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lin溜大了?


看了好多遍都覺得光彈打入這里不太對,只要連貫起來,大腦總是覺得光彈好像是在飛行中打中了地面,直到這一幕才強行轉變?yōu)榇蛑辛藟Ρ诘挠∠?。逐幀看終于發(fā)現(xiàn)了,這一段的前一段路飛拉起橡膠墻的鏡頭,

鏡頭里的橡膠墻從光彈飛來的正面來看,整個畫面是有左傾角度的。但是下一個鏡頭從橡膠墻背面拍攝,畫面角度卻依然是左傾的

但從前面看是左傾的畫面,從背面看應該變成右傾,這樣大腦才能理解這是翻了面,不會對理解產(chǎn)生混亂。
對鏡頭進行傾斜更容易讓人的大腦產(chǎn)生立體感,但這種立體感發(fā)自直覺,所以必須得符合邏輯連貫性,否則大腦就會對畫面產(chǎn)生誤解和錯覺。
這跟人物對話時保持鏡頭不越軸的原理是一致的。
在這里應當把前面路飛拉起橡膠墻的畫面做鏡像翻轉,整個動作的立體感才能建立起來。
雖然作畫者在前面的鏡頭運動的想象力上堪稱天才,不過鏡頭時間的分配以及這種分鏡處理還是要比專業(yè)剪輯差一些,畢竟這些是從觀看者角度出發(fā)的學問。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