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學姐不靠顏值靠實力,無GRE申到哈佛

申請背景:
本科:浙江大學 英語專業(yè)
申請方向:教育心理學
GPA:3.7/4.0
托福:109
GRE:考得一般,趕上疫情很多學校的GRE optional所以基本上都沒交
科研:校內實驗室
文章:兩篇較水期刊的一作文章
推薦信:一封校內實驗室教授的,一封UCLA暑校老師的,一封實習上司的
?
申請結果:(都是碩士)
Harvard Human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UCL Early Years Education
UCLA Human Development and Psychology
申請季落幕了,我在GPA和托福平庸的情況下拿到了哈佛、ucl、ucla、nyu等學校的offer,和牛津的面試offer。(沒有通過牛津面試主要是因為牛津劍橋的項目都是很科研型導向的,招的基本就是想要讀博的人,所以社科同學要求要有分析統(tǒng)計基礎,修過相關課程等,而我恰好還木有)雖說肯定有一部分是運氣的因素,但還是想從以下兩個方面和大家分享我的申請心得。第一部分是“打地基”,第二部分是“壘高樓”。
打地基指的是我們的三維成績,即GPA、托福和GRE。我的三維對于前十學校來說都不算是高的,所以在我看來,三維分數(shù)的邊際效益是遞減的,高于學校的平均錄取分數(shù)即可,為了絕對的高分浪費很多時間是得不償失的。大三上學期的時候我也因為自己的GPA不夠高而困擾,打算通過這一年的重修來補救。好在這時我加入了世畢盟,老師在全面了解了我的情況后,并不建議我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刷GPA上 ,而是建議我在科研和實習上多下點功夫,與其彌補自己的短處,不如將自己的長處變得更“長”。從結果來看,這個策略是非常有效的。而較為豐富的科研和實習經歷也為我的ps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使得我能夠在ps中充分展示。
第二部分是壘高樓,也就是尋找個人定位,打造令人印象深刻的人設。這部分有三點心得,首先,整個申請的過程中一定要盡量保持好心態(tài),要敢于投遞好學校。常有同學會因為不自信而不敢投遞自己領域最好的學校,從而錯失良機,申請結果出來時發(fā)現(xiàn)平時不如自己的同學拿到比自己更好申請結果。在這一點上世畢盟的老師很成熟,一般會推同學一把,建議投遞一些彩票院校,降低同學的不自信感。在申請期間我問了好多人他們的心態(tài),后來發(fā)現(xiàn)即使是申請到前十學校的,大部分同學申請季一樣會焦慮,都很正常。這個時候可以多和培訓師交流,我覺得我的焦慮很大一部分都是世畢盟的老師幫我緩解的。他會告訴我別的同學大概進行到哪一步了,也有一些人和你進度差不多,大家都焦慮的,你不用過度擔心等等。知道大家都很焦慮時,自己的緊張情緒其實也會相應得到緩解的。(這也是心理學上緩解焦慮的一個方法)
其次,文書和簡歷要貼合我們申請的小方向,切忌貪多,不是內容寫得長就是有效的。比如我申請的小方向是早期教育方向,那么我寫在嬰兒實驗室做研究和在早教機構實習就是有效的內容,但是我并沒有把在XDF做高中同學助教這件事寫到文書和簡歷中,因為它們的出現(xiàn)并沒有幫助我構造出自己熱愛早期教育事業(yè)并且篤定一生為之奮斗的形象。盡管站在教育類申請的角度看,那一份實習也是教育相關的,但并沒有那么有說服力。在這時,越focus的越有說服力。(其實也是說,在確定好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時,越早focus到一個小的方向并不斷深耕,就越好)
最后,文書要先打動自己,抓住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把自己塑造成“不可或缺”的候選人。每個人努力發(fā)掘的話,都一定會找到自己超越常人的一個亮點,有些甚至是優(yōu)于招生官的。比如對于中國同學來說,做過幾年心理學實驗的同學就可能會接觸到比外國招生官更多的被試,這就是優(yōu)勢。抓住自己“能帶來什么”,可以讓我們在申請中占據(jù)優(yōu)勢。
收獲哈佛的錄取我可以說是非常滿意了,能取得這樣的結果當然少不了對我提供過幫助的人們,尤其是世畢盟的老師們長期以來的的鼓勵與指導,如果不是有他們的從旁協(xié)助,我真的無法想象自己如何挺過申請季。最后,祝福大家,功不唐捐,都可以收獲心儀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