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數百人!硅谷新貴要讓華納重生


2017年我們曾經推過一篇文章《迪士尼向硅谷正式宣戰(zhàn)》;
由頭是當年迪士尼確認對“好萊塢老牌六大之一”的福斯展開收購,目標就是“抱團”向硅谷互聯(lián)網公司開戰(zhàn)。
2019年11月,迪士尼流媒體Disney+上線,至今斬獲超過1億付費用戶,大獲成功;
迪斯尼的新CEO鮑勃·查佩克雖然之前管的是線下樂園業(yè)務,但他一上任就做了個重要決定——把迪士尼電影巨制《花木蘭》直接放到網上首映!

Digital first!
好萊塢“老大哥”破釜沉舟地在“革自己的命”,集結所有優(yōu)勢資源,支援迪士尼完成互聯(lián)網轉型。
好萊塢“老二”華納媒體(WarnerMedia,前時代華納),其實也在一點點“擁抱”互聯(lián)網:

它曾推出過互聯(lián)網服務HBO Go和HBO Now,目的是讓年輕用戶能在電腦、手機和平板等終端上看有線電視節(jié)目。

今年5月27號,有美國最大通信運營商AT&T“撐腰”的華納媒體正式推出流媒體平臺——HBO MAX。

自此,HBO MAX將作為華納線上內容的統(tǒng)一出口,直接面向終端用戶提供內容服務,HBO Go和HBO Now逐漸都會成為歷史。
就在這個時間點,華納這艘好萊塢“大船”把“舵手”都給換了。
今年5月1日,曾在亞馬遜擔任副總裁并呆滿9年,之后創(chuàng)立了互聯(lián)網公司Hulu和Vessel的——杰森·基拉爾(Jason Kilar)正式出任華納媒體CEO;

“前任”約翰·斯坦基(John Stankey)榮升“太上皇”,成為母公司AT&T的董事局主席和COO。

好萊塢新生代掌門人,成長于硅谷。
這場內容渠道大戰(zhàn),結果不言自明。
“硅谷化”的好萊塢,最新敵人已經不再是傳統(tǒng)互聯(lián)網公司,而是以TikTok、Quibi為代表的移動短視頻平臺。

時代的大潮中,后浪推前浪,前浪就怕被拍在沙灘上。

01?舊好萊塢已“死”
8月7日,一場被媒體稱為“血洗”的大裁員在華納拉開序幕。

800多名員工被解雇,其中負責國際授權業(yè)務的杰弗里·施萊辛格(Jeffery Schlesinger)已經在華納工作了37年。
最讓人震驚的是,三位華納曾經的“權力核心”被拿掉了,他們是:
前華納媒體娛樂公司董事長鮑勃·格林布拉特,前華納媒體直接面向消費者業(yè)務的負責人凱文·賴利,前華納媒體市場傳播副總裁基思·科科扎。

流媒體和傳統(tǒng)業(yè)務很多工作都有重疊,巨頭選擇了“斷腕”求生存。
接替他們工作的,首先是杰森從Hulu帶回來的流媒體運營負責人Andy Forssell,管理HBO MAX業(yè)務,直接向他匯報;
還有之前HBO的節(jié)目總裁Casey Bloys,負責HBO MAX和有線電視的內容設置;
Ann Sarnoff任集團旗下華納兄弟公司的CEO,她是第一位擔任華納這一職位的女性。

此時的高管裁員,已不再會賠償巨額的制作合同,也沒有提前通知——不再需要你,你就得立刻走人。
在這個7 x 24不眠不休的互聯(lián)網時代,冰冷的邏輯和效率把一切都顛覆了。

前《好萊塢報道》副總裁Janice Min說:
“我們正處于舊好萊塢最后的殘酷階段,舊秩序即將消亡,流媒體的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是第一優(yōu)先級?!?/p>
“不讓中間商賺差價”,不讓中間層拖慢效率。
通過流媒體,好萊塢這次必須直面自己的消費者了。

02 從“批發(fā)”到“零售”
杰森·基拉爾曾經表露過自己對華納的愿景:
成為一家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零售”公司,而不是“批發(fā)”公司;把重點放在打造直面消費者的產品和服務(無論線上還是線下);
像網飛那樣走向全球,占領海外市場。

這幾乎是動了傳統(tǒng)電影行業(yè)的根基。
此前好萊塢的生意模式是“制片人與發(fā)行握手交易”,如今好萊塢若想再續(xù)輝煌,必須關注屏幕彼端的用戶,悉心打磨自己的線上產品,做到用戶友好。
拉新,留存,用戶黏性……這可是996的“勤行”。
就像杰森說的,組織結構調整的目的就是強制性轉變大家的思路,提高業(yè)務效率,讓“恐龍”適應這個時代。
此前是出版和有線電視行業(yè),今天是電影行業(yè)。
雖然擁有希區(qū)柯克、哈利·波特、超人蝙蝠俠神奇女俠等金牌IP,但在迪士尼和網飛過億的訂閱用戶量面前,HBO MAX?410萬的訂閱量簡直是小兒科。

而且HBO MAX的表現并沒在今年Q2華納業(yè)績跌幅達25%的財報上幫到忙。
杰森這次的“重組減員”能不能創(chuàng)造奇跡?
華納的未來就指望HBO MAX了。

03?值得玩味的華納游戲
華納這次重組很出人意料的一招是,杰森把“之前傳言要被扔掉”的互動娛樂部門保留了下來。
如果“一切為了互動”已經成了華納未來的方向,那游戲業(yè)務其實具有戰(zhàn)略意義。
杰森自己說:“游戲和其他互動體驗能吸引粉絲與我們的品牌和IP綁定。”
華納兄弟互動(Warner Bros Interactive)旗下有很多游戲工作室:
位于波士頓,蒙特利爾,紐約,圣地亞哥和舊金山的自家WB Games工作室,Rocksteady Studios,TT Games,NetherRealm Studios,Monolith Productions,Avalanche Software 等等。

此前有傳言AT&T想以40億美金出售互娛部門,潛在的買家包括動視暴雪,Electronic Arts和Take-Two Interactive。
Rocksteady宣布過自己正在開發(fā)游戲版《自殺小隊》,更多細節(jié)都將在8月22日舉辦的DC FanDome上揭曉。


為了進一步簡化組織結構,提高游戲部門、以及游戲與影視IP在全球范圍內協(xié)作的效率,杰森可能將進一步裁員。(狠)

除此之外,杰森對“不聽話”的DC實體漫畫和DC Collectables業(yè)務下了“死手”,傳言他還想找個做電競業(yè)務的骨干去管理DC漫畫業(yè)務……


以杰森·基拉爾為代表的硅谷創(chuàng)業(yè)者們是里德·哈斯廷斯式Netflix文化的追隨者——無情、數字和效率至上。

他們正在好萊塢大展拳腳,“不僅要變革,還要引領變革”。

我們倒要看看華納的這次“浴血重組”,能不能讓傳統(tǒng)巨頭在互聯(lián)網時代得到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