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書(一)——這個世界會好嗎?
想寫這個系列已經(jīng)很久了,起初目的是因為覺得人生無常,萬一哪天突然掛掉,也好讓周圍人知道點什么,算是為死亡做一個小鋪墊。再后來,是覺得每天渾渾噩噩,在無意義的重復中度過,掛了就掛了,實在是有點失敗,那怎么能證明我存在過,或者說以什么樣的形式能讓我的“存在”更久一點呢? 思前想后,就有了這樣的“遺書”,想要表達的東西有點多也有點亂,所以會寫若干個,也許這樣的形式也并不能讓我的“存在”延續(xù)更久,但至少我努力過了,我向世界表達了我的想法,至少在這里我可以感覺到我是真實的存在。 下面是第一個話題—— 這個世界會好嗎
這個問題縈繞在我腦海中很多年了,但我始終沒有答案,或者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我給出的答案是:會吧。這代表著我對此問題的態(tài)度是趨向樂觀的,我之所以會有這樣模糊的答案,是因為我知道有很多東西是這個世界無論怎么發(fā)展,科技無論怎么進步都無法改變的,比如人無窮的欲望,比如階級的存在。 欲望的存在是根植于人們心中的本性,即使那些宣揚知足常樂的老人言,或者那些宣揚“清凈、無為”的道家,亦或是教人看破放下的佛家,亦或是其他什么言論,究其根本也僅僅是讓人們控制欲望、節(jié)制情緒,人性的貪婪是根植于基因中的,這是智人所以能存活下來的關(guān)鍵,為了活下去人類必須盡可能的獲取資源、存貯能量,幾萬年下來,這樣的隱性基因已經(jīng)無法剝離。欲望無盡,就會有無盡的出于貪婪本性的可以理解或不可理解的行為,就會產(chǎn)生難以調(diào)和的矛盾,從這一點出發(fā),我覺得社會不會好,至少不會如我想象般美好,這個稍后細談。 階級的存在,有階級就會有壓迫,就會有不公,無一例外,只有形式的不同,沒有任何意外。相關(guān)的例子簡直太容易想到,可以說到處都是,根本沒必要費腦筋去論證此事。當然,階級不是自古就存在的,最原始的智人是沒有這樣的概念的,那是因為他們每天腦子里只有一個想法:活下去!自從食物有了富余,有些人可以脫離生產(chǎn)開始思考,階級就產(chǎn)生了,社會也就產(chǎn)生了,而階級從產(chǎn)生開始就注定無法在人類社會消除。 以上兩點,是我認為這個社會不會那么好的底層原因,而這可能是我自己的問題,我太過理想主義了,我希望人間平和、沒有爭端,希望處處充滿快樂,沒有人會為溫飽發(fā)愁,也沒有謊言和欺騙,當然,這一切都不可能發(fā)生,只能淪為無用的幻想,被人鄙視為胡言亂語,精神錯亂。 所以最開始的問題就變成了:
這個世界會比現(xiàn)在更好嗎?
我的答案是:會吧。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進步,還有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以前困擾人們的一些基本問題會得到解決,比如溫飽,比如住的地方(雖然現(xiàn)在房價還貴的離譜),比如出行更加便捷,溝通更加高效,同時,以往沒有那么重要的精神文化也得到重視,人們有了更多選擇,各方面都會得到改善。即使現(xiàn)在沒有完善的地方也會逐漸提高。 但是也不能忽略另外一些可能的情況,比如階級的固化、貧富差距的增加,比如垃圾文化不良信息的充斥,人愈發(fā)的盲目自信和狂妄無知,欺騙和謊言盛行,信任和安全感的丟失,這些并不是毫無來由的無端聯(lián)想,甚至有些已經(jīng)暴露出來,有些已經(jīng)初見端倪。 如果讓我用一個詞形容現(xiàn)在的時代,那一定是:魔幻,之前任何的時代都沒有這樣的魔幻,一邊宣揚正能量,一邊笑貧不笑娼;一邊信息量爆炸,一邊精神極度空虛;人們一邊追求驚險刺激,一邊有要求陽春白雪;一邊希望幫助他人,一邊又害怕錢沒用到該用的地方;一邊說著政府辦事不力官僚主義,一邊在反復考編……魔幻的事情太多,一些不正常已經(jīng)被默認正常。 你以為人們在抱怨、在討伐,其實人們不是在追求公平與正義,只是埋怨自己沒有站在不公平的有利一方;你以為人們在探討、在辯論,其實人們不是想要一個公認的結(jié)果,只是在表達情緒尋找自己的支持者; 一部分人天天吵嚷著佛系、躺平,卻又每天準時起床開卷,而那些真正佛系、躺平的人,不屑于發(fā)表任何評論,他們甚至連這兩個詞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關(guān)于“魔幻”的例子還能列舉很多,我相信每個人都能找到相似的例證,就不過多表述了。 回到最開始的話題,我的想法也許有些消極悲觀,現(xiàn)在看到的東西也許在某個時刻就會發(fā)生改變,歷史也曾證明過,當一個社會發(fā)展到崩潰邊緣的時候,會有一些“突如其來”的改變來讓社會秩序重組,然后重新煥發(fā)生機,如王朝的更迭、文藝復興、新文化運動等等,雖然讓人類始終保持理性是一種奢望,但是在關(guān)鍵時刻,理性卻能挽救人類的命運。 100多年前,學者梁濟問子梁漱溟:“這個世界會好嗎?”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三天后梁濟投湖自盡。梁濟是帶著深深的絕望投湖的,他看到了西方的強勢,國家的腐朽,人民的悲涼,作為一個讀著“為萬世開太平”長大的學者,他無力改變眼前的局面,他的絕望可以想見。 而梁漱溟先生抱著“世界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信念,終于等到了新中國的成立,等到了一個新的時代。 與那個時代相比,今天的生活不知道要好多少倍,我的想法也許會被認為是“矯情”,也許會有明白人來說一句:吃飽了撐的。我接受任何批評、指責或者是謾罵。 但是,我想問兩個問題:難道我沒有吃飽了以后“胡思亂想”的權(quán)利嗎?難道我沒法發(fā)表我自己想法的自由嗎?難道所有人都要“務實”和“一切向錢看”嗎? 或者換個角度看,這樣的結(jié)果不也有點魔幻嗎? 我并沒有任何想要疊甲或者辯解的意思,既然作為《遺書》,這些就是我此刻最真實,最深層的想法,我的理想是真實的,我的擔憂也是真實的,我的憤怒不解是真實的,我的矛盾也是真實的,僅此而已。 就把這篇作為我遺書的開始吧,算是定一個基調(diào),至于我的想法會不會改變,誰知道呢,沒真正離開前一切皆有可能,但大體方向是不會變了。 最后,感謝您的圍觀,見證我為sw做的一點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