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真恨我讀了研究生,拉不下臉做這工作”

2022-07-25 17:55 作者:Vista看天下  | 我要投稿


《幸福到萬家》里的何幸運,剛工作月薪只有800塊。


在學歷崇拜愈演愈烈的當下,我從來沒想過大學會以“枷鎖”的形式出現在年輕人的口中。
具體來說,是最近在社交平臺上火起來的一個“金句”——
“如果我沒有上過大學,或許就能接受自己的平庸?!?/strong>


有人把它剪成短視頻,配上傷感BGM后的旁白語氣雖然略顯矯情,卻依然戳中很多人的焦慮。
也引發(fā)了一場大型造句儀式。
“如果我沒上大學,我可能會進廠擰螺絲拿著一個月五千塊的工資,不會對著滿屏的銷售崗位流眼淚?!?br>“如果我沒上大學,就能心安理得地做服務員包吃包住了,現在卻高不成低不就?!?br>明明從小被教育的是,“好好讀書,多個選擇多條路”。
但“如果沒上大學”體的流行卻好像在隱約點出——學歷在很多人心中的意義,已然走到截然相反的方向。


01

“如果沒考大學,現在美滋滋開灑水車”


每個按部就班最后走進大學的人,讀書過程中一定無數次聽過爸媽、老師說過類似的話:
“你要是不用功,以后只能去掃大街/端盤子/去工地搬磚?!?br>盡管知道職業(yè)沒有高低,更不該去歧視體力勞動者的崗位。
但經歷了漫長的耳濡目染,已經牢牢將教育和出路綁在了一起——我讀書是為了逃離掃大街、端盤子的命運。
于是在有關“學歷是枷鎖”的抱怨中,職業(yè)也仿佛慣性一般被分為了三六九等。
服務員、收銀員是“人人都能做的工作”,也是讓大學生“拉不下臉”來的工作。


但如果暫時放棄“大學生是不是高人一等”的討論,就會發(fā)現事情真正矛盾之處——
很多為這段話深感共鳴的年輕人,是真的不覺得自己的學歷有什么了不起。
“如果我沒上過大學”的句式之所以能引發(fā)大規(guī)模轉發(fā),其實是精準地展現出了這群年輕人真實的困惑:
為學歷的價值努力十多年,卻發(fā)現無法獲得想象中的回報。
一直以來的篤信開始動搖,但又不敢完全推翻。
于是把原因歸結于自己做的還不夠:“讀書是有用的,但我讀的這點書沒什么用?!?br>痛苦、糾結、自怨自艾由此產生。


這幾天看到不少大學生、畢業(yè)生在網上改寫、轉發(fā)這個句式。
最引人注目的并非對“人生重來”的憧憬。
而是很多人對體力勞動的描述,仿佛是可以舒服躺平的烏托邦。


重復機械勞動的流水線工人,被美化為“不用動腦,每天定點下班還包吃包住”;
需要早起進貨、擔憂收入和客流的小賣店老板,變成了“每天坐在躺椅上享受生活的人生贏家”。

這讓人想起前幾年大家聲討“卷”文化時,網上冒出的一個問題:

如果不考慮現實和面子,你的理想職業(yè)是什么?

下面被提名最多的并非什么能讓人大富大貴的職業(yè),反而是很多看起來簡單重復的工作。

什么給蘿卜雕花啦、給果樹剪枝啦、在商場里開著小電車拖地啦。最受歡迎的選項是——開灑水車。


這是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大學生,對體力工作的無知和傲慢?

在當時或許部分成立。但目睹過近幾年他們在就業(yè)市場上遭受的捶打,旁人已經無法再給出這樣的結論。

從大一就開始為自己尋出路的年輕人,真不知道做服務員、進廠要面對的生活是什么嗎?


豆瓣上有個帖子,發(fā)帖人在藥廠流水線上班,早8晚4工資6K。
他的生活引發(fā)了很多年輕網友的羨慕,大家仿佛醍醐灌頂一般,紛紛吐槽自己狂卷加班不如進廠。
但故事的另一面是,評論區(qū)里還有條留言被頂上高贊:

“這種工作強度真是個例,我家那邊的藥廠都是倒班還拖欠工資。”

抱怨“學歷成為枷鎖”,與其說是源于對現實的無知,倒不如說是苦悶年輕人對內心情緒的釋放。
因為眼前的壓力太重,才會在想象中給另一種生活鍍上金邊。
但這金邊又那么易碎。
易碎到稍微動動心思“放下身價去試試那些工作”,就會立刻被拖回現實主義的思維當中。
“進廠后有雙休嗎?有合理的工作時間嗎?有年假嗎?加班的話有加班費嗎?有五險一金嗎?有不被壓榨的正經的能養(yǎng)活自己的工資嗎?”


02

從“浪費能力”到“浪費學歷”


所謂“學歷是枷鎖”,本質上其實是一句委屈的質問——
“苦讀這么多年,難道真的只能去擰螺絲嗎?”


如果僅僅將其簡化為“高材生該不該去做體力勞動”,這其實是個至少已經吵過20年的老話題。
只不過以前爭議通常發(fā)生頂尖高校的學生身上。
遠有十幾年前的北大畢業(yè)生賣豬肉,引發(fā)全社會對“大材小用”的討論;
近有兩年前清北碩士、博士們扎堆報名深圳的小學中學教師崗,正反雙方吵成一團。


但在這些例子中,大材們的“小用”依然是一種主動選擇。
有人追求機遇、有人追求穩(wěn)定,但相通之處是都“有得選”。
如今讓越來越多年輕畢業(yè)生深陷的“高不成低不就”焦慮,其實讓我聯(lián)想到的是另一個例子。
去年10月,一位38歲的中山大學碩士上街開摩的。
不為了“賺錢多”“有前途”,而是因為中年失業(yè)。

“反正在家閑著也沒事做,跑摩的還能出去透透風,放松心情?!?/p>


盡管當事人表示開摩的只是過渡,沒打算作為長久事業(yè)。
但這無疑呈現了所謂“大材小用”的另一種面貌,也是更接近普通大學生們的面貌。
所謂“如果沒上過大學就好了”,不止是懼怕外界失望、審視的眼光;
還擔憂自己將被動向某種更難、更苦的生活方式兼容。
對于花了十幾年在讀書這件事上的普通大學生來說,這一變化比想象中更殘酷得多。
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比從前更加篤信“學歷有用論”。


之前曾有一波討論,說現在大學生從大一就開始卷:比完學分比論文,比完科研比考研……
最后大學四年也變高中。
但與其說這是一種考試慣性,不如說外界從來就沒有給他們展示過別的可能。
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只能抓住最信賴的、最熟悉的東西,所謂“學歷崇拜”也是順理成章。
但走出象牙塔時才發(fā)現,手中的這根稻草根本無法抵抗現實中的大風大浪。
“成績越好出路越好”——真實世界從來都不是這樣運作的。


回顧當年那些有關“大材小用”的例子,你會發(fā)現大家對于學歷推崇一直都沒有變過。

但學歷這個概念,卻在不斷被“提純”。

爭論“北大畢業(yè)生該不該賣豬肉”,大家還在討論一個北大學歷所代表的能力,能不能在豬肉行業(yè)里得到發(fā)揮。
而如今提到學歷,只是那張文憑本身。
在愈演愈烈的壓力下,個人能否在工作中發(fā)揮優(yōu)勢,在就業(yè)的優(yōu)先級中早就已經不知道下滑到哪里去了。
人人都不能免俗地以學歷為梯,試圖翻一道自己力所能及范圍內最高的門檻。
變成“人生通關道具”的早已不只是一紙文憑。
還有實習證明、科研成果……一切可以被量化、排序的東西。
我曾在小紅書上刷到過一篇“教你如何避免浪費學歷”的內容,點進去發(fā)現是個簡歷修改師。
她把一份來自某211畢業(yè)生的簡歷列出來,一條條分析、打分。
211+大廠實習經歷+XX證書能拿到什么檔次的offer,如果再有兩個行業(yè)內的科研項目,檔次還能再往上提一提……


最后因為當事人在校期間的實習含金量不足,簡歷修改師判斷她無法進入大中廠。
“可惜了,就差一個對口實習,浪費了211的文憑?!?br>恍惚間,你感覺人生好像真的變成了一個大型排位游戲。
辛苦十幾年攢夠道具——走出學校的那一刻,即是勝負揭曉之時。


03

教育本該讓人有更多的選擇


至此,“學歷變成枷鎖”能在今年讓很多年輕人覺得說進心坎里,簡直再正常不過了。

想象你為一款游戲肝了很久,卻突然發(fā)現規(guī)則變了,攢的經驗全不能用。

而這偏偏又不是隨時可以重啟的游戲,而是只有一次的人生。

為之付出的也不是一星期、一個月,而是十幾年。

的確有人曾在舊規(guī)則中嘗到甜頭。

比如前幾年的“互聯(lián)網大廠學歷通貨膨脹”:非碩士不要、非名校生不要、第一學歷非985不要……

高學歷門檻,搭配跟各行各業(yè)比都算得上頭部的待遇。

文憑不僅是學習能力的證明,更具化為人生的第一桶金、通往幸福生活的敲門磚。


直到浪潮褪去,才發(fā)現光鮮的學歷雖然確實很有用處——
但能成為敲門磚的最關鍵前提,得是人家還沒鎖門。
在網上年輕人對自己“高不成低不就”的自訴中,有一條讓我印象格外深刻。
里面提到《三體》中的“農場主理論”:農場主每天中午十一點來給火雞喂食,據此火雞科學家總結出一條宇宙定律。
“每天上午十一點,就有食物降臨”。但感恩節(jié)上午十一點食物沒有降臨,農場主進來把它們都捉去殺了。

“寧可希望自己沒上過大學”,是因為發(fā)現自己為之付出的終點,原來并非永恒不變的真理。

所有人說“考上本科才有前途”的時候,于是相信讀書真能改變命運;

當職場激烈爭搶“高學歷人才”時,于是覺得這預示文憑將成為就業(yè)時絕對的硬通貨;

學校里扎堆考研的氛圍、一畢業(yè)就拿幾十萬年薪的名校生,于是以為自己的一切努力都注定會在某一天獲得回報。

結果卻發(fā)現當標準改變時,自己沒有任何方式可以晚會。

“如果沒上大學,我就可以安心進廠。”
雖然看起來,滿是年輕人的自命不凡和不識人間疾苦。

但其實道破的恰恰是荒唐的本質——教育原本為了給人更多的選擇,海闊憑魚躍,山高任鳥飛。

如今卻成為了枷鎖,讓年輕人囿于一汪小小的池水。

這篇文章剛剛動筆時,我本來想勸正在經歷學歷幻滅、就業(yè)焦慮的年輕人想開點。
可現在卻一句這樣的話也說不出來。
只是想到我們之前曾經寫過的一位B站UP,考研失敗后決定回家接受一份月薪1300的工作。


看似是一種“下墜”,但評論區(qū)反倒有無數人說自己被鼓舞到了。
如果說“高不成低不就”的普通人,注定只會夾在簡陋的辦公樓和流水線工廠之間;
或許唯一跳出來的方式,就是認清把學歷作為評判人生的唯一標準,只是被營造出來的幻覺。
這或許意味著對自己過去的部分否定,也一定會很痛苦。
但人生本來就是有很多維度的,只有認清了真相,才有機會不那么迷茫地走向未來。


“真恨我讀了研究生,拉不下臉做這工作”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兴宁市| 清远市| 汽车| 长兴县| 贵州省| 鲁甸县| 宜宾市| 滨州市| 临猗县| 新闻| 桂平市| 宁化县| 龙岩市| 平潭县| 荥阳市| 江华| 托里县| 本溪| 华阴市| 德兴市| 方城县| 皮山县| 华坪县| 浪卡子县| 大余县| 营口市| 灵川县| 怀柔区| 临泉县| 门头沟区| 论坛| 奉贤区| 页游| 精河县| 上蔡县| 旺苍县| 修武县| 电白县| 普宁市| 博白县| 甘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