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避坑指南:秦PLUS/卡羅拉/思域/帝豪L熱門10車拆解,誰在偷偷減配
近日,有媒體斥資200萬把主流的15萬級家用車全部拉到一起拆解,直接把它們的“底褲扒開”,看看誰的用料最扎實,在碰撞中誰更耐撞,誰又在看不見的地方把成本壓縮得更兇殘。

◆有車型兩邊的B柱都出現(xiàn)銹蝕;
◆有車型防撞鋼梁像花瓶一樣脆弱;
◆有車型主駕副駕區(qū)別對待;
◆有車型減震器已經(jīng)出現(xiàn)漏油……
如果你近期買車真的推薦你讀一下這篇文章,雖然車多項目多可能會有點枯燥,但事關安全,說不定看完買到對的車關鍵時刻能救你一命。重點信息我已經(jīng)幫你整理出來了,認真閱讀并收藏備用吧。

這10臺車有自主,有日系,也有德系美系韓系,都是最為主流的,15萬買車你很難跳過它們,分別是,秦PLUS DM-i、帝豪L Hi·P、艾瑞澤8、長安UNI-V、軒逸、思域、卡羅拉、朗逸、威朗、伊蘭特。
防撞鋼梁誰最硬:艾瑞澤8強過思域

防撞鋼梁是藏在保險杠內(nèi)部的鋼或鋁結構橫梁,最早是用來減輕低速時碰撞損失的,現(xiàn)在已進化到高速的吸能防護了,對防撞鋼梁的要求日益嚴苛,特別是在25%、40%偏置或正面碰撞中保護乘員。強度不夠高,與吸能盒匹配不好,過早折斷和撕裂的防撞鋼梁是不合格的。


10臺車中,思域和艾瑞澤8最為突出,只有它們使用了全鋁合金材質,吸能盒也是鋁合金,性能很有保障,而且都特別粗壯,用料特別扎實,這已經(jīng)不是為了應試,不是為了低速碰撞了,在高速時也能提供很好的保護,它們真的有在為你的安全著想。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卡羅拉的防撞鋼梁,采用鋁合金搭配鋼質吸能盒,料厚不夠,在高速時容易發(fā)生撕裂斷裂。

而威朗的小薄鐵片做的防撞鋼梁是10臺車里最差的,只能吸收2.31千焦的能量,倒數(shù)第二是UNI-V,只有8.36千焦,而艾瑞澤8高達30多千焦,是所有車型里吸能效果最好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防撞鋼梁前面加了泡沫,并不是說偷工減料(沒有防撞鋼梁,只有泡沫,那就是偷工減料了),能起到減輕緩沖,保護行人的作用。而艾瑞澤8還加了副梁,是除了合資車外唯一應對行人保護的,看來經(jīng)常說奇瑞很下本,造車很用心并非空話。

10臺車里,最貴的思域還有發(fā)動機蓋彈出裝置,在碰撞時發(fā)動機蓋彈出,也可保護行人,但這玩意挺貴的,修一次要1萬多,本田在被動安全還是做得挺到位的,不要一味兒說日本車不經(jīng)撞了。

后防撞鋼梁方面,大多比前的弱很多,10臺車里最弱的3臺是秦PLUS、伊蘭特和威朗,強度堪憂,可能是成本考慮吧??_拉的后防撞鋼梁是吸能效果最好的,而且比前的還強,這怎么理解呢?“馬路三大媽”卡羅拉預判了它開得比較慢,提前防被追尾?

卡羅拉、軒逸和艾瑞澤8是吸能效果最好的三根梁。這部分,奇瑞和本田值得點贊。
主駕副駕區(qū)別對待:用料不一致

把它們的A柱、B柱和門檻切開,看看用料,還有左右側有沒有區(qū)別對待。秦PLUS的鋼材材質在及格以上,但在門檻梁上,主駕側有兩層鋼板,而副駕側只有一層,單薄了很多,這是出于碰撞測試應試的考慮,因為大多數(shù)都是測試主駕駛側,所有會看到有些車用了“打補丁”的加強措施。

帝豪L針對側面碰撞增加了一個力傳遞的梁體,副駕側則沒有。伊蘭特在A柱上區(qū)別對待比較明顯,主駕側A柱鋼材強度達到S級(1583MPa),副駕側只有678MPa,差一倍多。
這種用料不一致得怎么看呢?確實相對來說,主駕每次都是有坐人的,副駕則不一定,這種出于成本考慮,左右側不一致似乎是可以理解的,但副駕的命也是命,能一致是不是更好呢?

在用料上,軒逸是10臺車里唯一一臺在短短2個月時間內(nèi)就出現(xiàn)B柱銹蝕的,而且是左邊和右邊都銹蝕,B柱使用的是熱成型鋼,這里出現(xiàn)銹蝕長久使用會有很大的安全隱患,日系車如果在耐用性上出問題,那長久積累的品牌優(yōu)勢就沒了。

白車身相當于人的骨骼,朗逸、秦PLUS、帝豪L算是老一代的結構設計,幾乎讓A柱和防火墻去充當保護,熱成型鋼比例不高,強度不夠的話會造成乘員艙的崩潰。


而像軒逸、艾瑞澤8、長安UNI-V是新一代的結構優(yōu)化,對碰撞力的分散,對乘員的內(nèi)傷會減小。卡羅拉對力的傳遞有清晰的路徑,走遍車身,這是TNGA的設計特色。長安UNI-V和艾瑞澤8在骨質鋼材強度和用料上比較厚道,和合資車差不多。
側氣簾和座椅皮套



伊蘭特、秦PLUS側氣簾較小較短,朗逸、思域、艾瑞澤8側氣簾覆蓋面積大,充氣量多,保氣時間長。排名靠后的是帝豪L、秦PLUS、威朗和伊蘭特,大多數(shù)是出于成本考慮,在這些看不見的地方應付應試可以,但安全性堪憂。

很多外加的座椅皮套是為了舒適性或美觀,商家也會夸??谡f不影響側氣囊的彈出。但實際測試有些皮套真的彈不出來,真是自己花錢要自己的命,所以建議原車怎樣就怎樣,不要多花錢買這些裝飾件啦,再差的原廠件也比加裝的強。
隔音棉:大半合資車減配


軒逸、卡羅拉、思域、朗逸這幾臺合資車用的都是棉氈的回收棉,成本非常低,比發(fā)泡材料低80%。合資車里只有威朗和伊蘭特用了發(fā)泡材料,自主大多數(shù)也大面積用了較貴的發(fā)泡材料,包括秦PLUS、帝豪L、艾瑞澤8,但長安UNI-V用了回收棉,長安在這兒扣成本了?;厥彰抻猩秹奶幠兀颗菟巳菀装l(fā)霉發(fā)臭,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影響。
軒逸減震器漏油,思域懸架厚道


10臺車里40根減震器中,有一個軒逸的回彈速度慢很多,因為這根日產(chǎn)原廠減震器漏油了,做了相同的測試跑了相同的路況,別人不漏油你漏油,有點說不過去了,而且你還是合資。
這批車懸架大多是前麥弗遜后扭力梁,不過也有像思域、卡羅拉、長安UNI-V、艾瑞澤8用了后E型多連桿,差別都不大。

但思域給了我們一點驚喜,它副車架是全鋁合金的,后懸架也有部分用到鋁材,這在15萬級里算下血本了。是10臺車里唯一看到底盤用到鋁的車,它在碰撞中,這些鋁材能承擔一些能量沖擊。


此外,在秦PLUS和艾瑞澤8后懸架上我們看到一些補丁加強筋,這不利于輕量化,可能是它是從燃油版車型改進來的,或者懸架匹配的不大好而做的補救吧。
動力總成(插電)混動車碾壓
大體可以分兩個陣營,純傳統(tǒng)內(nèi)燃車陣營和(插電)混動陣營。內(nèi)燃車技術發(fā)展得很成熟了,基本都差不多,朗逸自然是1.4T+7擋干式雙離合做出來的油耗是這幾臺純?nèi)加蛙嚴镒畹偷?,也是跑得最快的,它用了水冷的中冷,散熱效果更好。艾瑞?用到了鋁合金缸體、缸內(nèi)直噴、渦輪增壓等等,長安UNI-V的渦輪還用到了雙渦管,進排氣更通暢,還有水冷中冷器,基本自主品牌的發(fā)動機技術和合資的差不多了。


但是另外5臺(插電)混動對上面5臺就有更大優(yōu)勢了,秦PLUS是最便宜的,9.98萬起,因為起輔助作用,可以待在自己的舒適區(qū),轉速穩(wěn)定在高效區(qū)間,這對于長期的可靠性來說很重要。它的EHS混動系統(tǒng)里發(fā)電機和驅動電機構造很簡單,依靠較大電池有很強的動力調(diào)動。

而帝豪L的混動為了兼顧強動力和低油耗,它的混動系統(tǒng)就做得比較復雜,結構也占用大部分空間,這會讓人擔心一些可靠性,有反饋說一些動力故障如動力中斷等等。豐田是混動的鼻祖,可靠性不用擔心,但新技術也沒有太多。思域的混動雖然是自然吸氣的,但用了缸內(nèi)直噴,缸體也輕量化處理,很輕。電機做得比較緊湊很薄,這套電機的匹配做得很好,能耗低。日產(chǎn)e-POWER的1.2L三缸技術還是過渡性的,除了那臺天籟的2.0T其他的都可能是暫時的,后期還是得改進。
電池布置各異,放車底成主流

電池的布置位置看,秦PLUS和帝豪L布置在底盤下面,豐田本田日產(chǎn)藏在車里座位下面,放在這里碰撞時安全些,當然因為它們電池相對較小才能藏得下。在電池熱管理方面,比亞迪和吉利做得較好,秦PLUS用到了空調(diào)冷媒直冷,這是時下純電的主流。帝豪L用的是液冷散熱,冷卻板布置在模組的底面,比較傳統(tǒng)。

而日系三款都用的是風冷,用所謂的自然風吹冷電池,簡單粗暴又便宜,就是效果一般般。思域電池包是用2大模塊組成,外殼由塑料包裹,內(nèi)部有金屬保護支架,每個模塊有36個單體電芯,最大工作電流達到300A,支持超大倍的充放電,典型的功率型電池??_拉還是用古老的鎳氫電池,主要的考慮到安全性以及低成本,但第五代的混動系統(tǒng),已經(jīng)轉向三元鋰了。而軒逸電池總共才2度多,相對沒有太大優(yōu)勢,等待后期換代吧。

小結

從這次10車拆解來看,不能說某款車就完全勝過其他車,但可以看出合資里的思域和自主里的艾瑞澤8在看不見的地方都比較扎實下本,是比較良心的車型。當然,考慮到成本因素,像秦PLUS、軒逸等在某些方面會有點縮水,這也是可以預料的??赐昴阌X得10款車中,誰是最符合你需求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