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zhàn)后】法國使用的MAS-36 步槍(中)
說實話在搞這個系列之前對法國的殖民地了解的不多,經過這三篇后學到了一些哈哈,查他們的地理位置與歷史挺有意思。

接著上文:

科摩羅
這個小島國于1975 年 7 月 6 日獨立,成為了最后一批獨立的法國殖民地之一。

從 1940 年代起,法國在該國上儲存了一些MAS-36 步槍,在該國獨立后這些步槍被移交給了他們的軍隊.?這個孤立的小國在短短4 年中發(fā)生了18 次Z變或未遂Z變(包括幾次由外國雇傭軍發(fā)動的Z變,這個德納爾很有意思)。在 1989 年這種“下克上"的事又一次發(fā)生了。在 1990 年代進行改革后,FN FAL自動步槍和 AK-47 突擊步槍取代了他們裝備的MAS-36。(他們現在保留了一支500多人的軍隊和一支500多人的警察部隊)
剛果共和國(剛果布):
它法屬剛果,在比利時剛果(今天的剛果民主共和國也就是剛果金)對面。它的首都布拉柴維爾也是整個法屬赤道非洲殖民地聯邦的“首都”。

它于1960 年 8 月 15 日獲得獨立。該國使用MAS-36 步槍的歷史不是很長,因為在 1963 年,該國轉變親蘇了,并大量換裝了 AK-47。
吉布提:
這個位于非洲之角的小國以前屬于法屬索馬里蘭(之后的法屬阿法爾和伊薩)。它于 1977 年 6 月 27 日獨立。法國在其首都吉布提市有駐軍(其中包括一個法國外籍軍團特遣隊),他們是吉布提軍隊的現成武器來源(分配了一些給他們),其中包括一些二戰(zhàn)時期的 MAS-36 步槍。

盡管吉布提與法國保持著牢固的關系,但它在 20 世紀后期的外交政策相當奇怪(小國其實就這樣才穩(wěn))。在一段時間里,它與伊拉克、以色列、蘇聯和美國都簽訂了軍事合同。

因此,MAS-36在吉布提軍隊中曾短暫得與 FN FAL自動步槍、AK-47突擊步槍和 M16 突擊步槍一起服役。1直到990 年代后期,該國部隊收到“大量”資金后,MAS-36 才被置于儲備庫中。
加蓬:
它與加蓬于 1960 年 8 月 17 日獨立。他們的軍隊配備了 MAS-36 步槍,并在1963 年的政Z中被使用。

在那之后,這個國家一直繁榮與和平(人均GDP不算低,不過2019年那三個精神小伙還是很有意思的)。

該國雖小但有著(相對于非洲區(qū)其他拉跨的同行)較為專業(yè)的軍隊。他們在 1960 年代末/1970 年代初換裝了 MAS-49/56半自動步槍 和 FN FAL 自動步槍等槍械。
幾內亞:
幾內亞曾屬于法屬西非,它于 1958 年 10 月 2 日獨立。幾內亞對 MAS-36 的使用非常有限而且非常短暫,因為法國幾乎立即撤回了所有軍事援助。

少數 MAS-36 被留下并在該國軍隊中服役了一段時間,直到蘇聯制造的 SKS 和 AK-47 取代了它們。
科特迪瓦:
這個位于西非的法國殖民地于1960 年 8 月 7 日獨立。它的軍隊最初裝備了MAS-36(包括部分可以發(fā)射槍榴彈的MAS-36/51)和戰(zhàn)后 MAS-49/ 56半自動步槍。

在 20 世紀剩下的時間里,科特迪瓦是法國的堅定盟友。一個法國海軍陸戰(zhàn)隊營一直駐扎在該國。由于法國的財政援助,科特迪瓦軍隊在 1970 年代部分換裝了 FN FAL自動步槍,但大部分士兵還在使用MAS-36。事實上,有跡象表明該國通過從鄰國或法國購買了一批/多批MAS-36以供更多的士兵裝備。
科特迪瓦人打算讓MAS-36 服役一段時間,在 20 世紀下半葉,1975 年、1978 年、1979 年和 1985 年他們還從法國購買了大量新生產的7.5×54mm彈藥(MAS-36用的)

2002 年,科特迪瓦陷入了一場非常殘酷的內戰(zhàn),一直持續(xù)到 2006 年底。,該國分裂為對立的北部(叛軍)/南部(政府軍)地區(qū)。

FAL在非洲很常見(很多國家都有用過,這幾篇也多次提過):

2011 年,該國軍隊經過改革并換裝了了一些突擊步槍(ak啥的),MAS-36 不再被該國軍隊使用。 盡管如此,仍有數百支下落不明。 聯合國正試圖找到并銷毀它們。

老撾:
作為法屬印度支那【1】的一部分,老撾在二戰(zhàn)期間曾被日本占領,但在日本投降后的政治混亂中于 1945 年 8 月實現了一定程度的自治。1947 年,它成為法蘭西共同體【2】內的一個自治王國,并在與法國建立安全伙伴關系的情況下于 1949 年 7 月 19 日獲得完全獨立。最后一支法國軍隊于 1953 年離開,并留下了大量的 MAS-36 步槍。

在法軍離開的最初幾年,MAS-36是老撾軍隊的制式步槍。1955 年,美軍的“項目評估辦公室”(Programs Evaluation Office)在萬象開展了一項秘密行動,他們?yōu)槔蠐胲婈犗蛎朗窖b備過渡做準備。作為二戰(zhàn)剩余物資的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于1959 年開始交付給老撾,并取代 MAS-36 作為制式步槍。(他們還派了教官去訓練老撾士兵)
但MAS-36 仍然在二線和訓練單位徘徊,因為在1960 年代時老撾被拖入了越南戰(zhàn)爭。。老撾于 1971 年被北越正規(guī)軍入侵,并于 1975 年成為一個共產主義國家。由于在這之后他們沒有了來自法國的彈藥供應,于是他們把當時所有在軍中使用的 MAS-36 都退役了。
黎巴嫩:
黎巴嫩的獨特之處在于它是少數幾個在二戰(zhàn)期間真正獨立的國家之一。該國于于 1941 年宣布該國獨立。該國有法國駐軍,尤其是首都貝魯特,他們是混裝了 MAS-36、勒貝爾和其他各式各樣的法國步槍(肯定有貝蒂埃)的維希法國軍隊。

1941 年 6 月,盟軍的出口商行動【3】開始了,1941 年 7 月 12 日,維希軍隊投降。這讓戴高樂陷入了兩難境地,因為他決心不承認維希政府的任何行為,但又怕取消黎巴嫩的獨立會激怒當地民眾。于是在1941 年 11 月 26 日,盟軍承認了該國的獨立。

成立于 1946 年的黎巴嫩軍隊獲得了大量在二戰(zhàn)時期遺留下來的步槍(大量來自原駐守在該地的維希法國駐軍)。MAS-36 被選為了他們的制式步槍,而貝蒂埃和勒貝爾則裝備二線部隊。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到 1950 年代,當時 FN FAL 突擊步槍取代了它。MAS-36又被轉移到訓練或儲存單位,其中一些作為剩余物資出售給他國。

到 1970 年代后期黎巴嫩內戰(zhàn)開始時,二戰(zhàn)時期的槍械已經從各方武裝退役。不過據說一些人看到了一些民兵在此期間使用MAS-36。
注釋:
【1】:法屬印度支那是法蘭西殖民帝國在東南亞的領土,其轄境大致位于今日印度支那半島的越南、老撾、柬埔寨,以及中國廣東省的湛江市。 法屬印度支那的建立始于1862年越南割讓交趾支那地區(qū)予法國,1867年柬埔寨淪為法國保護國,1885年中法戰(zhàn)爭后越南正式成為法國保護國,并成為日后法屬印度支那的主要部分。
【2】:法蘭西共同體是一個已解散的國家聯盟,作為法蘭西聯邦的繼任者,是法國與其部分殖民地形成的一種特殊的國家關系,其形成與第五共和國憲法的規(guī)定有關。
【3】:出口商行動是盟軍為了攻占維希法國控制的敘利亞與黎巴嫩的而發(fā)起的一場戰(zhàn)役,時間為1941年6月至7月。當這場戰(zhàn)役正在進行且較不為人所知時,時代雜志就認為這場戰(zhàn)斗是場"混合秀"有證據表明,盟軍的審查員試圖抑制或減少這場戰(zhàn)役的激戰(zhàn)報導。盟軍高級指揮官和ZZ人物認為對(維希)法軍的作戰(zhàn)可能對同盟國的公眾輿論產生負面影響。
未完待續(xù),下期為本系列最后一期(然后又要開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