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公正Justice:一場思辨之旅(中英字幕全12集)邁克爾·桑德爾(

問題1:你是電車司機,剎車壞了。前方的軌道有5個工人施工,側(cè)邊軌道有1個工人施工,你可以選擇繼續(xù)前行,或者是選擇轉(zhuǎn)到側(cè)邊軌道。你該如何做?
多數(shù)人選擇“犧牲一人保全五人是最好的選擇”的原則。
問題2:你不是司機,你是旁觀者,站在橋上。電車前行,剎車壞了,并且前進的軌道上有5個人。你發(fā)現(xiàn)你的旁邊站著個超級大胖子,你可以選擇推他一把,然后他摔下橋正好阻擋電車的前進。
多數(shù)人選擇不去這么做。
問題3:當你是個急診科醫(yī)生,因為事故送來了六個傷患,其中五個人傷勢較輕,一個人重傷。你需要選擇給重傷的人緊急手術(shù)保住他的生命還是去給五個人進行救治,只要選擇救治一邊,另一邊的人就會死去。你該如何做?
多數(shù)人選擇救5個人。
問題4:你是器官移植醫(yī)生,這邊有五個病人需要移植器官才能存活,分別是五個不同的器官需求。你突然想起,在隔壁病房有個來體檢的健康人,他正在打盹,你可以悄悄進去,移植他的器官去救那五個人。你會如何做?
幾乎所有的人都選擇不這么做。
“犧牲一人保全五人”的原則失效了。如何來解釋這兩個情況的區(qū)別。
道德原則是怎樣的。
第一條道德原則:正確的選擇,道德的選擇,取決于你的行為所導致的后果。
最終結(jié)論是:犧牲一個人保全五個人。這是后果主義道德推理的例子之一。后果主義道德認為是否道德取決于行為的后果,取決于你的行為對外界所造成的影響。
第二種是絕對主義方式的道德推理。該推理認為是否道德取決于特定的絕對道德準則,取決于絕對明確的義務(wù)與權(quán)利。
兩個道德推理的區(qū)別:
后果主義道德推理中最具影響的就是功利主義 (杰里米·邊沁提出)。
絕對主義道德推理最注明的是康德提出的。
當我們在思辨這些問題時,會承擔個人風險和政治風險。哲學就是讓我們面對自己熟知的事物,然后引導并動搖我們原有的認知。
真是諷刺。
這門課程的難度就在于傳授的都是你們原有的認知,將熟知的事情變得陌生。
不是通過提供新的信息,而是通過引導并激發(fā)我們用全新方式看待問題。但是這正是風險所在。一旦所熟知的事物變得陌生后,它再也無法回復(fù)到從前。自我認知就像逝去的童真,你一旦認知到就無法不去想和不去察覺。
哲學使人疏離現(xiàn)實,甚至可能弱化行動力。
但是懷疑論是從回避哲學思考的一種方式,通過對哲學現(xiàn)實意義的懷疑進行一種回避式的態(tài)度,但是也有不足。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中提到,懷疑論是人類理性暫時休憩的場所,是理性自省以伺將來做出正確選擇的地方,但絕非理性的永久定居地。簡單地默許于懷疑論,永遠無法平息內(nèi)心渴望理性思考的不安。
這門思辨課呼喚你們永不停息的理性,探索路在何方。
1.功利主義哲學
功利等于快樂減去痛苦,幸福減去苦難。在此基礎(chǔ)上,邊沁提出了功利最大化的原則。通過觀察得出,所有人類均受兩大至高無上的因素所支配,痛苦與快樂。
人的本性就是趨樂避苦的。所以我們應(yīng)以道德為基準,不管是在考慮個人行為是還是作為立法者或者公民時。作為立法者,最正確的選擇是全方位的最大化地提升幸福。
功利主義最多的一個口號就是為更多的人謀求最大的幸福。
三個問題
1、某些基本權(quán)利我們都有嗎?
2、為什么只要經(jīng)過特定程序,不管什么結(jié)果都是可以視為是正當?shù)?
3、征得同意有何道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