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時語音轉錄服務初創(chuàng)公司Otter.ai疫情期間使用量激增五倍
“Otter.ai不同于Siri和Alexa,針對的是完全不同的市場。”
作者:華夫餅
編輯:tuya
出品:財經涂鴉
據公司情報專家《財經涂鴉》消息,實時語音轉錄服務初創(chuàng)公司Otter.ai已于近期增加新的功能,提供“實時視頻會議記錄”,用戶可直接記錄和查看Zoom視頻會議中實時交互性的文字記錄,以此幫助疫情期間在家上網課的學生和遠程辦公員工更好地記錄Zoom會議筆記。該功能推出后,Otter使用量激增五倍,注冊用戶也快速增長。

通過“實時視頻會議記錄”功能,用戶可以從Zoom窗口的 LIVE菜單打開實時翻譯功能,獲得會議筆記,同時Zoom移動端也可以使用Otter的現場錄音功能。當會議結束時,用戶還可以參考會議記錄,將重要內容、評論、照片突出添加到筆記中。此外,該軟件的文字記錄還能幫助部分錯過在線會議的人回顧會議內容。
Otter.ai是AISense推出的一款基于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的多人語音識別和轉錄產品。其人工智能技術主要包括語言識別和聲音識別兩部分。語言識別能夠將歌曲和談話轉換為文本;聲音識別能辨別發(fā)言人的身份,使用人聲分離技術區(qū)分發(fā)言人,并為每個人的聲音生成獨特的聲紋配置文件,從而分辨同一個人其他所有的語音。
Otter的核心競爭力為“轉錄”,能夠將聲音快速轉換成文本信息,而文字形式的信息能夠讓用戶在最短時間內對所有內容一目了然,并能夠在此后以很快的速度來回閱讀,更快地抓住重點。

經歷了三年時間了的打磨,Otter.ai不同于Siri和Alexa,針對的完全不同的市場,致力為記錄人們生活中的所有對話,并且可以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對多人談話進行理解和捕捉,分析對話的內容提供相關建議,并捕捉類似情境下的對話、會議、采訪、講座等,然后把它們變成一個可搜索的檔案。
該軟件旨在為會議、訪談、演講和其他重要的語音對話自動生成筆記。其平臺使用智能手機或Web瀏覽器記錄對話,導入或同步記錄,能在數分鐘內可獲得實時轉錄。記錄可以帶有文本、音頻、圖像、發(fā)言人ID和關鍵短語,用戶可以共享或導出語音智能筆記,同步分享音頻、文本和圖像。
截至2020年4月底,Otter已經轉錄了超過 7500 萬次會議記錄。自 2019 年底以來,Otter的年營收增長率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里增長了一倍。雖然目前還沒有實現盈利,但利用整合Zoom功能可能有助于推動免費用戶的付費計劃。

Otter.ai背后的公司AISense在2016年由Sam Liang(梁松)和Yun Fu創(chuàng)辦。梁松于2003年獲得斯坦福大學的電子工程博士學位,2006年加入谷歌,曾是谷歌地圖定位服務的核心團隊成員,負責打造城域WiFi系統(tǒng);后首次為iPhone提供了定位服務,并編寫了該項目的第一行代碼,設計了整體架構,并得到了Steve Jobs本人的肯定。此外,梁松創(chuàng)辦的第一家創(chuàng)業(yè)公司移動定位平臺Alohar在2013年被高德地圖收購,現在已歸屬阿里巴巴。
2017年,AISense宣布獲得千萬級美金的A輪融資,由維港投資領投,橋水基金、Draper Associates、 Draper DragonFund等跟投。維港投資顧問巴特-斯萬森也加入其董事會。
2020年,AISense獲得新戰(zhàn)略投資者日本最大移動運營商 NTT DOCOMO旗下的DocomoVentures領投的 1000 萬美元,融和基金、GGV、Dragon Dragon基金、杜克大學創(chuàng)新基金、哈里斯?巴頓資產管理公司、Slow Ventures等公司參與,使得AISense的風險投資總額達到2300萬美元。
同時,NTT DOCOMO表示正在嘗試將Otter引入日本英語課程,日本學生們正在使用Otter來轉錄和復習課程內容。

在企業(yè)內部使用之外,Otter的技術使用場景還可以包括醫(yī)療保健、教育等。除了Zoom這一主要合作伙伴,Otter的合作方還包括了記錄過去20年來所有會議內容的橋水基金,已使用Otter進行會議記錄和分析,以及使用Otter記錄講義或教師會議的大學,為初期到達國外聽不懂教授講課的國際學生提供課堂內容轉錄記錄功能。
據了解,除每月提供600分鐘的免費轉錄服務和無限的云存儲外,Otter還提供了升級版服務,面向團隊的收費(月付費制度)為每月30美金,高級套餐收費為每月9.99美元,兩種套餐均包含一個月100小時的轉錄服務。
而如今,審計公司Moss Adams、房地產技術公司Amne、杜蘭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哈佛大學等企業(yè)和組織也紛紛開始試點或使用O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