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系ITX真香卡來襲—影馳GeForce RTX 4070TI 金屬大師 OC 開箱評測




40系ITX真香警告!—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金屬大師 OC 開箱評測
前言
????40系顯卡推出幾個月來,不只是缺貨的問題,至少價格個人覺得遲早有一天會回歸正常,最大的問題是,這個老黃的600W欽定散熱標準把各個廠家的散熱器在超大杯上按死了,這個。。。。就麻煩了呀,苦了這兩年推出的極致ITX廠商一改再改,在各種強迫癥面前再畫大一圈。。。再畫大一圈。。。。30系的高功耗和高發(fā)熱讓各個ITX機箱剛剛重新設(shè)計完,這倒好,40系一推出這么多4090四槽35CM的巨無霸,4080直接套殼散熱器,完蛋了,這下ITX要想活下去又得重新畫圖開模設(shè)計了。別說ITX機箱廠了,就算是我們這些ITX玩家看到這些個頭都覺得GG實在沒有心思玩下去了(別說4090FE哈哈這卡和我們這些手動購買的玩家無緣的)。
????難道40系真就和ITX無緣了嗎?直到她的出現(xiàn)———影馳4070TI金屬大師,嘿嘿,323*140*63mm(含擋板),311*125*60mm(不含擋板),這個尺寸三槽不到,31CM的長度,好像好多ITX機箱又可以用了嗎?看到很多已經(jīng)評測的4070TI測試成績也還行啊至少和3090TI能打的有來有回,價格嘛肯定比二手3090貴了,不過全新非30系,至于怎么取舍那就要看自己的選擇了
????今天帶來的就是這塊影馳4070TI金屬大師OC顯卡的開箱、拆解和測試了,具體如何這里從開箱開始吧



開箱
在開箱前,先來看一下這卡的參數(shù):

英偉達這一代Ada Lovelace 進入了NVIDIA DLSS3、第三代 RTX Cores 光線追蹤的游戲新紀元,讓4K144Hz終于成為了主流性能,同時其基于臺積電TSMC 4N制造工藝,實現(xiàn)了高達兩倍性能功耗比的飛躍。與此同時,Ada架構(gòu)還搭載了第四代Tensor Cores 、優(yōu)化光線追蹤處理的著色器執(zhí)行重排序(SER)、支持AV1的雙NVIDIA編碼器、優(yōu)化系統(tǒng)延遲的NVIDIA Reflex技術(shù)和更強大的流式多處理器,讓本就強悍的游戲性能對專業(yè)性能也獲得顯著提升。
這代架構(gòu)目前已經(jīng)發(fā)布了RTX4090和4080,還有就是這次的RTX 4070 Ti,它所用的是AD104核心,擁有完整的5組GPC,每個含有6個TPC,共30組TPC,每組有兩個SM單元,共60組。與RTX 4080相比,RTX 4070 Ti的SM單元從76組減少至60組,CUDA Cores數(shù)量從9728個降低至7680個,Tensor Cores與RT Cores數(shù)量也有相應(yīng)減少,L2緩存從65536KB降至49152KB。相對應(yīng)的,晶體管數(shù)量從459億個減少到358億個,因此芯片面積也變小了。顯存位寬相比RTX 4080也是有所下降,從256bit降至192bit,依然使用GDDR6X顯存,不過顯存數(shù)據(jù)速率也從22.4Gbps降低至21Gbps,整體顯存帶寬從716.8GB/s降至504GB/s,顯存容量從16GB減少到12GB。
而這款RTX 4070TI金屬大師OC則是2310Mhz的基礎(chǔ)頻率,2655Mhz的加速頻率,以及285W TGP、MAX320W。

包裝仍然是影馳的金屬大師經(jīng)典風(fēng)格,左上角影馳logo,右上角三年質(zhì)保和個人送保的標簽,左下角則是METALTOP的金屬大師字符以及NVIDIA 40系的 DLSS3/RAY TRACING /REFLEX/STUDIO 各個功能的綠色集合,右下角則是英偉達的GEFORCE RTX 4070TI的超大字符注釋,包裝的正中間則是金屬大師的碩大LOGO

包裝的背面則是該顯卡的特性介紹包括金屬大師的全金屬特性和新一代ADA架構(gòu)介紹,以及魔盤軟件簡介和三年質(zhì)保的提醒,中間則是英偉達的光追、深度學(xué)習(xí)超級DLSS、支持OKUHD、英偉達G-sync技術(shù)

包裝的側(cè)面基本都差不多,影馳的logo和綠底的GEFORCE RTX 4070TI,而12GB GDDR6X則在綠底外,難道4070TI還有其他顯存容量型號?按刀法來說可以隨便切也很有可能

取出靜電袋內(nèi)的顯卡,哇塞,30系的金屬大師還稍微有點圓潤,這次40系可謂是方方正正毫無弧邊,連散熱器上裝飾紋都是直線條,整一個硬核金屬的設(shè)計,沒有一點多余的修飾

放到桌面上看,真的非常規(guī)整,只有中間的風(fēng)扇的上下有兩個X型修飾,這是新一代全新設(shè)計的寒光星散熱器

為啥說40系ITX真香警告呢?看吧,311mm的長度,好多ITX機箱應(yīng)該可以滿血復(fù)活了吧?

越肩的高度也還好哦,含擋板為140mm(不含擋板125mm)

然后是三槽擋板沒有全占,厚度為60mm(三槽厚度63mm),這個尺寸,終于可以裝進現(xiàn)有的好多ITX中了

顯卡的背板依然是全金屬的設(shè)計,PCB也是非常短,右邊鏤空特別多

整個顯卡散熱器僅有的三個圓形非直線條修飾

3個102mm超大凈霜風(fēng)扇,三折扇葉設(shè)計提供更強風(fēng)力和更大風(fēng)量

散熱器頂部的GEFORCE RTX標識

頂部中間的12VHPWR接口,這塊4070TI金屬大師OC的TGP設(shè)計為285W(MAX320W)

頂部右邊平整的長方形鏤空散熱,中間有GALAX的影馳logo

顯卡背板中間的GEFORCE RTX logo和金屬大師裝飾紋

PCB外接近一般長度的的鏤空散熱,散熱鰭片非常工整,背板做簡單的金屬大師logo造型,只為良好的散熱
顯卡尾端的直方造型和裝飾,以及依稀可見內(nèi)部的鰭片和熱管

顯卡的輸出接口依然是標準的3DP1.4A+1HDMI2.1,很奇怪現(xiàn)在大多數(shù)電競高刷顯示器基本都配備的2個HDMI2.1+1DP1.4,為啥顯卡和顯示器接口配置數(shù)量是相反的

顯卡的配件是一根2轉(zhuǎn)12VHPWR顯卡轉(zhuǎn)接線和一個全鋁雙桿顯卡支架

4070TI功耗不高所以配置2個GPU8P轉(zhuǎn)12VHPWR就夠了,上面依然有NVIDIA的logo和包網(wǎng)線材

顯卡支架應(yīng)該是名人堂HOF的同款,雙桿可長可短,兩個帶橡膠保護的夾板
拆解
開箱完之后把顯卡拆一下看看結(jié)構(gòu)吧,PCB其實應(yīng)該都差不多,主要看看這個寒光星散熱器

拆解比較簡單直接擰掉所有螺絲和拆下兩個風(fēng)扇鎖扣即可分離顯卡所有零件

PCB一覽,11相核心供電+2相顯存供電,支持這顆AD104-400核心足夠了,上面的鎂光GDDR6X顯存有6顆組成了12G,不過居然還有兩顆顯存空焊,那么貌似應(yīng)該會有16G的顯卡出來,并且應(yīng)該是與4070TI公用PCB的,至于是啥等以后上市了就知道了,不過也許刀法沒有切下去就下一代出來也不是沒有可能

顯卡的PCB背面,非常的工整,多種零件也非常的密集

接下來就是這個新款寒光星散熱器了,不是4090金屬大師巨無霸,這個在40系上應(yīng)該可以叫做“小而精致”吧?

中間可以看到散熱器采用了8根6mm熱管,其中上下兩根做了向后彎折

散熱器貫穿通風(fēng)部分鰭片特別厚,也是非常的平整,對于顯卡熱量的散發(fā)非常有效

GPU和顯存接觸核心區(qū)域,底部與許多其他4070TI一樣都是非均熱板而只是銅底設(shè)計,不過對于8根6mm熱管對付4070TI也是足夠的,右邊也是能看到8根6mm熱管延伸至擋板處

背板和擋板,三槽擋板對于顯卡的固定和不傾斜應(yīng)該也有所幫助
顯卡測試

測試平臺:此次的測試,使用了如下平臺對顯卡做了測試,包含了各類3DMARK跑分和整機測試還有furmark烤機,同時也作了在2K分辨率和4K分辨率下的一些游戲的測試。平臺配置清單:
CPU:AMD 7000系列 銳龍5 7950X 處理器
主板:微星(MSI)MAG B650M MORTAR WIFI 迫擊炮
內(nèi)存:影馳(Galax) HOF OC Lab名人堂 幻跡S RGB D5-5800 16Gx2
SSD:影馳(Galax) 名人堂HOF EXTREME 系列 1TB SSD固態(tài)硬盤
電源:安鈦克(Antec)HCG850金牌全模組電源
散熱:九州風(fēng)神(DEEPCOOL) 冰魔方360水冷散熱器

CPU和主板使用了7950X和微星B650M MORTAR WIFI迫擊炮,這代B650迫擊炮的規(guī)模已經(jīng)達到了12(80A)+2路智能供電,可以充分發(fā)揮銳龍7950X處理器的性能潛力

主板的擴展性也非常不錯,PCIE區(qū)域第一條PCIe 16X鋼鐵裝甲為4.0規(guī)格,中間一條PCIe3.0 X1,底下一條PCIe4.0X4,聲卡則是最新的小螃蟹ALC4080,而01、02兩個M.2冰霜鎧甲能進一步降低M.2固態(tài)硬盤的溫度

B650迫擊炮DDR5 內(nèi)存加速引擎能使超頻速度可達6400+MHz,四條單邊卡扣且中間有加固設(shè)計,主板背面也能看到SMT貼片工藝提升內(nèi)存性能

為了充分發(fā)揮7950X的性能,使用的九州風(fēng)神冰魔方LT720水冷散熱器

水冷無光設(shè)計的新風(fēng)扇FK120,配合新的冷頭設(shè)計,來自蒙德里安“幾何形體派”,呈現(xiàn)了不同風(fēng)格的空間幾何之美,開啟燈效時就完全不一樣了

測試4070TI使用850W足夠了,所以這次選擇了安鈦克的金牌全模組全日系電容的HCG850W,電源為主動PFC+LLC全橋諧振+DC-DC同步整流設(shè)計,內(nèi)部為無導(dǎo)線連接的銅柱直連,相比于內(nèi)部導(dǎo)線連接的麻花設(shè)計還是很安全且整潔的

固態(tài)硬盤是影馳名人堂的HOF EXTREME系列 1TB,群聯(lián)的E18控制器支持PCIE4.0和7000/5500MB每秒順序讀寫性能

固態(tài)硬盤是影馳名人堂的HOF EXTREME系列 1TB,群聯(lián)的E18控制器支持PCIE4.0和7000/5500MB每秒順序讀寫性能

測試環(huán)境

幻跡S內(nèi)存和九州風(fēng)神冰魔方LT720的冷頭燈效

顯卡測試中

測試平臺,BC1測試架下面是安鈦克的HCG850
測試結(jié)果:

GPU-Z 2.52顯示的4070TI金屬大師OC顯卡信息,驅(qū)動版本為528.02

測試平臺的7950X及微星MAG B650 MORTAR WIFI迫擊炮顯示信息,對了這版主板BIOS已經(jīng)升級至最新的AGESA 1.0.0.4

整機的PCMARK 10 EXTENDED全測試得分13054,包含了所有的常用基本功能、生產(chǎn)力、數(shù)位創(chuàng)作內(nèi)容和游戲測試

對4070TI金屬大師OC進行了15分鐘開放式平臺FURMARK烤機,測試最高溫度為核心62.2°、熱點73.3°、顯存50°,而顯卡整卡的功耗為最高300W不到,可以說非常涼快
接下來是3DMARK 測試:

3DMARK SPEEDWAY 測試顯卡分數(shù)為5436

3DMARK PROT ROYAL 測試顯卡光線追蹤得分14180

3DMARK TIME SPY 測試顯卡分數(shù)為22691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測試顯卡分數(shù)為10924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測試顯卡得分為13292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測試顯卡得分為 26360

3DMARK FIRE STRIKE??測試顯卡得分為51077

DirectX光線追蹤功能測試平均幀率68FPS

NVIDIA DLSS 功能測試 DLSS關(guān)閉為63.88FPS,DLSS開啟為161.82FPS,測試為2K分辨率Performance下的DLSS3,居然提升了將近2.53倍
下面是專業(yè)性測試:

NVIDIA DLSS 功能測試 DLSS關(guān)閉為63.88FPS,DLSS開啟為161.82FPS,測試為2K分辨率Performance下的DLSS3,居然提升了將近2.53倍
下面是專業(yè)性測試:

OctaneBench 的benchmark得分729.96

Blender的Benchmark得分Monster 3696、junkshop1671、classroom 1828

V-Ray Benchmark測試得分RTX Vrays 3117、CUDA的Vpaths 2299,順便測了CPU的Vsamples為30176
關(guān)于AV1編碼
RTX 4070 Ti的媒體引擎與RTX 4090和RTX 4080是一樣的,均配備兩個第八代的NVENC和一個NVDNC,支持AV1格式的編碼/解碼,這兩個NVENC可實現(xiàn)協(xié)同工作,并自動分配以實現(xiàn)雙路輸出。雖然個人不做視頻,但是個人了解AV1編碼對大多數(shù)的視頻剪輯軟件如剪映專業(yè)版、達芬奇等等都有優(yōu)化與加速
接下來是游戲測試,主要是對比了一下2K分辨率和4K分辨率下的跑分:

2077

在開啟DLSS的超級光追下測試2K分辨率平均115FPS,4K分辨率99FPS

刺客信條·英靈殿

刺客信條·英靈殿在極高特效下測試2K分辨率平均127 FPS,4K分辨率平均80FPS

荒野大鏢客2

荒野大鏢客2在最高特效并開啟DLSS下測試2K分辨率平均161FPS,4K分辨率平均123FPS

地平線5

地平線5使用最高的極端特效,2K分辨率下平均147FPS,4K分辨率下平均102 FPS

地鐵·離去在EXTREME特效開啟UP的DLSS,2K分辨率下平均124FPS、4K分辨率平均105FPS

FAR CRY6 在極高特效下測試,2K分辨率平均127FPS、4K分辨率平均80FPS

戰(zhàn)爭機器GEAR5 在最高特效下測試,2K分辨率平均199FPS、4K分辨率平均120FPS

古墓麗影·暗影在開啟DLSS和最高光線追蹤測試,2K分辨率平均141、4K分辨率平均97

綜上來看,這款顯卡在開啟光線追蹤和DLSS下開啟最高畫質(zhì),依然能滿足2K分辨率下的高刷要求,而且4K下面也能輕松跑在80-100左右,對于不跑極限的4K144之類的需求的話,4070TI也是可以選擇的。還有都40系了,光追和DLSS都開起來吧哈哈。然后最重要的,就是4070TI金屬大師OC可以滿足當下很多ITX的兼容性,這就比較香了
好了,本次的影馳GEFORCE RTX 4070TI金屬大師OC顯卡的開箱、拆解、測試就到這里了,文中表述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問題可相互交流,感謝您的閱覽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