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第三十九章
2023-07-07 00:23 作者:若有若無的風(fēng) | 我要投稿
【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也:謂天毋已清將恐裂,謂地毋已寧將恐廢,謂神毋已靈將恐歇,謂谷毋已盈將恐竭,謂萬物毋已生將恐滅,謂侯王毋已貴以高將恐蹶。故必貴而以賤為本,必高而以下為基,夫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谷,此其賤之本輿?非也,故致數(shù)輿無輿。是故不欲,祿祿若玉,珞珞若石。
【注解】
過去得“道”的人,天得“道”能夠 清明,地得道能安寧,神得道能靈驗(yàn),谷得道能盈滿,萬物得道可以長生,侯王得道天下可以正。推而言之,天不再清明,恐怕會崩裂;地不再安寧,恐怕要塌陷;神不再靈驗(yàn),恐怕要衰落;谷不再充盈,恐怕要竭盡;侯王不再自高而尊貴(侯王不再以追求高尚的品德而高貴,指失德而不貴),恐怕要覆滅。故而要被尊貴,必須能以謙下作為基礎(chǔ);要被推崇,是以卑下(謙敬)作為基礎(chǔ)。因此侯王以“孤”“寡”“不谷”作為自己的稱呼,這不正是以謙下作為根本嗎?不是的,是執(zhí)著追求榮譽(yù)(或贊譽(yù)),就失去了贊賞(聯(lián)系第二、三、十七、十九、二十二、二十三章)。沒有私欲,光潔鮮艷如玉石,普普通通如石頭沒有什么不同。
這一章最后一句話的解釋是按照《老子》的核心觀點(diǎn)的延伸來理解的,即不名、不貴、不上。其他多解釋為“不愿做光彩的美玉,而愿意成為堅(jiān)硬普通的石頭”,這是完全不符合老子的思想的,并且充滿了虛偽和做作。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