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脈要明確的三個問題:1.把切脈運用到臨床。2.切脈貫穿五個步驟(診斷-辨證-立
切脈要明確的三個問題:1.把切脈運用到臨床。2.切脈貫穿五個步驟(診斷-辨證-立法-遣藥-出方)。3.切脈重點考察:第一,正氣或腎陽如何;第二,五臟脈的生克制化如何;第三,有沒有外邪,也就是《傷寒論》說的三陽證問題。 首先我們說說,有沒有《傷寒論》說的三陽證問題。這三個指頭,我要講一講,正常脈,指端指腹要一條線,這個患者稍微高一點,壯一點,豐滿一點,寸脈的空隙比較大,我們就定在中間,寸一定,其余就自然定了,松緊自己掌握,這個誤差的把握, 就是在一兩毫米。 輕?。狠p輕搭上去,什么心包、膽、小腸,不去細分,一起切,了解他的氣,沒有膽病,一般就不需要專門切膽脈的。這個人輕輕搭上去:浮,稍緊(緊:起碼分五個層次,緊甚、緊、稍 緊、稍微緊、微緊),不同的緊,說明寒不一樣,這就了解了肌表。 然后稍重,切膀胱脈,這就跟《傷寒論》的三陽、三陰有關(guān)系了。這個患者的膀胱脈:浮,緊(有風寒),這個緊是稍緊,這個是風邪重于寒邪,比剛才輕取這個緊要明顯,也就是說太陽膀胱是風、寒兩感。從這個脈來看,他不是今天,也不是昨天,是前幾天就感受了外邪的,此為舊疾。這個時候,就要考慮用解太 陽膀胱經(jīng)風寒兩感的法,這個法,我們已經(jīng)歸納得比較簡單了。 三個指頭重取下去,就是了解他內(nèi)部?!安橥舛獌?nèi),明內(nèi)而知外?!辈祗w內(nèi)氣的運行情況。重取脈為:洪、大、緊,氣滯,濕滯。緊脈反映有寒,有里寒,雖然還不是很重,但是脈達不到緩力神了。 膀胱:膀胱脈過后就按少陰脈,也就是腎脈,要至骨,這三個指頭,只有食指至骨,其他兩個指頭不動。這個患者,首先反映出來:①腎脈緊,腎有寒。②腎脈稍浮,這并不是腎陽起來了,是陽不歸位的表現(xiàn)。因為腎脈(指腎氣、腎陽)要起來,就必然是沉取脈緩而有力有神。 沉取:這個患者是陽不歸位的表現(xiàn)。陽不歸位怎么解決,除了治外邪以外,還要用四逆白通湯,使其陽歸位。 左尺脈:反映了兩個主要問題。第一個腎陽弱、正氣弱(腎脈緊、腎有寒都是腎陽弱,陽不歸位)。腎陽和整體結(jié)合起來,斷定這個人的正氣如何。這個人正氣虧損,這是我們的一個結(jié)論。我們并不是要按照他說的,針對血脂高、血糖偏高這些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