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動這位年紀比我稍小一些的好友話里的符號,附上我想說的話。
好友的話:
最近想的東西和以前不一樣了,剛剛我在想,我怎么還這么焦慮。
①我試著把問題,砸碎,看看問題中的問題是什么。
②這些病癥,我試著說全不是我的錯當(dāng)然我此刻是覺得我沒有任何錯。我,很聽話,不是嗎。
③她說你就是以前太乖了,叛逆期。
叛逆?
她又說你現(xiàn)在就是叛逆一點也不聽話。
所以我的所有行為都是因為叛逆,她不知道我從小被人說的最多是聽話,斯文。?
④她在別人面前說我不愛說話。太好笑了,她這樣說我無疑是對我從前維護的聽話人設(shè)全否定。
根本就不是這樣的。我真的不想再跟她解釋了。
⑤我解釋得話都說爛了,我真不想跟她說話。
⑥我以前為什么不說話,是因為不敢,就是不敢。
我什么事情都壓到心里,那時候我才上小學(xué)。
一個小學(xué)生一連好幾天被別人欺負。就是因為我在學(xué)校不敢說話。
每一天等班車,在站臺上的十幾分鐘很痛苦,因為我不知道她們什么時候動嘴或者動手。我每天祈禱著今天她們能不來欺負我。
這種感覺跟高一班主任叫我回答問題的時候一模一樣。
我討厭這種感覺,每一節(jié)課都是煎熬,還有班主任的眼神。
我就像被人握住了喉嚨,被她們慢慢折磨。
她們也許是瞧不起我,我為什么要說這幾件事是因為她們影響到現(xiàn)在的我了,我昨天做噩夢夢到的就是這種感覺。
⑦你知道這種感覺有多難受嗎,我可熬了十幾年,我不需要跟別人比,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特例或者是別人怎么怎么樣。也不存在別人,根本不該拿別人的事情跟我比較。
這些遭遇,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痛苦的,不需要拿他們的樂觀精神壓在自己身上。這世上本來就不存在比較,本來也不用比較。
⑧現(xiàn)在的我能這樣說,是因為我現(xiàn)在清醒,我正是因為跟別人比較過無數(shù)次才會這樣說。因為那種比較之后的自卑很痛苦。希望我現(xiàn)在的話能幫到以后失控的我。
—————
我來補充我的感想:
⑧我曾經(jīng)也寫過希望點醒未來的自己的小文章,然而現(xiàn)在的我根本用不上它,這是好事,證明我往前走了,以前的煩惱追不上我了。
①看問題中的問題其實不是砸碎,是剝開,一層套一層。
看到里面,不代表外面那層就碎了。問題不只是一個小小的東西,剝開之后是一個更大的世界。
④好友認為,其母一句話便能把別人對自己的印象和努力全部白費。但其實不一定,因為人們更相信自己看到的,而不是別人說的、畫的。
⑦我們的這個世界,確實是需要比較的,而且我們所居住的世界永遠有除自己之外的人,這無可否認。
這是我們的價值判定,比較這件東西是自然而然存在的。
正是因為有它,我們才能創(chuàng)造出更好的事物,這個世界上很多東西都有它存在的理由,要看人怎么用。
你所討厭的比較,是那種弱肉強食,和不顧及別人感受的比較。
這種弱肉強食,需要社會主義的轉(zhuǎn)播。大家都是社會中的一員、是命運共同體,這樣的社會主義。
不顧感受的比較則需要提高這個社會的教育水平,減少這種事情的發(fā)生。而這兩件事情,在現(xiàn)在還難以實現(xiàn),且自己還沒有能力的情況下,可以暫時擱置。
③很多時候家長說孩子和他逆著來,其實只是孩子沒有聽從他的話,所以他認為是逆著來。
很多時候,家長并不成熟,在感受到孩子對他不友善的時候,家長容易向“被害妄想癥”靠攏。孩子一怎么樣,就是對他反叛,這樣的家長自尊心也有些敏感。
②以孩子沒有聽從父母的意見為起因的父母和孩子之間誰對誰錯的問題,通常是父母那方有錯得更多的。
作為已經(jīng)是成年人的父母,他們可沒有對他們有物質(zhì)和情感依賴的未成年兒女脆弱。
對未成年未獨立的孩子來說,通常是父母在家權(quán)利地位最大。
同時父母也是最容易對子女造成影響的。父母能很容易地傷害到孩子,孩子卻少有能傷害到父母。
到這些時候有部分父母會站出來說,“他一直在傷害我,我養(yǎng)他這么多年,他根本不聽我的話?!?/p>
我就想起來紀伯倫先生的詩。
—————
《你的孩?其實不是你的孩?》
你的孩?,其實不是你的孩?,他們是?命對于??渴望?誕?的孩?。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因你?來,他們在你?邊,卻并不屬于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于明天,屬于你做夢也?法達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變得象他們?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樣,因為?命不會后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是從你那?射出的箭。
?箭?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他?盡??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快?遠。
懷著快樂的?情,在?箭?的??彎曲吧,因為他愛?路飛翔的箭,也愛??穩(wěn)定的?。
——————
古今往來,在文化水平不高的情況下,很多父母采取的做法,一向是很強硬的。
在父母他們兒時受到的教育里,他們的父母對他們更為嚴厲,不聽話就是打,打到聽話,不聽繼續(xù)打。
什么時候會停下呢,其中一個節(jié)點是,到了孩子到十幾歲開始步入青少年的時候。那時候一部分父母已經(jīng)打不動了,也還有一部分父母會繼續(xù)打。
這個時候,很多孩子會開始反抗父母的高位。因為原本就是采用暴力的方式教育,所以孩子也會這樣暴力地對別人,暴力地反抗父母。于是乎出現(xiàn)了“叛逆期”。
這個時候又會有父母說;“你看看我家這個孩子他這么暴力,誰能忍住不打?”
很多時候,孩子出現(xiàn)暴力的行為,往往是早早的開始就有錯誤出現(xiàn)了,在錯的時候沒有及時停止,就像一個物體,它向不好的地方推,它就向不好的地方滾。
怎么停止下來,只能是花費比一開始更多的精力,先把這個物體穩(wěn)定下來,再往另一個方向推。
父母在這時的只批評和指責(zé),會讓孩子容易把這種負面情緒以暴力的形式發(fā)泄在自己或別人身上,這樣就出現(xiàn)了“問題兒童”。
當(dāng)孩子出現(xiàn)自己的想法時,這并不是壞事,但要看父母是否理解。
父母可以在一開始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體諒他,跟她說他這樣做是不好的事情。
不過我認為,孩子惡意殺人,和實施強奸的行為,可以死刑,死刑下降到六歲,我個人認為到六歲其實就知道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了。從小就是畜牲禽獸長大了也做不了好人。
“這樣會讓人不喜歡和你玩”這種話會使年紀還很小的孩子感受到害怕,這是一種否定的話語。部分孩子聽到這種話,會封閉自己。
因為他意識到這件事情是真的,會想他是不是已經(jīng)被討厭了。
所以有一個需要留意的點是,不要讓孩子默認自己和他犯過的錯誤永遠綁定在一起。
要有“只要你不這樣做,永遠會有人愿意陪你玩”這樣的積極的肯定的話語。
孩子不信任這句話,證明父母還是在孩子眼里不是那么有信用和可靠的。
家長需要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感受比如:“就算全世界都不愿意陪你,我(們)也愿意一直陪著你?!碑?dāng)然要說到做到,家長是孩子很大的一個靠山。
當(dāng)這樣本來應(yīng)該是庇護自己的山,倒向自己時,孩子是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向外界求助的。在什么都做不了的情況下,孩子免不了會害怕或絕望,唯一可能從出生開始永遠陪伴支持他的父母竟然向自己攻擊。
也有父母會,“我陪伴不了他一輩子,不能這樣慣著他?!辈捎帽┝Φ慕逃椒?。
這樣的父母好像一直看自己的孩子不順眼,很有可能這樣的事情的發(fā)生,源自于孩子嬰兒時期的哭鬧惹怒了他。所以他從小把孩子吼到大,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成長,未來的道路也是充滿艱辛。
即使我們不求永遠,也但求當(dāng)下。
很多時候,文化水平不高的父母會認為,都給他吃的穿的住的了,已經(jīng)算是給足了面子,居然不聽話。比如我的家長。
聽起來像是當(dāng)子女是奴隸,把孩子當(dāng)做了自己的附屬品。
他們有時候會和子女說,沒有打骨折已經(jīng)對孩子算好的了。
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教育方式行為上收斂了,但是內(nèi)核還是不變的長者居高臨下。
長輩通常是在子女兒時不聽話時,運用成年人與孩子間的力量懸殊,打到不能反抗,以此立威。
這種方式,這樣的長輩,根本不是值得尊重的長輩。
他們在對待孩子的時候沒有尊重,有些家長也會說,我養(yǎng)條狗都比養(yǎng)你好。
現(xiàn)在的社會,很多受這種教育的子女在長大后,不愿贍養(yǎng)老人。
我們的國家是有法律規(guī)定子女在長大后有義務(wù)照料無法生活的老人的,就像父母在他們小時候怎么照料他一樣。
很多文化水平不高的父母,以他生了孩子、養(yǎng)了孩子,來形成比孩子更高的地位。
但其實法律規(guī)定,扶養(yǎng)對應(yīng)贍養(yǎng),孩子并不是那些父母所說的白吃白喝白住,一開始孩子與父母就是平等的,然而很多父母不知道這點。
如果不給吃喝住,那是禽獸的行為,是可恥且卑鄙的。
把孩子不當(dāng)孩子,只是當(dāng)做使喚的住家成員的做法,會讓孩子不當(dāng)你是他的父母。
很多父母的照料方式,就是給吃給喝給住,然后有不聽話的就打做不好的就罵。
許多家長在孩子做好事情的時候沒有鼓勵,在做不好時責(zé)罵。這種教育模式,很大可能孩子在成為家長之后,在沒有了解到其他教育方式的情況下,也會這么對待他的孩子。
假如換過來,子女給老人吃的喝的住的,老人做不好事情就打就罵,這樣真的可以嗎?
受這樣教育的子女,在長大后不愿與老人共處一室,而不是反過來打罵老人,已經(jīng)是較好的了。
出現(xiàn)這種情況,如果老一輩人從一開始就愿意平等友善地對待子女,子女在未來也會愿意主動贍養(yǎng)老人。
——————
⑤假如父母與孩子出現(xiàn)了無法交流,雙方不在一個層面思考的矛盾,在他們無法自行解決的時候,往往雙方都需要互相理解溝通。
單向箭頭是沒有用的,需要一方主動的理解要求溝通時,另一方也選擇理解進行溝通,有時候還得需要外界能力的輔助。
⑥別人敢動手,不是僅僅看不慣。
她們的動機包括:小孩子對事情的嚴重性無輕無重;在欺負好友時沒有長輩的制止和教育;好友性格內(nèi)向,不懂反抗,而且心里對她們害怕;
這個時候方法就是,被欺負了就是被欺負了,有什么不開心的說就是了,所有事情都是需要表達的,即使父母不理解罵自己,起碼他們注意到了有這件事情。
沒有什么丟人的,盡管跟父母家長說,尋求保護,不要找沒有能力教訓(xùn)她們的人。
更多:
在溝通中好友的家人沒有主動理解,總是站在長輩的角度教育。
除非好友有一定的自我情況認知,且對自身家庭的矛盾有見解,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冷靜指出家人哪些地方不對,說出以前都遇到了什么被怎么欺負,并愿意接受冷眼與諷刺,不偏激發(fā)火使矛盾越來越多。
突破點在于在現(xiàn)實說話比較難總結(jié),在網(wǎng)上打字更容易來回思考,雙方更為冷靜。吞吞吐吐不夠自信的情況可以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