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松學(xué)成語——一衣帶水

平凡生命偉大的成語(8個)
·????????1、
拾金不昧[?shí jīn bù mèi?]
釋義:金:原指錢財,現(xiàn)泛指各種貴重物品;昧:隱藏。拾到東西并不隱瞞下來據(jù)為己有。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會風(fēng)尚。
出處:清 李綠園《歧路燈》:“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span>
·????????2、
一步登天[?yī bù dēng tiān?]
釋義:登:上。一步跨上青天。比喻一下子就達到很高的境界或程度。有時也用來比喻人突然得志,爬上高位。
出處:清·徐珂《清稗類鈔·三十四》:“巡檢作巡撫,一步登天,監(jiān)生當監(jiān)臨,斯文掃地?!?/span>
·????????3、
一飛沖天[?yī fēi chōng tiān?]
釋義:鳥兒展翅一飛,直沖云霄。比喻平時沒有特殊表現(xiàn),一下做出了驚人的成績。
出處:《韓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span>
·????????4、
一鳴驚人[?yī míng jīng rén?]
釋義:鳴:鳥叫。一叫就使人震驚。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xiàn),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出處:《韓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薄妒酚洝せ袀鳌罚骸按锁B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span>
·????????5、
名滿天下[?míng mǎn tiān xià?]
釋義:天下聞名。形容名聲極大。
出處:《管子·白心》:“名滿于天下,不若其已也?!?/span>
·????????6、
見義勇為[?jiàn yì yǒng wéi?]
釋義:看到正義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出處:《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
·????????7、
一舉成名[?yī jǔ chéng míng?]
釋義:原指一旦中了科舉就揚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出處:《戰(zhàn)國策·秦策》:“然則是一舉而伯王之名可成也?!?唐·韓愈《唐故國子司業(yè)竇公墓志銘》:“公一舉成名而東,遇其黨必曰:‘非我之才,維吾舅之私?!?。”
形容人善良偉大的成語(120個)
·????????1、
安良除暴[?ān liáng chú bào?]
釋義:安撫善良的人,鏟除強暴的人。
出處:宋·李昉《太平廣記》:“舍之職責(zé),在乎除暴安良?!?/span>
·????????2、
筆下超生[?bǐ xià chāo shēng?]
釋義:超生:佛家語,指人死后靈魂投生為人。為了免使他人受難,書寫時,在用意和措詞方面都給予寬容或開脫。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實是不忍他含冤負屈,故此來到臺前控訴,乞老爺筆下超生。”
·????????3、
博施濟眾[?bó shī jì zhòng?]
釋義:博:廣泛;濟:救濟。給予群眾以恩惠和接濟。
出處:《論語·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
·????????4、
誠心誠意[?chéng xīn chéng yì?]
釋義:形容十分真摯誠懇。
出處:《后漢書·馬援傳》:“開心見誠,無所隱伏?!?/span>
·????????5、
除暴安良[?chú bào ān liáng?]
釋義:鏟除強暴,安撫善良的人民。
出處:宋·李昉《太平廣記》:“舍之職責(zé),在乎除暴安良?!?/span>
·????????6、
唇槍舌劍[?chún qiāng shé jiàn?]
釋義:舌如劍,唇象槍。形容辯論激烈,言詞鋒利,象槍劍交鋒一樣。
出處:元·高文秀《澠池會》一折:“憑著我唇槍舌劍定江山?!?/span>
·????????7、
慈眉善目[?cí méi shàn mù?]
釋義: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樣子。
出處:老舍《老張的哲學(xué)》:“圓圓的臉,長滿銀灰的胡子,慈眉善目的?!?/span>
·????????8、
誠心實意[?chéng xīn shí yì?]
釋義:形容十分真摯誠懇。
出處:姚雪垠《長夜》二一:“劉老義是一個任性的人,他誠心實意地想要你跟他過日子?!?/span>
·????????9、
誠心正意[?chéng xīn zhèng yì?]
釋義:誠:真誠。心意真誠懇切。形容對人十分真摯誠懇。亦作“誠心誠意”。
出處: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一折:“皇天有意為斯文,教人從誠心正意修根本,以至齊家治國為標準?!?/span>
·????????10、
慈眉善眼[?cí méi shàn yǎn?]
釋義: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樣子。同“慈眉善目”。
出處:沈從文《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人》:“還有戴小圓帽的中國尼姑,臉凍得紅紅的,慈眉善眼的,居多提了小籃子和小罐子,出賣庵堂中的產(chǎn)品,蜂蜜和雞蛋,酸辣子與豆腐乳。”
·????????11、
從善如登[?cóng shàn rú dēng?]
釋義:指為善如登山那樣不易,比喻學(xué)好很難。
出處:《國語·周語下》:“諺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表f昭注:“如登,喻難;如崩,喻易?!?/span>
·????????12、
從惡如崩[?cóng è rú bēng?]
釋義:指為惡如山崩那樣容易。
出處:《國語·周語下》:“諺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13、
待人接物[?dài rén jiē wù?]
釋義:物:人物,人們。指跟別人往來接觸。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教以慎于接物,推賢士為務(wù)?!泵鳌ぬ兆趦x《輟耕錄》卷五:“右二事可見前輩諸老謙恭退抑,汲引后進,待人接物者如此?!?/span>
·????????14、
姑息養(yǎng)奸[?gū xī yǎng jiān?]
釋義:姑息:為求茍安,無原則地寬容;養(yǎng):助長;奸:壞人壞事。無原則地寬容,只會助長壞人作惡。
出處:《禮記·檀弓上》:“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
·????????15、
光明磊落[?guāng míng lěi luò?]
釋義: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懷坦白,正大光明。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聶小倩》:“公子光明磊落,為天人所欽矚?!?/span>
·????????16、
規(guī)行矩步[?guī xíng jǔ bù?]
釋義:規(guī)、矩:圓規(guī)和角尺,引伸為準則;步:用腳走。指嚴格按照規(guī)矩辦事,毫不茍且。也指辦事死板,不靈活。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序致》:“規(guī)行矩步,安辭定色?!薄稌x書·張載傳》:“今士循常習(xí)故,規(guī)行矩步,積階級,累閥閱,碌碌然以取世資?!?/span>
·????????17、
和藹可親[?hé ǎi kě qīn?]
釋義:和藹:和善。態(tài)度溫和,容易接近。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二十九回:“原來這唐六軒唐觀察為人極其和藹可親,見了人總是笑嘻嘻的。”
·????????18、
和顏悅色[?hé yán yuè sè?]
釋義:顏:面容;悅:愉快;色:臉色。臉色和靄喜悅。形容和善可親。
出處:《論語·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也。”邢昺疏:“善柔,謂面柔,和顏悅色以誘人者也?!?/span>
·????????19、
渾金璞玉[?hún jīn pú yù?]
釋義:比喻天然美質(zhì),未加修飾。多用來形容人的品質(zhì)淳樸善良。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span>
·????????20、
渾俗和光[?hún sú hé guāng?]
釋義:渾俗:與世俗混同;和光:混合所有光彩。比喻不露鋒芒,與世無爭。也比喻無能,不中用。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俺先人甚的是渾俗和光,真一味風(fēng)清月朗。”
·????????21、
貨真價實[?huò zhēn jià shí?]
釋義:貨物不是冒牌的,價錢也是實在的。形容實實在在,一點不假。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五回:“但不知可有‘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字樣沒有?”
·????????22、
渾金白玉[?hún jīn bái yù?]
釋義:比喻天然美質(zhì),未加修飾。多用來形容人的品質(zhì)淳樸善良。同“渾金璞玉”。
出處:宋·戴埴《鼠璞·魏相許伯》:“士大夫出處,如渾金白玉,不可玷闕?!?/span>
·????????23、
濟弱扶傾[?jì ruò fú qīng?]
釋義:弱:弱小;傾:倒塌,比喻境遇困難。扶助弱小和處境困難的人。
出處: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桓公匡合,濟弱扶傾?!痹ね踝右弧墩`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傾濟弱,我可便回嗔作笑?!?/span>
·????????24、
季路一言[?jì lù yī yán?]
釋義:比喻信用極好。
出處:《左傳·哀公十四年》:“千乘之國,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
·????????25、
解囊相助[?jiě náng xiāng zhù?]
釋義:拿出財物幫助別人。
出處:明·張岱《娘嬛文集·募修岳鄂王祠募疏》:“若有賢士大夫解囊樂助,自為王所式憑?!?/span>
·????????26、
斤斤計較[?jīn jīn jì jiào?]
釋義:斤斤:形容明察,引伸為瑣碎細小。只對無關(guān)緊要的事過分計較。
出處:《詩·周頌·執(zhí)競》:“斤斤其明?!?/span>
·????????27、
錦心繡口[?jǐn xīn xiù kǒu?]
釋義:形容文思優(yōu)美,詞藻華麗。
出處:唐·柳宗元《乞巧文》:“駢四驪六,錦心繡口,宮沉羽振,笙簧觸手?!?/span>
·????????28、
禁網(wǎng)疏闊[?jìn wǎng shū kuò?]
釋義:指法律過于寬容。
出處:漢荀悅《漢紀·哀帝紀上》:“及漢興,禁網(wǎng)疏闊,未之匡正?!?/span>
·????????29、
寬以待人[?kuān yǐ dài rén?]
釋義:寬:寬容。以寬宏大度的態(tài)度來對待別人。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某素知劉備寬以待人,柔能克剛,英雄莫敵?!?/span>
·????????30、
克逮克容[?kè dǎi kè róng?]
釋義:指能和順而寬容。
出處:清·周亮工《書影》第三卷:“即邑姜雖賢,不過如大姒克勤克儉,克逮克容。”
·????????31、
樂天知命[?lè tiān zhī mìng?]
釋義:安于自己的處境,由命運安排。這是相信宿命論的人生觀。
出處:《易·系辭上》:“樂天知命,故不憂?!?/span>
·????????32、
蒲鞭之罰[?pú biān zhī fá?]
釋義:比喻對下屬的過錯持寬容的態(tài)度。
出處:《后漢書·劉寬傳》:“吏人有過,但以蒲鞭罰之,示辱而已,終不加苦?!?/span>
·????????33、
璞玉渾金[?pú yù hún jīn?]
釋義:比喻天然美質(zhì),未加修飾。多用來形容人的品質(zhì)淳樸善良。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span>
·????????34、
曲眉豐頰[?qǔ méi fēng jiá?]
釋義:曲:彎曲。豐:豐滿。彎彎的眉毛,豐潤的臉頰。形容相貌美麗富態(tài)。
出處:唐·韓愈《送李歸盤谷序》:“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span>
·????????35、
犬馬之誠[?quǎn mǎ zhī chéng?]
釋義:比喻誠心實意。一般謙稱自己的誠意。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臣伏以為犬馬之誠不能動人,譬人之誠不能動天?!?/span>
·????????36、
人棄我取[?rén qì wǒ qǔ?]
釋義:別人拋棄的東西我拾起來。原指商人廉價收買滯銷物品,待漲價賣出以獲取厚利,后用來表示不跟別人爭,仍然有好處。
出處:《史記·貨殖列傳》:“當魏文侯時,李克務(wù)盡地力,而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span>
·????????37、
仁至義盡[?rén zhì yì jìn?]
釋義:至:極,最;盡:全部用出。竭盡仁義之道。指人的善意和幫助已經(jīng)做到了最大限度。
出處:《禮記·郊特牲》:“蠟之祭,仁之至,義之盡也?!?/span>
·????????38、
忍氣吞聲[?rěn qì tūn shēng?]
釋義:忍氣:受了氣不發(fā)作;吞聲:不敢出聲。指受了氣勉強忍耐,有話不敢說出來。
出處:元·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從今后忍氣吞聲,再不敢嚎咷痛哭?!?/span>
·????????39、
忍辱負重[?rěn rǔ fù zhòng?]
釋義:為了完成艱巨的任務(wù),忍受暫時的屈辱。
出處:《三國志·吳書·陸遜傳》:“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
·????????40、
仁心仁聞[?rén xīn rén wén?]
釋義:聞:出名,有聲望。有仁慈的心腸,有仁愛的聲譽。
出處:《孟子·離婁上》:“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41、
仁言利博[?rén yán lì bó?]
釋義:博:多,廣。指有仁德的人說一句話,別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處。
出處:《左傳·昭公三年》:“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齊侯省刑?!?/span>
·????????42、
忍辱含羞[?rěn rǔ hán xiū?]
釋義:忍、含:忍受。忍受恥辱。
出處:《后漢書·曹世叔妻傳》:“有善莫名,有惡莫辭,忍辱含垢,常若畏懼,是謂卑弱下人也?!?/span>
·????????43、
山高水長[?shān gāo shuǐ cháng?]
釋義:象山一樣高聳,如水一般長流。原比喻人的風(fēng)范或聲譽象高山一樣永遠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出處:唐·劉禹錫《望賦》:“龍門不見兮,云霧蒼蒼。喬木何許兮,山高水長?!?/span>
·????????44、
善氣迎人[?shàn qì yíng rén?]
釋義:善氣: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形容用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對待人。
出處:《管子·心術(shù)下》:“善氣迎人,親如兄弟;惡氣迎人,害于戈兵?!?/span>
·????????45、
設(shè)身處地[?shè shēn chǔ dì?]
釋義:設(shè):設(shè)想。設(shè)想自己處在別人的那種境地。指替別人的處境著想。
出處:《禮記·中庸》:“體群臣也?!敝祆渥ⅲ骸绑w,謂設(shè)以身處其地而察其心也?!?/span>
·????????46、
繩趨尺步[?shéng qū chǐ mù?]
釋義:繩、尺:木工校曲直、量長短的工具,引伸為法度;趨:快走;步:行走。指舉動符合規(guī)矩,毫不隨便。
出處:《宋史·朱熹傳》:“方是時,士之繩趨尺步,稍以儒名者,無所容其身?!?/span>
·????????47、
淑質(zhì)英才[?shū zhì yīng cái?]
釋義:淑:善良;英:非凡。善良的品質(zhì),非凡的才能。
出處:《后漢書·禰衡傳》:“字正平,淑質(zhì)貞亮,英才卓礫?!?/span>
·????????48、
束身自好[?shù shēn zì hào?]
釋義:束身:約束自己,不使放縱;自好:要求自己好。指保持自身純潔。
出處:《后漢書·卓茂傳》:“束身自修,執(zhí)節(jié)淳固?!?/span>
·????????49、
駟馬難追[?sì mǎ nán zhuī?]
釋義: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shù)。
出處:《論語·顏淵》:“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薄多囄鲎印まD(zhuǎn)辭》:“一言而非,駟馬不能追;一言而急,駟馬不能及?!?/span>
·????????50、
隨遇而安[?suí yù ér ān?]
釋義:隨:順從;遇:遭遇。指能順應(yīng)環(huán)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滿足。
出處:清·劉獻廷《廣陽雜記》一:“隨寓而安,斯真隱矣?!?/span>
·????????51、
深明大義[?shēn míng dà yì?]
釋義:指識大體,顧大局。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五回:“只是要娶到家來作個媳婦,世上這般雙瞳如豆、一葉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幾個深明大義的呢!”
·????????52、
淑人君子[?shū rén jūn zǐ?]
釋義:淑:溫和善良。君子:古代指地位高,品格高尚的人。指賢惠善良,正直公正、品格高尚的人。
出處:《詩經(jīng)·曹風(fēng)·鸤鳩》:“淑人君子,其儀一兮?!?/span>
·????????53、
體貼入微[?tǐ tiē rù wēi?]
釋義:體貼:細心體諒別人的心情和處境,給予關(guān)心和照顧;入微:達到細微的程度。形容對人照顧或關(guān)懷非常細心、周到。
出處: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38回:“‘只要心平點,少看點利錢,那些貧民便受惠多了?!倚Φ溃骸@可謂體貼入微了?!?/span>
·????????54、
唾面自干[?tuò miàn zì gān?]
釋義:別人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讓它自干。形容受了污辱,極度容忍,不加反抗。
出處:《新唐書·婁師德傳》:“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潔之乃已?!瘞煹略唬骸匆玻瑵嵵?,是違其怒,正使自干耳?!?/span>
·????????55、
童叟無欺[?tóng sǒu wú qī?]
釋義:童:未成年的孩子;叟:年老的男人;欺:蒙騙。既不欺騙小孩也不欺騙老人。指買賣公平。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五回:“但不知可有‘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字樣沒有?”
·????????56、
萬家生佛[?wàn jiā shēng fó?]
釋義:舊時指受百姓愛戴的地方官。
出處:宋·戴翼《賀陳待制啟》:“福星一路之歌謠,生佛萬家之香火?!?/span>
·????????57、
委曲求全[?wěi qǔ qiú quán?]
釋義:委曲:曲意遷就。勉強遷就,以求保全。也指為了顧全大局而讓步。
出處:《漢書·嚴彭祖?zhèn)鳌罚骸昂慰晌鷱乃祝埱蟾毁F乎!”
·????????58、
溫柔敦厚[?wēn róu dūn hòu?]
釋義:溫柔:溫和柔順;敦厚:厚道。原指態(tài)度溫和,樸實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溫和寬厚。
出處:《禮記·經(jīng)解》:“溫柔敦厚,《詩》教也?!?/span>
·????????59、
溫潤而澤[?wēn rùn ér zé?]
釋義:比喻人的態(tài)度、言語溫和柔順。
出處:《禮記·聘義》:“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span>
·????????60、
溫良恭儉讓[?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詞語
釋義:原意為溫和、善良、恭敬、節(jié)儉、忍讓這五種美德。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準則?,F(xiàn)也形容態(tài)度溫和而缺乏斗爭性。
出處:《論語·學(xué)而》:“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span>
形容氣勢盛大的成語(26個)
·????????1、
大氣磅礴[?dà qì páng bó?]
釋義:形容氣勢浩大。
出處:荀況《荀子 性惡》:“雜能旁魄而無用?!?/span>
·????????2、
地動山搖[?dì dòng shēn yáo?]
釋義:地震發(fā)生時大地顫動,山河搖擺。亦形容聲勢浩大或斗爭激烈。
出處: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奏議集·一二·論修河第一狀》:“臣恐地動山搖,從此災(zāi)禍自此而始?!?/span>
·????????3、
翻江倒海[?fān jiāng dǎo hǎi?]
釋義:原形容雨勢大,后形容力量或聲勢非常壯大。
出處:宋·陸游《夜宿陽山磯》詩:“五更顛風(fēng)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殘暑。”
·????????4、
風(fēng)起云涌[?fēng qǐ yún yǒng?]
釋義:大風(fēng)刮起,烏云涌現(xiàn)。比喻新事物相繼興起,聲勢很盛。
出處:宋·蘇軾《后赤壁賦》:“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yīng),風(fēng)起水涌。”
·????????5、
浩浩蕩蕩[?hào hào dàng dàng?]
釋義:原形容水勢廣大的樣子。后形容事物的廣闊壯大,或前進的人流聲勢浩大。
出處:《尚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彼巍し吨傺汀对狸枠怯洝罚骸昂坪剖幨帲瑱M夫際涯。”
·????????6、
劍拔弩張[?jiàn bá nǔ zhāng?]
釋義:劍拔出來了,弓張開了。形容氣勢逼人,或形勢緊張,一觸即發(fā)。
出處: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韋誕書法如龍威虎振,劍拔駑張?!?/span>
·????????7、
驚天動地[?jīng tiān dòng dì?]
釋義:形容某個事件的聲勢或意義極大。
出處:唐·白居易《李白墓》詩:“可憐荒冢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span>
·????????8、
排山倒海[?pái shān dǎo hǎi?]
釋義:推開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強盛,聲勢浩大。
出處:《資治通鑒·齊紀高宗建武二年》:“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騎數(shù)十萬,南臨瓜步,諸郡盡降?!彼巍钊f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病勢初來敵頗強,排山倒海也難當?!?/span>
·????????9、
鋪天蓋地[?pū tiān gài dì?]
釋義:一下子到處都是。形容來勢很猛。
出處:宋 釋惟白《續(xù)傳燈錄 卷二 志仁禪師》:“問:‘如何是和尚家風(fēng)?’師曰:‘遮天蓋地?!?/span>
·????????10、
氣貫長虹[?qì guàn cháng hóng?]
釋義:貫:貫穿。正義的精神直上高空,穿過彩虹。形容精神極其崇高,氣概極其豪壯。
出處:《禮記·聘義》:“氣如白虹,天也?!?/span>
·????????11、
氣壯山河[?qì zhuàng shān hé?]
釋義:氣:氣概;壯:使壯麗;山河:高山和大河。形容氣概豪邁,使祖國山河因而更加壯麗。
出處:族高辰象,氣壯河山,神作銅鉤,天開金印。 唐·張說《孔補闕集市》
·????????12、
氣吞山河[?qì tūn shān hé?]
釋義:氣勢可以吞沒山河。形容氣魄很大。
出處:元 金仁杰《追韓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氣吞山河,知音未遇,彈琴空歌?!?/span>
·????????13、
氣焰熏天[?qì yàn xūn tiān?]
釋義:氣焰:氣勢。形容盛氣凌人,十分傲慢。
出處: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四十一回:“比時康太守正是氣焰熏天,尋常的候補道都不在他眼里,這位因為是親戚,所以還時時見面?!?/span>
·????????14、
氣沖斗牛[?qì chōng dǒu niú?]
釋義:氣:氣勢;牛、斗:即牽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氣沖天或氣勢很盛。
出處:唐·崔融《詠寶劍》:“匣氣沖牛斗,山形轉(zhuǎn)轆轤?!彼巍ぴ里w《題青泥赤壁》詩:“雄氣堂堂貫斗牛,誓將真節(jié)報君仇?!?/span>
·????????15、
人聲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
釋義:鼎:古代煮食器;沸:沸騰。形容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就象煮開了鍋一樣。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一日午后,劉方在店中收拾,只聽得人聲鼎沸?!?/span>
·????????16、
聲勢浩大[?shēng shì hào dà?]
釋義:聲勢:聲威和氣勢;浩:廣大。聲威和氣勢非常壯大。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十六回:“其實他們空著沒有一點事,也不見得怎么為患地方,不過聲勢浩大罷了?!?/span>
·????????17、
盛氣凌人[?shèng qì líng rén?]
釋義:盛氣:驕橫的氣焰;凌:欺凌。以驕橫的氣勢壓人。形容傲慢自大,氣勢逼人。
出處:不得盛氣凌人,自取恥辱。 宋·朱熹《朱子全書·學(xué)五·教人》
·????????18、
勢如破竹[?shì rú pò zhú?]
釋義:勢:氣勢,威力。形勢就象劈竹子,頭上幾節(jié)破開以后,下面各節(jié)順著刀勢就分開了。比喻節(jié)節(jié)勝利,毫無阻礙。
出處:《晉書·杜預(yù)傳》:“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shù)節(jié)之后,皆迎刃而解?!?/span>
·????????19、
所向披靡[?suǒ xiàng pī mǐ?]
釋義:所向:指力所到達的地方;披靡:潰敗。比喻力量所達到的地方,一切障礙全被掃除。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于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span>
·????????20、
萬馬奔騰[?wàn mǎ bēn téng?]
釋義:成千上萬匹刀在奔跑騰躍。形容群眾性的活動聲勢浩大或場面熱烈。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錢多處白丁橫帶》:“空中如萬馬奔騰,樹杪似千軍擁沓。”
·????????21、
一瀉千里[?yī xiè qiān lǐ?]
釋義:瀉: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遠。也比喻文筆或樂曲氣勢奔放。也形容價格猛跌不止。
出處:唐·李白《贈從弟宣州長史昭》詩:“長川豁中流,千里瀉吳會。”宋·陳亮《與辛幼安殿撰書》:“大江在河,一瀉千里?!?/span>
·????????22、
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
釋義:枯、朽:枯草朽木。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輕而易舉。也比喻摧毀腐朽勢力的強大氣勢。
出處:《后漢書·耿弇傳》:“歸發(fā)突騎,以轔烏合之眾,如摧枯折腐耳?!薄稌x書·甘卓傳》:“將軍之舉武昌,若摧枯拉朽?!?/span>
·????????23、
波瀾壯闊[?bō lán zhuàng kuò?]
釋義:比喻聲勢雄壯或規(guī)模巨大。
出處:南朝宋·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旅客貧辛,波路壯闊?!?/span>
·????????24、
氣勢磅礴[?qì shì páng bó?]
釋義:磅礴:廣大無邊的樣子。形容氣勢雄偉壯大。
出處:宋·文天祥《文山集·指南后錄·正氣歌》第14卷:“是氣所磅礴,凜冽萬古存。”
·????????25、
風(fēng)云變色[?fēng yún biàn sè?]
釋義:風(fēng)云:比喻變幻的局勢。比喻局勢變化大
出處:唐·駱賓王《為徐敬業(yè)討武瞾檄》:“喑鳴則山岳崩頹,叱咤則風(fēng)云變色?!?/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