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科普:東風11G型內(nèi)燃機車

東風11G型(跨越)內(nèi)燃機車是中國鐵路使用的固定重聯(lián)準高速內(nèi)燃機車車型,由中國戚墅堰機車車輛廠為中國鐵路第五次大提速而專門研制,其設計借鑒了東風11、東風11Z型內(nèi)燃機車的技術,能夠滿足單司機值乘、長交路連續(xù)運行的應用條件,并具有向旅客列車供電的功能,同時也是我國第一種采用全微機控制技術的內(nèi)燃機車。 根據(jù)2003年鐵道部向戚墅堰機車車輛廠下達了研制用于中國鐵路第五次大提速的提速機車的任務,由戚墅堰廠在東風11型機車的基礎上研制了東風11G型柴油機車,車型代號DF11G。于同年11月完成了2臺樣車試制,并開始批量生產(chǎn)。由于鐵道部當時正在宣傳“鐵路跨越式發(fā)展”的口號,因而在每臺東風11G型機車的車身上都刷有“跨越”字樣的標志。(因而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被國內(nèi)鐵道迷送外號為劉“跨越”) 東風11G型機車采用雙機組合式,由兩臺結構相同的單節(jié)機車重聯(lián)組成一組,單節(jié)機車采用單司機室,機車走行部與東風11型機車相同。裝用16V280ZJA型柴油機,最大運用功率2×3610千瓦。機車總重2×138噸,機車標稱功率2×3,040千瓦,最高時速為170千米/小時,軸式2×(Co-Co),軸重23噸。具有機車向客車供電的功能,每節(jié)機車裝一臺輔助發(fā)電機,兩節(jié)機車可分兩路獨立供電。采用流線型頭型,降低了與鄰車交會時的空氣壓力波,具有標準化駕駛臺,管路規(guī)范化。其設計充分借鑒了東風11型、東風11Z型機車成熟可靠的技術,部分關鍵部件采用進口件,利用國外成熟可靠的技術。東風11G型是當時中國鐵路運用的最先進的交—直流電傳動內(nèi)燃機車。東風11G型機車牽引18-20節(jié)客車在千分之三坡道上速度可達160 km/h。 截至2008年2月,東風11G型柴油機車已制造了158臺(79組)機車,最大機車編號為0192。 自2004年4月18日中國鐵路第五次大提速起,首批DF11G機車分別配屬于北京鐵路局北京機務段和上海鐵路局上海機務段,實行長交路對跑。DF11G機車作為第五次提速的主力車型之一,主要運用于牽引京滬線等線路上的直達特快旅客列車。當時鐵道部共開行了11對由東風11G型機車牽引的直特旅客列車。在2007年4月18日中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中,由北京鐵路局北京機務段東風11G型機車擔當牽引的北京至福州2300公里直特列車再次刷新了最長運行區(qū)間的紀錄。2008年京滬線上的直達特快旅客列車被既有線動車組列車所替代,東風11G型機車以及所牽引的直達特快列車車體調(diào)到其他線路運用。 采用雙機重聯(lián)模式,裝用16V280ZJA型柴油機,采用了由瑞士ABB公司進口的渦輪增壓器,柴油機裝車功率2×3610 kW,大大提升牽引功率,采用永濟電機廠制造的JF204D型三相交流同步發(fā)電機,6臺并聯(lián)運行的ZD106E型4極串勵直流牽引電動機。在牽引20節(jié)客車運行速度160 km/h時仍有0.0245 m/s2的剩余加速度;機車可靠性提高。機車采用一級電阻制動,機車制動系統(tǒng)采用電空制動機。 具有向列車供電功能(機供),機車裝有輔助柴油機及發(fā)電機,采用了德國MTU公司的供電柴油機,配合供電發(fā)電機,最大供電功率2×400 kW,有兩種不同的向客車供電制式,最初為AC380V供電制式,2004年2月完成DC600V供電制式的改進設計。編號0001至0066(0041/0042、0047/0048、0053-0056除外)的29對機車使用交流供電,而編號0041/0042、0047/0048、0053-0056及由0101起的機車則使用直流供電。 為適應特長交路、連續(xù)運行和一個司機操縱的特點,采用了大容量承載式油箱,并將常用開關集中于司機室內(nèi)。采用微機網(wǎng)絡控制技術,安全監(jiān)控裝置,系統(tǒng)具有機車邏輯控制、網(wǎng)絡重聯(lián)控制、機車故障診斷功能和遠程監(jiān)控、診斷功能。
配屬于南昌鐵路局南昌機務段的東風11G型內(nèi)燃機車