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獵筆記】《墨子-備高臨》的守術和巨弩
搬運者評曰:當初搬運墨子實際上是出于對古代城池攻守術的考慮,但發(fā)現(xiàn)其中占有不少的政治哲學思想和駁論文,雖然按照正常搬運順序《三辯》接下來是“尚賢、尚同、兼愛、非攻”,不過搬運者還是打算先把開始感興趣的攻守術進行搬運。

禽子再拜再拜曰:“敢問適人積土為高,以臨吾城,薪土俱上,以為羊黔,蒙櫓(巨型盾牌)俱前,遂屬(很快逼近)之(來到)城,兵弩俱上,為之奈何?”
子墨子曰:子問羊黔之守邪?羊黔者,將之拙者也,足以勞卒,不足以害城。守為臺城,以臨羊黔,左右出巨(用巨大的木頭伸出并連接),各二十尺,行城三十尺,強弩之,技機藉之,奇器口口之,然則羊黔之攻敗矣。
備臨以連弩之車,杖大方一尺,長稱城之薄厚。
兩軸三輪,輪居筐中,重下上筐。
左右旁二植,左右有衡植,衡植左右皆圜內(nèi),內(nèi)徑四寸。
左右縛弩(弩箭)皆于植,以弦鉤弦,至于大弦。
弩臂前后與筐齊,筐高八尺,弩軸去下筐三尺五寸。
連弩機郭同(用)銅,一石三十鈞,引弦鹿長奴(用轱轆收拉弓弦)。
筐大三圍半,左右有鉤距,方三寸,輪厚尺二寸,鉤距臂博尺四寸,厚七寸,長六尺。
橫臂齊筐外,蚤尺五寸,有距,搏六寸,厚三寸,長如筐有儀,有詘勝,可上下,為武重一石,以材大圍五寸。
矢長十尺,以繩□□矢端,如如戈(弋)射,以磨廘卷收。
矢高弩臂三尺,用弩無數(shù),出人7六十枚,用小矢無留。
十人主此車。遂具寇,為高樓以射道(適,敵人),城上以荅羅矢。

——關于文章后面提到的連弩車:根據(jù)后人復原和重制的圖片,參考“冷兵器研究所”等研究的文章,目前推測這所謂的連弩車實際上是一種固定在城墻上的守城兵器(而且居然和城墻等寬),一種用青銅和木材建造的,巨型城防武器。
用卡尺固定弩弦,以輪軸進行上弦(材質均為青銅),而后在人力的操作下逐一釋放,并在釋放完成后再進行復位的重型防御性武器。
連弩車通過系繩回收的大型弩箭,可能是為了進行測距。
但覆蓋面校射是否能做到令人存疑,古代打仗的資源相當寶貴,如果敵軍士兵裝備有櫓盾……當然,如果弩力遠大于人力,以巨大動能撕開敵陣也是可能的。
可以連續(xù)發(fā)射60多枚大小箭矢(也有翻譯成60發(fā)可收放大弩矢和無數(shù)小弩矢的)。
需要十個人操作才能有效的使用,因此這種兵器算是專門為了守城的特化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