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三萬里》之三百米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大唐詩人里 世功最高的一位,對國家貢獻最大的詩人。
大唐武將中詩寫得最好的將軍。
在高干子弟中,他最勤奮,最堅持。
在落魄世家中,他最吃苦,最踏實。
在人才輩出的大唐盛世,我們讀過王勃的《滕王閣序》,一方面感嘆詩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钡牟艢獗迫?,另一方面也欽佩大唐文字的激揚: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dāng)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如果說,李白是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的天真派大富翁。
如果說,楊國忠,楊玉環(huán)是“富貴而驕,自遺其咎”的實權(quán)派。
如果說,王勃是“天妒英才,玩物喪志”的斗雞少年。
那么高適是一個笨拙的人?
還是一位宏毅的國士呢?

高適的人生也不是一帆風(fēng)順,他750年出生在沒落的官宦世家。
開元七年(719年),高適初游長安。19歲
開元九年(721年),高適自長安失意而歸,客游梁宋,定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耕讀自養(yǎng)。21歲
開元十八年(730年),高適北上燕趙,過魏州,至鉅鹿。同年,作《苦雨寄房四昆季》《贈別晉三處士》《鉅鹿贈李少府》《酬司空璲》等詩。30歲
開元十九年(731年),高適往來東北邊陲。同年,有《塞上》《營州歌》《別馮判官》等詩。?31歲
開元二十年(732年)春夏之交。高適作《信安王幕府詩》先給信安王李祎幕下諸人,求援引而無果。同年,還作有《薊門五首》詩。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赴長安應(yīng)試,未能考中。同年,作《題李別駕壁》《送劉評事充朔方判官賦得征馬嘶》等詩。35歲參加科舉考試(考公)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高適與王之渙、王昌齡宴游。高適的詩已經(jīng)開始有人傳唱。同年,作有《和王七玉門關(guān)聽吹笛》《獨孤判官部送兵》等詩。?
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有感于張守珪隱滿敗績、軍中腐敗之事,結(jié)合此前北上幽薊之見聞,作《燕歌行》詩。同年秋,離長安回宋中,中途暫住洛陽。同年,還作有《同熊少府題盧主簿茅齋》《送崔錄事赴宣城》《酬岑二十主簿秋夜見贈之作》等詩。
漫游十年,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回宋中后,寂寞寡歡。天寶七載(748年),居睢陽,窮困潦倒。同年,作有《宋中遇陳二》《宴郭校書因之有別》《酬裴秀才》《詠史》等詩。
天寶八載(749年-751年)春,三年任職,略解生活之苦。與劉眘虛、暢璀往來。睢陽太守張九皋舉薦高適為有道科,三伏至長安,授封丘尉。???初秋,至封丘上任。
天寶十一載(752年)秋,辭職至長安, 與崔顥、儲光羲、綦毋潛、岑參、杜甫、薛據(jù)等人唱和應(yīng)酬。秋末,受田梁丘推薦,赴河西幕府,登隴山,先至武威,經(jīng)昌松,至臨洮,皆不遇哥舒翰。轉(zhuǎn)至隴右節(jié)度使駐地部州西平郡,終于見到了哥舒翰,哥舒翰認(rèn)為高適是奇才,于是上表請任高適為左驍衛(wèi)兵曹,充任哥舒翰府內(nèi)的掌書記。52歲才名顯于天下。
至德元載(756年),上半年,佐哥舒翰守潼關(guān)。六月潼關(guān)失守,高適奔長安,向唐玄宗獻策,建議竭庫藏召募勇士以御賊,唐玄宗不納。唐玄宗西逃后,高適自駱谷西馳,間道追至河池郡,謁見玄宗,上《陳潼關(guān)敗亡形勢疏》,極言朝廷軍政腐敗。 ?到成都后,于八月擢諫議大夫。十二月,永王李璘在江東發(fā)動叛亂。當(dāng)初唐玄宗讓各位藩王分別鎮(zhèn)守天下,高適懇切規(guī)勸不能這樣行事。待永王叛亂,唐肅宗聽說高適的規(guī)勸有真情,就召見高適與他共同商議。高適于是陳述江東的利弊關(guān)系,肯定永王的反叛一定失敗。唐肅宗對他的分析感到非常驚奇,任高適兼為御史大夫、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jié)度使,出兵討伐李璘。同年底,與韋陟、來瑱誓師于安陸,結(jié)盟討伐李璘。56歲天降大任!

大唐的氣象——布武天下
以詩陳情,武略報國。
人才密度極高,李白是“為無為,為而不爭。”
高適是厚德載物。
很多人認(rèn)為李白一生追求道濟天下,德育百姓,結(jié)果才大無用。
李白與高適的路
不要說李白懷才不遇,李隆基一日殺三子。
太子李享被李林甫構(gòu)陷詆毀,身處險境。
李隆基被太子奪權(quán),晚年凄涼。
李享之子被賜死。李倓(tán)(?~757年),隴西成紀(jì)(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唐朝宗室,肅宗李亨第三子,母為宮人張氏。英毅才略,善于騎射。初以皇孫,封為建寧郡王,授太常卿。安史之亂后,跟隨唐玄宗進入蜀地。支持太子李亨(父親)分道揚鑣,即位于靈武。統(tǒng)軍作戰(zhàn),擊潰盤踞關(guān)中的叛軍。為人正直,得罪權(quán)宦李輔國和張良娣,糾纏于權(quán)力斗爭。至德二年,受誣賜死。寶應(yīng)元年(762年),唐代宗李豫即位,追贈齊王。大歷三年(768年),追謚承天皇帝,改葬于順陵。
修德于身,其德乃真。
高適修德于身,一生積極樂觀,窮而不困,達而不驕。
上有李泌運籌帷幄之中,下有李倓統(tǒng)兵司州刺史,李白,高適豈非等閑之輩,長安哪有酒肉之徒?
大唐盛世,更是卷王。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牝馬生于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