔舐櫻桃果,朱唇活絡(luò)多求索。唯子似驚波,嫣然生笑渦。
輕薄心若透,浩蕩風(fēng)如秀。捏弄竟堪羞,潺潺幽水流。
(之七)
出云攜與光華側(cè),恣行歡謔風(fēng)流色。媚態(tài)萬千澤,柔情一徑河。
金蓮春半有,玉體艷全授。滴露入魂柔,欲嗔吟堵休。
(之八)
鴛鴦戲水難得殆,悠然斜月移窗外。一旦赴陽臺,千翻撫弄來。
燈花灼暖酒,星火點紅豆。深下五湖舟,金屋獨愛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